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阳字库山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4

四川资阳字库山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汤越峰

安琦道尔(上海)环境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

摘要:本文从山地公园景观构成自然要素中的地形分析、水体分析、植物分析几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之后分析山地公园景观构成人工要素;最后对整个资阳字库山公园进行整体设计。

关键词: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自然要素;地形分析;水体分析;植物分析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满足,闲暇之余,更希望有一个空间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而山地公园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山地规划不仅仅是退耕还林,更是需要一定的园艺艺术创作,需要设计者独具匠心,并将自身情感融入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能与群众产生心灵共鸣,山地公园景观设计也正是如此。四川资阳字库山公园东临黄泥河,占地680亩,是资阳城市最大的森林公园。该山地公园着力打造国内首家汉字文化主题公园,以汉字文化为精髓,字库文化为核心和雁江历史文化传承及资阳的大景观体系为依托,建成融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游憩,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本文从山地公园景观构成自然要素中的地形分析、水体分析、植物分析几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之后分析山地公园景观构成人工要素;最后对整个资阳字库山公园进行整体设计。

2.山地公园景观构成自然要素分析与设计

2.1地形分析与设计

城市山地公园的主体部分是山地,因此在营造景观时,首先应该将山地纳入到重点考虑范畴。山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元素,影响着水流、植被、气候、功能等视觉划分,称得上是公园景观的骨架部分。山地的地域特征十分显著,如果从岩石石质构成和土壤颜色作为划分依据,有很多种的类型,比如北方城市山地公园土壤多呈现黄色、褐色;而西南地区山地公园土壤则多为褐色、红色等。对山地公园地形分析时还必须要考虑到地质运动和风化作用,在地质、风化的作用下,山地公园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原生态特征,在营造景观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这一显著特征,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园景观。景观设计必须要关注品质,在设计城市山地公园时,同样要重视这一原则,山地地形空间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往往对景观布局、设计等产生深渊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一特征对品质高低对山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2水体分析与水景设计

一般情况下,城市山地公园水体存在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点、线、面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赋予山地景观以活力,使景观营造呈现出更为显著的艺术性特征:

1.点状水体。从山地公园景观营造的主要方式来看,点状水体一般情况下作为池塘泉眼,具有生命力。游人将视野投向池塘时,成为泉眼的点状水体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它将水面的动态与静态形成巧妙结合,特别是动态点状水体,最具吸引力,牢牢抓住游客视野,迅速成为视线焦点。点状水体具有丰富的画面感,在景观营造过程中,运用叠石等小品,为空间赋予一种与众不同的意境,提升观赏力。

2.线状水体。普遍来看,现状水体特指溪涧这种景观。现状水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对空间加以划分,使空间错落有致;另一方面能够将景点串联起来,线状水体更像是景观上的轴心线。重庆绍云山北温泉公园线状水体充分利用线状水体的作用,在场地与景观中贯穿水体,使空间紧密融合在一起,发挥水体自然引导的作用,空间具有统一性。山地地形并不是单一的,往往呈现出变化流程,水体在这种态势下,具有流动性、多边形、丰富性等特征,而空间借助水体的作用,给游人带来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形态变化质感。毋庸置疑,水具有流动性特征,它以动态变化的感觉给游人带来美好的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瀑布是一种特殊的景观,可以纳入到到线状水体,也可以被视作面状水体,人们站在瀑布前,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气势,并且从内心里感叹大自然的宏伟气势,瀑布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非常显著,在欣赏瀑布时,人们的心理与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文人墨客笔下,瀑布往往成为情感的代言,志向的象征,因此,瀑布这种水体深受人们喜爱。

3.面状水体。一般情况下,表现为湖泊、池塘,面状水体具有反射面大的特征,游人欣赏这一类景观时,会在内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开阔、舒展之感。当它与周围景观形成一致时,借助先天自然条件,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面状水体在山地公园中扮演着衬托、补充的作用,它将植被、小品等景观倒映在水中,水面与水岸相映成趣,打造一种虚实结合的精致,光与影交相辉映,空间美感更加丰富。

