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教学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9
/ 2

烹饪教学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努尔古丽 ·阿合力别克

新疆塔城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新疆 塔城 834700

  摘要:基于“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将“工匠精神”与中职学校烹饪教学联系起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素养,并能够持之以恒地将这种学习品质带入到职业人生的全过程,踏踏实实地学习烹饪手艺,勤劳肯干于烹饪岗位,精益求精地提高烹饪技能,以烹饪技能立业,以烹饪技能实现人生价值。艺海无涯,手艺人对手艺精通的学习和历练同样永无止境,具有了“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才能乐学烹饪技能,乐操烹饪技能,乐提烹饪技能,活出精彩的烹饪大师的人生。

  关键词:烹饪教学 中职学生 工匠精神

    经过高校扩招后二十多年的实践,亦经过近些年因我国新生代人才结构不合理而对国家人才需求所产生的“过剩与不足”矛盾的警示,更由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代的国情与所面临的世界经济的竞争特点,我国加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于“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将“工匠精神”与中职学校烹飪教学联系起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素养,并能够持之以恒地将这种学习品质带入到职业人生的全过程,踏踏实实地学习烹饪手艺,勤劳肯干于烹饪岗位,精益求精地提高烹饪技能,以烹饪技能立业,以烹饪技能实现人生价值。艺海无涯,手艺人对手艺精通的学习和历练同样永无止境,具有了“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才能乐学烹饪技能,乐操烹饪技能,乐提烹饪技能,活出精彩的烹饪大师的人生。

  一、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及其与烹饪教学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联系

  (1)“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1]基于对“工匠精神”内涵这一理论概括的肯定,结合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对“工匠”“匠人”是“手艺人”概念的认同,亦结合2016年以来由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所倡导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全国理论界、学界、企界对“工匠精神”的研讨,有理由认为其内涵包括了四个要素,即:工匠职业、工匠技能、工匠品质、工匠作为。我国曾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说,将这一说法与“工匠精神”联系起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奉献一行”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再进一步说,做工是工人的本分,但为工当成“匠”,成匠的工人才能称之为最优秀的工人,才最为国家和人民所需要。正是拥有庞大的工匠大军,才使得我们国家、民族拥有了强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技能大军基础。因此,工匠也能有大作为,工匠也能作出大贡献,工匠是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顶梁柱的意蕴也就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了。

  (2)“工匠精神”与烹饪教学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联系。中职学校的烹饪教学依据国家标准培养行业需要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使之能够以烹饪技能的一技之长就业,成为业内技能操作和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根据“工匠精神”所涵养的工匠职业、工匠技能、工匠品质、工匠作为来联系学习烹饪技能的中职学生,恰恰他们所学习和修养的,包括进入职业竞争和就职上岗后所应做到的就是这样的性质和目的。

  二、中职学校烹饪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导学和促学

  (1)培养学生“学一行,钻研一行”的学品。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在之前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很好的养成,学习烹饪技能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也并非是情有所愿。更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学习烹饪技能,学习目的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溜号、不求甚解、学艺不精、不愿吃苦等学习问题很突出。因而,中职学校烹饪教学以“工匠精神”促学和导学,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烹饪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品质,要想方设法地培养他们热爱烹饪专业的学习动机、刻苦学练烹饪知识和技能的敢于迎着困难而上的学习精神,与教师与同学进行学习互动的合作式学习习惯,坚持在学中干、干中悟、学悟结合的学习方法,追求以学品的提高来树立“工匠精神”,争当工匠人才。

  (2)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职品。职业道德是职业人生的规范,以烹饪知识和烹饪技能作为职业的人生更需修养优良的职业道德。古语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今人更以美食享受为口福,越来越多的国人乐于走出家门吃美餐,叫入家门吃外卖,买入家门做半成品,讲究烹饪、品尝烹饪花样、享受美食大餐都已成为平常现象,这就使得烹饪行当分外被市场所需求。那么,进入烹饪行当圈内的各种职业角色,尤其是亲手为食客提供美食佳肴的工匠师傅们唯有讲究职业道德,才能为食客提供满意的餐饮服务,而讲究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是要具有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热爱才能充满激情地投入,敬畏才能严肃严格地加工和提供安全、可口、正宗、创新的餐品和服务。中职学校在这方面应积极尝试和探索更富有效率的导学促学方法。

  (3)充分发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责任。教师是学生学品、职品所构成的人品的培育人。教师的教学包括了传道、授业、解惑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其意又互为联系和相互作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传道,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以成长成才的道理和目标指引;授业,要求教师将需要讲解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学足学会,不能抽条,不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解惑,要求教师及时有效地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忽略引导学生的责任,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中职学校学习烹饪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尤其需要教师充分履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否则,就不足以让学生以烹饪技能立业的修养“工匠精神”。这就需要中职教师“正人先正己”地为学生做好师表,“诲人不倦”地为学生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提起职业教育,人们常常想起“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想到“大国工匠”。[2]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份被看作“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的文献中,开篇即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职业教育备受国家重视的现下,中职学校必须与时俱进,秉承“工匠精神”地培养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每一个学生,烹饪教学应首当其冲。

  参考文献:

  [1]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10).

  [2]梁慧恩.让职业教育真正扬眉吐气[N].益阳日报,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