血液透析护理要点

/ 1

血液透析护理要点

李莉

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100

血液透析身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对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而后经过透析器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透析目的是为了维持患者体内酸碱、电解质平衡,清除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改善患者身体状态。根据以往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长期透析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失衡综合征、管道内凝血等。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作概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接下来,本文从以下内容详细论述了有关血液透析护理的要点。

一、透析前护理

其一,在开展血液透析工作前,家属以及患者要向医务人员阐述透析对象的检验结果以及以往病史等,以便医务人员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透析指征,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透析设备、透析液以及透析方式。

其二,医务人员在透析之前要及时告知患者透析治疗的目的,透析产生的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等。解除患者的内心顾虑,在患者与家属签字同意后,再开展血液透析工作。

其三,医务人员要提前做好透析准备工作,工作内容包括测量患者透析前的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等,预冲透析管路、监测透析机。护理人员在此期间要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身体状态无异常现象。

二、透析后护理

(一)心理护理

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而言,因为治疗周期长、治疗并发症多等因素,患者往往存在有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直接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此类现象,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透析前后,要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在此过程中,首先,向患者详细解释有关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完善的心理护理计划,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因为精神因素极有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因此不仅要疏导患者情绪,还要使患者掌握自我心理疏导,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克服消极情绪。要对患者多加沟通,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以便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二)饮食护理

首先,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时会丧失一定的氨基酸与蛋白质,并且还会促使患者体内的蛋白异化,导致患者体内负氮平衡,不利于患者病症痊愈。基于此,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相较于保守治疗的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多摄取蛋白质。根据调查显示,血液透析患者每日摄入1.2kg的蛋白较合适。患者日常饮食要选择优质蛋白,例如牛奶、瘦肉、鱼以及蛋清等蛋白,这样的优质蛋白还含有较高的氨基酸。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每两肉的蛋白质约9g,每两豆腐的蛋白质约4g,每个鸡蛋的蛋白质约7g,患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摄入适量的蛋白质。

其次,摄入适量的热卡。患者体内如果含有充足的热量,那么能够有效抑制蛋白异化,促使患者维持理想的体重。一旦患者每日摄入热量不足,食物中的蛋白质便会作为热量被消耗。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饮食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引导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在此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合理设置热量,平均每千克大约需要摄入30~35kcal的热量。因为蛋白在分解代谢增快的情况下,会导致糖原异常增加,人体内的糖原异生增加,最终产生不少代谢废物。对于需要应用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健康的透析病人而言,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血脂浓度、营养状态等合理摄入热量。在日常饮食中,热量主要由脂肪与糖类提供。

最后,维持患者水平衡。根据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表现来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无尿或少尿的现象。基于此,在日常饮食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控制患者水分的摄入,在饮食中尽量少食用水分过多的食物,以便能够维持患者体内水平衡。而水平衡直接关系到透析患者的存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作概率。由此可见,维持水平衡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要对此引起重视。

(三)用药护理

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根据以往患者服药情况来看,因为服用方法、服药时间不同,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高,长此以往,会导致患者脑血管意外、贫血等并发症的发作概率增加。针对这一现象,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结合患者的用药情况,制定用药一览表,在表中明确标注患者应用服用的药物名称、作用、剂量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向患者宣传有关用药护理的知识,警告患者不能擅自服用药物、增减药量,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在接受透析当天,需要根据血压监测情况合理服用降压药,避免在透析过程中血压水平不稳定。在服用铁剂时,要在饭后服用,以免药物刺激肠胃,也不要与牛奶、浓茶等物同时服用,否则将会导致药效降低。

总之,血液透析作为肾脏功能不全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提高患者生命治疗,延长患者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痛苦,防止患者出现透析并发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病情以及个体需求等,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护理,引导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