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HXD3型电力机车模拟 仿真 驾驶“教学做”合一培训 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关于 HXD3型电力机车模拟 仿真 驾驶“教学做”合一培训 模式的探讨

宋洪坤 董 智 陈晓光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西机务段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为适应铁路运输新形势,我段在机车司机操作技能培训中,积极探索,大胆启用模拟仿真技术,总结出了HXD3型电力机车模拟仿真驾驶“教学做”合一培训模式,结合传统的跟车练习方法,越来越多地采取模拟仿真驾驶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字:模拟仿真驾驶;“教学做”合一;培训模式

前言

作为基层站段,我段积极改革培训模式,探索新方法、新途径,针对机车模拟仿真驾驶实训课程进行了培训改革,利用HXD3型电力机车模拟仿真驾驶装置,通过“教学做”合一的培训模式,模拟现实或构想中的操作环境,使学员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的现实工作环境进行自然的交互,培训效果显著。

一、HXD3型电力机车模拟仿真驾驶系统

(一)功能说明

系统维护主要提供对模拟系统的管理功能。由于教员系统是列车驾驶仿真器系统的主要用户操作接口,所以在教员系统中集成了对模拟器系统的监控功能。系统维护主要通过运行日志和运行状态完成。同时对于特殊的系统,系统维护将提供工具进行管理。

5f5ed7cdb3bbd_html_b131459befa454d0.jpg (二)系统状态

运行日志按照时间记录系统运行的历史状态,但是,对于实时控制系统,则是通过系统状态完成。在模拟系统运行过程中,教员系统中建立了与实际模拟系统相对应的虚拟模型,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检测教员端的系统模型,了解整个系统运行状态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6年我段引进了HXD3型电力机车模拟仿真驾驶操纵设备,段专业教研室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根据运用车间需求,结合学员实际情况和教学进程安排,初步探索了“教学做”合一培训方案。HXD3型电力机车模拟仿真驾驶培训方案共分三个阶段,学员共计完成300+学时的模拟仿真驾驶训练。

1组合 5
.第一阶段机车模拟仿真驾驶100学时,可以考虑安排在晋升机车副司机考试合格后,为期二个月的时间。

顺利通过晋升机车副司机考试后,不过毕竟入路工作时间太短,学员对行车专业知识、机车构造和原理等业务知识了解有限,对机车操纵方面的技能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一是要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实训开始之前,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加学员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体会;二是做好副司机值乘工作业务知识铺垫,副司机需要辅助司机完成工作,全面的初步了解业务知识是确保今后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为期三个月的模拟仿真驾驶100学时的初步训练,结合简单的模拟仿真驾驶,既可以满足学员的好奇心,也帮助学员更全面掌握业务知识。

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既是讲解员,又是操作者。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对学员操作训练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注意引导。实训结束后可以布置若干思考题,启发学员自学,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教学做”合一。

2.第二阶段机车模拟仿真驾驶200学时,可以考虑安排在晋升机车司机理论考试合格后,为期三个月的时间。

晋升机车司机资格理论考试合格后,学员们工作重心将转移到机车实际操纵方面。因此,该阶段实训应设置较高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学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经过实训要得以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员们列车实际操纵练习,碍于运输交路等客观限制,充分发挥机车模拟驾驶教学,是确保学员操纵练习效果重要途径。

实训过程中,要以学员“练”为主、以教师“教”为辅,学员在“做”中“学”。一是教师可以利用故障处理子系统,预先假设故障,要求学员通过实验检查,观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查找故障处所并排除故障;二是通过教员监控系统,即时设置故障,锻炼学员的应急反应处置能力;三是实训结束,要对学员进行综合考评、成绩划分等级,制定后续学习计划与改进措施。

3.第三阶段机车模拟仿真驾驶特定练习,可以考虑安排在取得机车驾驶证后,为期三个月的时间。

取得驾驶证后,学员已经具备机车驾驶资格,但是列车的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因此,一是开展机车模拟仿真驾驶特定练习,例如:“列车常用制动后的处理”、“机车故障处理”、“等操纵困难项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二是制定特定练习轮训制度,修订特定练习计划,形成特定练习制度化、规范化。

三、回顾与展望

1.“教学做”合一的培训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业务培训。它改变了“教师怎么教,学员就怎么学”的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使学员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员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较强业务理论知识储备,又要有丰富的现场行车处置经验。

3.“教学做”合一培训对基层站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资源的投入必然加大,培训成本必然提高,但取得的效果短时间不一定有很大的提高,短期内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参考文献:

[1]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

[2]李发荣,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现代职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