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造影会伤肾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7
/ 1

心血管造影会伤肾吗?

李代兵

新津县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心血管造影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的一种诊治技术,在诊疗过程中会使用对比剂,人们普遍认为对比剂会伤害人体,特别是肾脏,存在诱发肾脏疾病的可能。心血管造影检查真的会有损肾功能吗?

一:心血管造影是怎么回事?

心血管造影(angiocardiography)是指将造影剂经由心导管快速注入至心腔或者血管,促使心脏与血管腔基于X线照射下显影,快速摄片拍摄心脏与血管腔显影的全过程,根据显影结果判断含造影剂的血液流动顺序及心脏血管充盈状况,观察心脏及血管的生理与解剖变化,辅助疾病诊断。其中用于造影的药物,以前称其“造影剂”,现在一般称“对比剂”。

二:心血管造影会伤肾吗?

心血管造影术中会使用对比剂,俗话说 “是药三分毒”,对比剂也不例外,其容易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危害,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对肾脏的危害,临床上一般称“对比剂肾病”。对比剂肾病,顾名思义是指因体内使用对比剂所致的一种急性肾功能损害。临床上一般根据血清肌酐浓度评价肾功能。若与造影前比较,血清肌酐浓度升高≥0.5毫克/公升或者增加≥25%,便可确诊为“对比剂肾病”,一般造影后1-3天内血清肌酐浓度开始升高,第5天时可达到峰值,较轻患者一般在第7-10天左右可逐渐恢复正常,大多数患者尿量并未明显减少。若病情严重,血清肌酐水平持续升高,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症状体征。因此,造影检查后建议检查血清肌酐水平。

资料显示,近些年随着对比剂使用的增多,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已达4%-15%,是造成急性肾功能损害的一大重要原因。若患上该病,患者肾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了住院费用,有些患者严重到甚至需要血液透析。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可能与对比剂造成肾血管收缩、肾缺血、肾小管毒性及损伤有关。

三:心血管造影前是否可预判哪些人可能发生肾受损现象?

第一,造影前已经出现肾功能受损的人群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几率更高。血肌酐正常参考值低于1.2毫克/分升,浓度大于1.2毫克/公升是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据统计,血肌酐大于2.0毫克/公升的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可达到20%。如果血肌酐大于5.0毫克/公升,对比剂造影后超过1/2患者可能遭受难以恢复的肾功能损害。因此,在造影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第二,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者,即使没有得过肾病,血肌酐水平也没有明显升高,其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几率也高于一般人群,这可能与潜在肾功能降低有关。

第三,糖尿病、高血压病是导致慢性肾损害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尤其是病程长者,心血管造影中肾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几率明显增高。

第四,肝硬化、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等,身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特别是肾脏血流量降低,肾脏缺血而容易发生对比剂肾病。在心血管造影前,需要治疗上述疾病,控制病情后再进行造影检查。

第五,有些药物也会增加对比剂肾病发生机率,如降压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利尿脱水药(托拉塞米、呋塞米)、降糖药(二甲双胍等)、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及链霉素)等。

显然,引起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多,很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对比剂肾病。另外,对比剂渗透压、用药剂量、电离度等与肾损害有一定关系。研究显示,小剂量对比剂、低渗透压或者是等渗透压、非离子型对比剂可降低对比剂肾病发生机率。目前经常使用的对比剂,如碘海醇、碘普罗胺都属于低渗透压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在心血管造影中可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四:心血管造影中如何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心血管造影检查时防范对比剂肾病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在检查前,应该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了解肾功能,判断是否有其他的危险因素,明确有无需要纠正的临床症状。针对必须做心血管造影且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输注一定量0.45%-0.9%浓度盐水(称“水化”),目的在于增加循环内血容量,改善肾脏血流,增加造影后尿量,有助于尽快排出对比剂,减轻对肾脏的伤害。针对高危人群,造影后建议及时血液透析,尽快清除血液中对比剂,减轻对肾脏产生的毒副作用。有学者提出,造影前与造影后服用他汀类药物、维生素C以及乙酰半胱氨酸可保护肾脏,但这一观点还需临床的进一步证实。

心血管造影对肾脏有一定伤害,应该在造影前识别对比剂肾病高危人群,尤其重视此类人群的保护,采取可行措施,选择低渗透压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减少对比剂对肾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