山体岩石、建筑物等具有一定的生硬感,通过水体加以调和,使山体周围的景观更加柔和与多变,达到提升景观品质的目的。营造水景,是城市山地景观营造的一项重要任务,水体运用得巧妙美好,能够为山地公园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增添无限魅力与韵味。

水景设计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以水面动静为划分依据,可以分为动态水体与静态水体两种重要类型,比如喷泉、瀑布等具有动态性,可以称之为动态水体,这一类水体具有活泼、灵动的特征,游客欣赏时,感到灵活与生命力,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园在活动场地都会设计喷泉这种水景,与人们的活动形成一致。而湖泊等属于静态水体,人们在欣赏这一类景观时,心里会产生宁静、安详之感,在设计过程中,配合植被,营造静谧之感。

2.3植物分析与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受到季节的影响,在山地公园重,植被在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景象,符合自然发展规律,每一个季节的植物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给山地公园带来别具一格的风情。与平地公园相比,山地公园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岩石的存在,一些存活率很高的树种在峭壁中生根发芽,形成奇特的外形,景观呈现出别样风情。在营造城市山地公园景观时,植物不仅要表现出艺术特色,同样还应该关注地域特色,还应该充分体现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出发点,发挥其积极作用。

植物首先应该遵循生态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地域因素,选择与地域、气候符合的苗木。充分考虑到已有山地地形的特征,绿化面积同样具有较高要求,应该达到75%这一要求,山地公园才能够保持水土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减低噪音带来的影响,保持空气的清洁,避免污染,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展现出地域具有人文内涵。在空间场所种植绿色植物,应该尊重空间的功用,关注到游人的特殊需要,展开合理配置。不同场所具有的功能有所差异,因此在树形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差异,而不能千篇一律。配置植物必须要符合美学原则,形成疏密对比,构建虚实不同的空间,呈现出高低起伏的状态,赋予植物以较强的韵律感。群组与单体具有不同特征,由于群体植物具有种类繁多的特征,因此形成层次感显得尤为重要,与岩石、花卉一起打造错落有致的整体美;单体植物应该存在于一个宽敞的空间内,在营造情境时,打造独立完整的精致,比如乔木类植物一般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3山地公园景观构成人工要素分析与设计

3.1建筑小品分析与设计

在城市山地公园重,小品是一项重要的人造景观,它具有数量多的特征,普遍情况下,在山顶、山脊等凸形地段中,小品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小品作为一个独立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功能,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休息的空间,所以小品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聚集性。小品主要表现为亭、台、廊、架等几种建筑形式。

建筑小品依山就势,巧妙地运用地势的特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破坏性。有些游人喜欢登到山顶,俯瞰整体景色,所以在山脊、山顶等地段应该设计小品,满足这一类游客的需要。在设计小品时,融入人文、历史等内涵因素必不可少,赋予小品以人文内涵。

