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人文精神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9
/ 2

小议人文精神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

陈丽丽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局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传授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思考能力,即“教书育人”。政治作为高中人文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所以在“教书”之外如何培养人文精神以“育人”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就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人文精神 高中政治教学

  人文精神是政治教学的灵魂,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高中政治教师应顺应素质教育要求,创新教学思想,开展人文教育,加大人文精神培养力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效。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现状

  第一,对人文精神有所忽视。就目前而言,高中政治教学虽然在注重知识讲授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能力培养,但由于应试教育影响深入人心,对人文精神有所忽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也将学生视作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但对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学较为轻视,没有深入解读人文精神。

  第二,人文精神培养与现实价值脱离。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除了要注重知识讲解,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我体会、归纳,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只知识盲目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思考,且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相互不理解,课堂缺乏活力,所以学生了解的是基本是概念性知识,促使人文精神培养缺乏现实价值。

  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听起来虚无缥缈,它的价值几何,它能否给人以实质性的影响,相信许多人都在心中打上了问号,这也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受到重视的原因。人文精神就像是人呼吸的空气,虽然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无法感知它的作用,它却成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人文精神就是维持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内涵。

  由广入微,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有何重要表现呢?许多学生一直把政治学习当作一门苦差事,因为学习政治需要背诵大量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且不知道这些理论除了应付考试还有什么实际用处。但是当学生逐渐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一种思维认知后,会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角度以及表达的能力等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后尤其明显,正是这样的思维能力构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政治学科知识转化为思维、学习能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文精神逐漸渗透的过程;学生把视角由书本拓展至周围的事物,拓展至自身,思考与实践事物相关的问题,思考古今,并且利用相关方法论解决疑惑。

  另外,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高中政治学科越来越注重考查时事政治问题以及学生的独立的观点评论,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背诵熟悉理论知识,还要理解其内涵,结合实际以及结合自己的思考。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是短期高考政治学科考察的要求,也是长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1)转变教学理念,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由积累知识、消化知识、感知现象,逐渐演变成把握本质、认识现象的重要过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紧随潮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可以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加强人文精神渗透,由此创新政治教学模式,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与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活动,渗透人文精神,同时需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性格特征,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维护他们的尊严,全方位地进行人文精神渗透。

  (2)有效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升学生感悟能力政治学科担负着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使命,教师需要将政治教学和时事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热点时事,将时政热点视作突破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与爱国情怀,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社会实践也不容忽视,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情感责任,丰富学生人文情怀,推动政治教学发展。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长期累积才能形成的,所以在开展人文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学生感悟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首先要合理定位学生文化素养,依据学生实际理解能力重新规划模块知识;其次要转抽象僵化的内容为具体生动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最后要充分展现精神文化中涉及的良好品质,如理想与态度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变成精神力量。

  (3)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人文精神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它是一个人内在的思想和涵养,它虽然来自于客观环境,但是同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老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老师整天强调着同学们要关注时事,要关心人文,但是自己在教学时并不结合时事问题,仅仅讲述各种理论,那么也会使得同学们对于时事问题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偏重理论学习,缺少人文关怀。

  (4)关注古今政治事件,传递人文精神。“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事,关注古今时事政治,在实践问题中探索,思考各种事物背后的普遍规律,与书本上的理论相联系,以理解这些前人得出的理论的科学性,甚至实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文化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是政治课程的自身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晋.高中政治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