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资源整合的方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2
/ 2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资源整合的方略

孙佳轶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 21425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材的变革进一步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需要重拾一双慧眼,对教材的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优化,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让教材发挥更好的发挥教学作用和育人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资源整合;方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作为重要教学资源的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来说,它与旧教材相比,形式更为活泼,内容更为新颖,也更能反映语言的发展和满足时代的需要。新教材在编写思想、结构特点、内容含量和目标要求方面,也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关于教材资源整合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抓住教材循环特点,瞻前顾后,循序渐进。

小学牛津英语教材采用循环式编排方法、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点面结合、不断复现”的原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抓住教材的这一设计意图,将整套教材中前后有关联的部分联系起来。如3A的Unit 7 It’s nice,3B的Unit 9 Shopping,以及 4A 的Unit 6 Whose gloves都涉及到服装。所以在处理时可考虑几者相融合,前者可为作为后者的铺垫,后者则作为前者的拓展。这种前后联系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储存和提取,能切实减少学生的认知负担,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二、抓住教材版板组合特点,优化单元课时切分

新教材改变了单元内分课的方式,而采用单元板块的组织结构编写,为切分单元课时带来广阔的自由空间。不同的切分课时的方法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效率和效果,作为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抓住教材编写预设与实际使用之间的空间,“匠心独运”地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组合,展示自己处理教材的独特智慧。例如,在教授4B Unit 3 What’s your job?这一单元时,笔者就将B、C和 D部分 Part 2 部分切分为一课时,先创设了二十年后同学会上学生们互相询问职业的情景,教授BC部分,再由此调查学生的职业理想,最后再完G部分的第2项Do a survey: What do you want to be?这些设

计用的都是课本的语言材料,由于情景的串连改变了孤立的单词或句型教学的枯燥,收到了好的效果。

三、抓住教材的伸缩性特点,适当调整、替换、增减教材内容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局限性,教材的编写也一样,即便是最好的教材,它的各部分内容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现实情况及所有学生群体。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合适当时教学背景的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或增减,这一点也是新课标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部分就明确倡导的。当然,我们还应考虑到:对教材进行替换或增减是对教材的再次创造和提升,所以不能是随意和无原则的。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的替换、增减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从“产生真实交际环境”方面考虑。例如,在5AUnit 4 Halloween的C部分教材安排了Do you like…?句型,笔者认为如果仅根据书上的图片来练习,学生对着喜欢的动物说不喜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动物说喜欢,交际起来就会缺乏真实性,不如直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再如:4A Unit 1 May I have…?单元中课本对于May I have…?句型只设计了Sure,here you are.的肯定回答,而对于真实中交际中要产生的否定情况没有提示,笔者就在教学

过程中适时补充了:Sorry,you can’t.But you can…等句型。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学生交际的真实性,也扩展了他们的思维。

2.从“能增加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方面考虑。只有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赢”。在3A Unit3 This is my father.一文中,涉及介绍家庭成员的句型,笔者没有局限于对课本人物的模仿和表演,而在第二课时增加了带照片介绍自己家人的内容,学生对同学的家长和亲人都有强烈的好奇,注意力非常集中,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6B Unit 3 Asking the way.单元中,笔者则增加了看本市地图问路的内容,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从“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考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情感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就拿3A的Unit 1来说,这一单元涉及了八个动物的单词,这对于刚开始学习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笔者在几年前首次教到这一课时,就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有为难情绪。在第二轮教到此部分没有像以前一样出示课本图片,而是将B部分的动物改变为学生常见的电影或电视里的卡通动物,并设计成课件让它们通过自我介绍,来说出自己的名称。如:I’m Monkey King. I’m a monkey.等。果然学生的为难情绪一扫而空,积极性增加了很多,效果也更好了。再如,在教6 B Unit2More exercise单元时,涉及到副词的比较级,笔者就利用班里学生对体育明星的了解,先用英语比较他们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再引出Who runs faster? Who jumps higher?等句型,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明星情况来猜想。最后,上网找到这些明星的成绩记录来评判。教材虽然是静态的教学资源,但当它与人的智慧相结合时,它就变得有“生命”了,就能呈现多姿多彩的变化。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材全面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出语言知识和内容相一致的语言情境,使教材成为一个书本与生活相融,知识与情境并存的活化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权振祖。浅析小学空中英语课堂资源与新课标的整合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0(12)。[2] 赵吉。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资源整合实践[J]。现代交际,2015(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