在建筑小品中,交叉路口的设计值得关注,交叉路口具有汇聚性、过渡性作用,是视线的焦点与核心,应该承担起承前启后的功用。游人位于交叉路口时,会停下来小憩,回顾风景。

3.2园路分析与设计

园路设计首先要遵循自然的原则,色彩与形式都具有一定的讲究,比如色彩不能够过于跳跃,从色彩学角度来考虑,如果选用过于跳跃的色彩,会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抢了主体景观,而园路的作用在与辅助与衬托。园路长短设计还应该考虑沿途风景的具体情况,满足人们的心里体验,举例来看,即便有时候空间不大,但是空间内部景观非常丰富,也应该设计较长的园路,拉长行走的距离,为游客提供足够的角度,尽情欣赏风景;如果是空间较大,但是精致不够丰富的空间,如果设计较长的路线,则会使游客感觉到索然无趣,无法停住脚步。园路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年龄这一特征,比如,在路边设置座椅等基础设置,为行动不便、体力不足的游客提供休息之地。营造具有坡度的园路是点睛之笔,在设计过程中,巧妙利用地势特征,设计符合人性化的园路,避免不安全要素。铺装材料的选择同样十分重要,游客在行走时,与地面形成直接接触,因此要选择平整度较高,防止滑到的材料,花岗岩不失为良好选择。此外,还应该考虑到颜色,尽量选择颜色偏暗的路面,如果颜色过浅,不仅容易反光,带来不安全因素,也会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不适应。崎岖路面的设计应该就地取材,打造别样的园路,使园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3.3活动场所分析与设计

设计活动场所首先应该考虑到其功用性,并且能够恰当地与周围山地公园的各种景观形成有机集合,构建一种积极、舒适的情境,形成动与静的有机融合。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通达性。在设计过程中,将喷泉与雕塑等小品纳入到活动场所范围内,丰富场所内容。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日常生活中,在公园内展开活动的人群主要为老年人,特别是一些退休后的老年人,他们拥有大量的休闲时间,或者组织一些群体性活动,或者三五人结伴在公园内展开活动。为了满足这些老年人的需要,设计场所必须要严格遵循人性化原则,在选择铺装材料时,要尽量选用耐磨、防滑等材料,提升安全度;在灯具设计时,应该与公园整体环境相一致,避免过强光,减少不安全程度;场所必须要满足无障碍要求。

到了周末时间,儿童到山地公园互动频率较高,活动时间较长,因此,儿童活动场地成为主要活动场地。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到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人体工程学。由于受到年龄、经历等限制,儿童在游玩过程中,缺少保护意识,因此,儿童活动场地切忌出现尖锐、直角等容易造成损伤的形态。在划分区域时,尽可能运用黏土、泥沙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成本低、可再生等显著优势,即便遭到儿童破坏,也容易修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控制欲望,降低的不安全因素。交通流线布置必须要遵循安全原则,行动车辆尽可能避免人流较大的活动区域。

3.4基础服务设施分析与设计

基础服务设施具体指如下几项设施,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座椅。山地公园座椅设置布置模式主要有两种走向,一种是心形布置,一种是离心形布置。两种布置结构作用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心形布置更容易引起人们沟通与交流,而离心型布置结构具有独立性,能够给人以独立空间。座椅材质选择以木质为首选,木质材质能够适应天气变化,山地公园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忽冷忽热情况较多,如果选用金属材料,在炎热的天气下,会变得非常烫手,给人带来不适感,如果是寒冷的天气下,则会冰凉。木质材料具有柔软、舒适的显著优势,座椅一般来说放置在人流稠密位置,从山地地理位置来看,山路两边放置座椅能够为游客提供必要的休息场地。值得注意的是,座椅不能够放在阳光直射或者通风处,避免暴晒与烈风的侵袭。

灯具照明。灯具照明对于夜间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山地公园来说,受到山势、植被的影响,夜间如果照明不够充足,就会给人带来压抑之感,甚至会形成阴森、恐怖的感觉,带来一系列不稳定影响,因此,照明设计尤为重要。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舒适度,过强或者过暗都应该避免。其次,还应该考虑到艺术情趣,照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营造艺术气息。山地公园普遍在路两边设置灯具,依据一般原则,大约间隔20m至40m设置一组灯具,充分发挥良好的照明作用,满足大众活动需要。涉及到复杂地势时,应该将高差纳入到考虑范畴内,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麻烦。照明设计同样应该遵循强弱分明、收放自如的原则,如果是处于开放性较强的活动空间内,应该设置集中照明,突出景致;对于封闭性空间,应该合理减弱广度,给人带来静谧舒适之感。

