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2

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

华燕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分娩产妇为分析对象。将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采用母婴床旁护理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和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对照组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70%,研究组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4%,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研究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0%,好于对照组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认为研究组的护理方法更佳。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还能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对于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有很大的改善,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护理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也在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产妇对于护理服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妇就需要综合技能和服务理念更为专业的护理人员,那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就是以产妇及家庭为中心,对其进行精致的全系统的护理来满足产妇和新生儿的需求1】。因此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分娩产妇为分析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对比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计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2-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5±2.3)岁,孕周期为34至40周,平均为(54±1.3)周;研究组产妇年龄在23-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5)岁,孕周期为35至41周,平均为(55.5±2.1)周,所有产妇登记一般资料,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对其进行集中护理。研究组的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首先我们进行一对一服务,选用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对产妇及家庭进行护理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讲,例如新生儿如何母乳、臀部如何护理、新生儿的疾病筛查、新生儿洗浴、新生儿抚触、新生儿的预防接种疫苗、脐部的护理等。让产妇在出院后尽量掌握到新生儿基础护理方面的知识。其次我们在为新生儿做基础护理的时候也需要父母的亲自参加并且学习,可以提前告知他们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做好母婴护理健康教育,为产妇和家属讲授早接触、早吸吮的重要性,并且告知产妇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新生儿的姿势。最后要用和蔼的语气与产妇进行沟通,要注意新生儿黄疸、假月经等现象,同时还要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对产妇的伤口进行观察,让产妇在出院后的饮食、休息等方面多加关注2】

1.3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需要进行护理效果的分析,可比较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情况。其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可分为满意、不满意两个方面,满意率=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方法

对两组护理模式进行讨论,以SPSS28.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本次实验中,针对一般资料采用计量统计以(`x±s )表示,实施t检验。在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上则为计数统计以n(%)表示,实施c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研究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1 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母乳喂养例数

母乳喂养成功率(%)

对照组

50

35

70

研究组

50

47

94

x2

/

8.975

p

/

0.000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研究组满意度为90%,对照组满意度为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0.359),见表2所示。

2 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50

38

12

76

研究组

50

45

5

90

x2

/

10.359

p

/

0.000

3 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母婴同在一个病房当中为产妇和婴儿及整个家庭提供这一种一对一的临床护理服务,是产科中一种护理新模式,也是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技能。母婴床旁护理能使新生儿进入到病房中与母亲在一起同时被护理,可以让新生儿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归零,这种护理模式能促进护理人员与产妇之间的关系3】。同时,母婴床旁护理也使护理人员在沟通技巧方面以及护理技能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采用母婴床旁护理的模式的新生儿可以让母亲在住院期间就能给孩子洗澡、抚触等常规的护理操作,这样一来就能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也能增加产妇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产妇在住院期间顺利的消除心理上的不良状况,从而缓解了家庭上的焦虑和恐惧,促进母婴健康。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还能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对于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有很大的改善,增进了产妇和新生儿之间的感情,是产妇了解并且掌握了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田玲.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7:898-899.

[2]杨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5:187-188.

[3]余延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