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把握案件发生特点做好部队预防犯罪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浅析如何把握案件发生特点做好部队预防犯罪工作

段子涝

武警警官学院

摘要:安全稳定工作对部队建设发展影响巨大,案件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预防犯罪工作作为部队的“保底”工程,必须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要结合案件发生具有渐进性、主观性和必然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在抓小防大、强化教育和打牢基础上下功夫,切实掌握预防工作的主动权,推动部队建设的和谐发展,为战斗力生成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关键词:预防犯罪;对策

预防犯罪工作是部队建设的“保底”工程,也是部队建设的基础工作。做好预防犯罪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重点把握案件发生渐进性特点、主观性特点和必然性特点,这样才能掌握预防工作的主动权。

一、把握渐进性特点,在抓小防大上下功夫。

一些事故案件的教训说明,要避免发生大的案件,平时必须多关注身边人和事的微小变化,“禁于未萌,止于未发”,促进有益因素的发展和积累。有些同志觉得,有点小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于是就“小错”捂着,“小痛”忍着,“小毛病”惯着,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要知道沙粒虽小伤人眼,小雨下久会成灾道理。古人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讲的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量的积累必然会带来质的飞跃。大部分案件的发生,究其原因,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微不足道的小节。所以,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辩证法的法则变为生活中的智慧和工作中的指南。一定把精力放在善于注意和发现案件量变阶段的变化上,因为量变阶段不显著,不易觉察,但只要留心了用心了就有征兆可寻。只要我们工作上想得细而又细、抓得紧而又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小事、小节,认真从行为、规定上抓点滴养成,对出现的问题,由小想到大由此想到彼,就一定能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一旦觉察到苗头就警惕起来,把一些苗头性的小问题与可能出现严重性的大事情联系起来,做到警钟常鸣。只有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不丧失警惕性,才能在预防犯罪工作中掌握主动权,若是等到案件发生了才想起做工作,就为时已晚,白白错失预防良机。

二、把握主观性特点,在强化教育上下功夫。

案件的发生无一不与人的主观性紧密相连。做好预防犯罪工作要善于把握它的主要矛盾方面即人的因素,重点强化思想教育的“软约束”作用,在夯实思想根基、筑牢思想防线上下功夫。特别是要结合实际,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无私奉献教育,等等,紧密联系工作生活实际,以克服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为出发点,打牢官兵理论基础;以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为切人点,打牢官兵忠诚可靠的道德品质基础;以培养“四有”军人为着力点,打牢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思想基础。尤其是要重点抓好法纪教育,采取“三学”:联系实际学,使官兵在思想上受到触动,在行为上引以为戒;区分层次学,使官兵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得到有效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得到及时提高;抓住重点学,对重要内容、重点人员、重要时机、重要任务做到有的放矢,提前抓实针对性教育学习和引导,打好“预防针”。同时,有针对性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官兵充分认识发生案件的严重危害性,算好个人与国家、部队和家庭的“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并适时组织官兵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和犯罪动因教育,使安全常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切起筑牢安全“防火墙”。

三、把握必然性特点,在突出打牢基础上下功夫。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偶然性事件的背后,都有必然性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克服案件发生的必然性,关键要在打牢基础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在加大对干部管理教育力度、经常性思想工作、落实条令条例上下真功夫、实功夫。一是要加大对干部管理教育的力度。案件的发生,归根到底是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差。强化干部事业心责任感才是关键,一定要教育引导干部重事业、淡名利,讲奉献、尽职责,全面提高带兵素质,会用正确理论引导部队,会用条令条例管理部队,会用制度约束部队,会用工作计划控制部队,做到赏罚严明,使官兵在矫正不良行为中加深对法律和条令的认识。二是要加大经常性思想工作力度。一定要真正从本质上了解部属,从思想上尊重部属,从感情上贴近部属,从生活上关心部属,确实达到”强根固本,防患未然”之效。同时,注重群众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做到苗头一出现就有人报,隐患一露头就有人抓,险情一出现就有人管。注重渗透性,坚持无事当有事抓,别人的问题当自已的间题査,确实把经常性思想工作结合到部队的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注重反复性,坚持经常抓,抓经常,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不解决问题不撤手。三是要加大条令条例落实的力度。学好条令,使每一名官兵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训好条令,严格条令训练,强化条令意识,培养过硬作风,干部按条令带兵,战士按条令当兵,部队按条令运转。用好条令,使条令覆盖到各项工作每一个环节。

作者简介:段子涝(1977-),男,汉族,河南兰考人,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讲师,工程硕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