卫生设置。公共卫生设施是必要也是基础性服务设施,一般情况下,以服务半径300m至500m为参考依据;垃圾箱服务半径为3m。山地公园公共卫生设施必须要考虑地域因素的影响,还应该将区域面积、人流量等其他因素纳入到综合考虑范畴,遵循人性化原则合理适度安置。

4资阳字库公园景观方案设计与分析

4.1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步骤

(1)资料收集

设计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大量搜集资料,了解城市发展的历程,把握城市的政治、经济等情况;了解公园的服务半径,人口密度、游客数量等信息;还应该关注到细节问题,比如老龄化情况、交通等。

(2)山地公园调查

山地公园的调查分自然条件调查、人文环境调查和民意调查。自然环境的调查有:山地地、气候、土壤、地质、水体、植被等。人文环境的调查有:历史文物、地域特文化背景、社会经济条件等。通过调查与分析,记录好景观特征,对山地公园良好的观景位置有初步的印象,对珍贵稀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民意的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城市大众的游憩、观景等方面的需求,提高民众的参与性,使城市山地公园的设计符合大众性原则,获得民意支持。

(3)方案的拟定

对公园进行地位。首先,景观风格进行定位。景观风格具有多种选择,比如现代简约、传统风格、欧式风情等。应该选择符合各项需要的风格,最终完成定位;第二,对公园加以立意。公园应该具有明确的主题内涵,只有定位精准,才能够展开合理的设计与布局,主题就像是公园的灵魂与生命,但是在设计与布局时,不应该单纯地关注到艺术性要求,也应该关注到功能性需要;最后,整体布局。在布局过程中,应该具有整体性宏观视觉,对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加以细致处理,划分主要轴线与次要轴线,形成有机联系。此外,落实设计图纸也应该纳入到设计环节重,分析图、效果图、施工图等应该落实到位。

4.2资阳字库公园景观方案设计分析

(1)项目调研

四川资阳字库山公园景观建设规划占地680亩,建设用地调整为450亩。基地内部地形复杂多变,多有山丘低谷,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勘察,方案几经修改,最终结合字库山的实际地形地貌因势设景,在“保证工程、生态、人文景观三大措施的有机融合”为设计目标的基础之上,以“最小干预”为原则,还原生态、链接人文。对公园进行合理的适度开发,提升环境质量,展示山地特色,创造理想休闲空间。合理适度开发的原则字库山公园保持了大量自然山地的面貌,是区别于普通公园的典型特征。

(2)设计主题

字库山公园占地面积大,设计之初本着“整体开发”的理念,对公园外部沟通、联系、预留、梳理公园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关系。对内针对山地公园平地少的特点,在空间处理上以化零为整的方式来加强不同景观空间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生态性是山地公园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植物上尽量还原自然物种的生态属性,充分利用现有山林植被资源。公园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原则,对现状植被进行了保护,特别是乔木资源,植物配置主要是对林下裸露的地方进行了复绿,保留了原生态的植物资源,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保持并恢复山地公园特有的“幽、野、静“的自然山林特色。文化是字库山公园的灵魂。人文上深挖资阳文化内涵,修缮和适当增加人文景观,维护保持城市生态平衡,能满足文化休闲需要。公园在立项伊始,就十分注重文化内容的收集与挖掘工作,以提升公园建设的文化品味,资阳城内最具独特山水资源和丰厚人文资源完美结合特色的山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2)分区设计

①入口广场设计

主入口广场位于公园南侧,毗邻沱东新区行政中心,是新区和公园的会客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场所,是资阳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展示区。设计采用简洁大气的平面几何构图,在景观小品中注入人物、历史、文化典故等元素,彰显公园文化特色,展现资阳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以大型浮雕墙(仓颉造字、苌宏会仲尼、董钧传理学、九韶会三友、勤劳资阳人、字库山赋),大型音乐景观喷泉等传统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向人们展示资阳的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如图1)。

