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预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8
/ 2

护理干预预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张莲 1 王娟 2 丁耐辛 3 王乐 4 魏晓蕾 5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1 3 4 5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

【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预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普通外科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行单纯性脾脏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取科学数字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组别名称:实验组、对照组,组别例数:两组均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为51.11%;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22±4.21)d,对照组为(17.56±6.56)d;实验组人均费用支出为(5.12±0.23)万元,对照组为(6.35±0.43)万元,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门脉高压脾切除术;门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评价

脾脏切除术是治疗门脉高压患者脾脏功能亢进和食道静脉曲张突破裂出血的主要手术方式。而该种手术的并发症主要以门静脉血栓最为多见,根据相关研究表示,该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达到了18.9~52.2%[1]。同时,由于该并发症具有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因此容易受到忽视和误诊,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本研究对护理干预预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行单纯性脾脏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取科学数字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组别名称:实验组、对照组,组别例数:两组均各45例。实验组:有26例为男性,有19例为女性,年龄最小为50岁,最大为68岁,中位年龄为(53.34±2.93)岁;对照组:有25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最小为48岁,最大为67岁,中位年龄为(52.98±2.23)岁。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不具有比较的意义,P>0.05,但在护理结果方面具有对比意义。所有患者中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等严重疾病患者

1.2 具体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根据护理流程实施护理,如患者入院后对其病情进行监测,告知手术注意事项、术中配合事项、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实验组:给予综合干预护理:①心理护理:门脉高压患者多会因为反复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而实施手术治疗,在此过程中多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焦虑、害怕等负面情况,因此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开导,告知其手术的方法、目的,配合要点以及手术的必要性等,确保提升其治疗的信心及护理依从性。②病情观察:PTV在手术后5d的发生率最高。因此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给予严密监测,当患者出现体温升高、乏力、食物下降、上腹部隐痛应当及时告知主治医生。早期时可以给予彩超进行检查,以尽早的发现PVT发生的可能性。③疼痛管理:术后出现疼痛不但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同时会因为疼痛而拒绝活动,从而增加了PVT的发生几率。故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取半卧位降低腹部切口张力,给予患者雾化吸入,降低咽喉部的不适和刺激感,避免肺部出现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咳嗽,保护切口,缓解疼痛,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遵循医嘱给予镇痛泵等。④健康指导: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多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嘱咐其多喝水,避免用力排便使得腹内增加,影响静脉回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早期的活动,如抬高臀部、被动活动关节,在过渡到下床活动,帮助患者下肢按摩,并进行室内、室外的活动。每晚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栓的发生。⑤合理检查用药: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含量出现迅速增高的情况,其峰值在患者手术后第7~20d能够达到最高,因此会增加血栓的形成。故积极进行动态观察血小板计数,在术护1d开始,每3d静脉采血查患者血小板计数,当超过500×1010/L,应当及时给予抗凝、祛凝等措施。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护理效果,即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记录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以及人均费用支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利用软件将数据汇总并作出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方式进行计数资料,并将t值带入计量资料,当P值小于等于0.05时,统计的方法才具有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为51.11%;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22±4.21)d,对照组为(17.56±6.56)d;实验组人均费用支出为(5.12±0.23)万元,对照组为(6.35±0.43)万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门静脉血栓发生率(%)

平均住院天数(d)

人均费用支出(万元)

实验组

45

10(22.22)

13.22±4.21

5.12±0.23

对照组

45

23(51.11)

17.56±6.56

6.35±0.43

X2/T

-

8.086

3.735

15.693

P

-

P<0.05

P<0.05

P<0.05

3讨论

由于,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效果欠佳,当前对于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的患者,护理干预的重点依然为手术后出血、感染等常见的并发症预防上,而忽视了门静脉血栓形成这一并发症[2]。故本次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的出现,同时能够更加快速的确保病床得到周转,从而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3]。本次对实验组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前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完成手术后对其生命体征情况给予严密监测,重视对患者营养的支持,加强对患者的疼痛管理,重视健康方面的指导,合理检查用药等护理计划,从而降低了实验组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为患者节约了手术费用,且缩短的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临床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黄玉桃,魏云海,丁秋平.护理干预预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8):685-687.

[2]朱峰,侯亚峰.老年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8):1856-1858.

[3]宋磊,张勇.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0):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