5f39f405e67e4_html_ac04f379eade5a15.gif

图1公园主入口景观设计

②观光游憩区

观光休憩区位于山顶平坦处,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关注到近景、中景、远景的作用,打造一个具有层次感的空间结构。特别是视线开闭转合,独具匠心,巧妙设计,人们进入到这一区域时,感受到丰富的视觉空间变化之感。两个小铺装场地与山顶平台形成这一空间的主体部分,地形、植物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步移景异的效果在自然中巧妙过度。景观亭具有点缀作用,游人在景观亭中,欣赏大自然的变换。从平面设计上来看,运用几何形态手法,展现出大气之感。观光休憩区充分地考虑到功用性,成为游客休息的理想空间。(图2)。

5f39f405e67e4_html_d95dbc8eba0e4efc.gif

图2观光区域效果图

③生态游玩区

这一区域充分借助山腰地势的巧妙,运用丰富多彩的植物,与小品相映成趣,借助巧妙的手法,为游客提供游玩的空间。游客进入到这一区域,充分接触自然,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游步道布置十分巧妙,给人一种林间漫步之感,是公园的生态之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④社区活动区

打造社区活动区域的目的在于满足市民健身的需要,在活动区域设置表演、壁画墙、儿童游戏区等几个板块,人们进入到这一区域猴,尽情展开休闲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身心锻炼是人们的一个重要需求,在娱乐过程中,人们身心健康得以发展。活动区域内,树阵给人带来休闲享受,水体景观与老年活动设施形成独特的精致,动与静巧妙结合,游客展开各种休闲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尽情享受天伦之乐(图3)。

5f39f405e67e4_html_1620ad431eeb8594.gif

图3社区活动区

(5)植物配景

生态性是山地公园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植物上尽量还原自然物种的生态属性,充分利用现有山林植被资源。公园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原则,对现状植被进行了保护,特别是乔木资源,植物配置主要是对林下裸露的地方进行了复绿,保留了原生态的植物资源,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保持并恢复山地公园特有的“幽、野、静“的自然山林特色。文化是字库山公园的灵魂。

入口空间具有浓郁的现代感,以大方简单为主要特色,因此,这一部分空间配合大乔木,具有整齐的特征;广场、游乐场以树荫为主;休闲场所主要运用水杉林,形成错落之感,山体过渡地带遵循自然原则,打造接近自然之感。

公园设计了三个入口,中间入口为主入口,从主入口进入公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休闲广场。次入口进入公园后,直接进入健身空间。植被设计以简约、整齐为主要原则,带来较为广阔的空间感,以大乔为主要植物,搭配樱花、红枫等小乔,带来活泼之感。

主入口处的休闲广场设计一大片草坪,运用造型优美的乔木作为主体植物,两侧游乐空间运用开放形式,以孤植树撑起空间,主要是发挥遮阴的功能。儿童活动区域种植造型别致与奇特的树木,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儿童在奇妙的大自然空间中不断探索。

休闲区域主要是营造幽静、祥和的氛围,其功用在于过渡,属于过渡空间,因此种植半开放植物,乔木与开花灌木形成合理配合,带来层次感,枫杨、香樟等大乔配合油茶、垂丝海棠等开花小乔,在悠长的小路中,给人们带来惬意之感。

空间植物搭配合理,具有较强的层次感,不仅满足功能性需要,同时给人带来艺术享受。(如图4)。

5f39f405e67e4_html_a4156219a8389e65.gif

结束语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应具备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同时还应以传统园林理论为基础,与公园地形相结合,遵循生态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好山地公园景观的整体规划,这样的景观设计才能更好的适配于山地公园,既不显得突兀,又别具一格。本文借鉴了我国成功的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经验,分析了景观构成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资阳字库公园景观方案,对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进行了论证,取得了圆满成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赛娜. 字库山公园景观设计探讨[J]. 建筑知识:学术刊, 2012:81-82.

[2] 周艳, 徐军. 有关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