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 外伤性 脑积水术后腹腔感染患者 的 护理 体会

/ 2

1 例 外伤性 脑积水术后腹腔感染患者 的 护理 体会

徐敏宁 薛婷婷 贺玉林 李宁 罗盈 * 通讯作者

空军军医大学 唐都医院 , 陕西,西安 710038

 我科于2017年9月23日收治了一例外伤性脑积水术后腹腔感染患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并发症。我们采取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经过184天,患者康复出院。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4岁,主因“外伤后2月,嗜睡伴言语减少4天”,行头颅CT示:脑室系统扩大,腰椎穿刺示:颅内压为190mmH2O,释放脑脊液后症状明显缓解,给予排除手术禁忌症,于2017年8月22日在全麻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使用强生牌可调压分流管,术后恢复好,复查头颅CT示:引流管头端及末端位置良好,侧脑室形态恢复,出院。于2017年9月23日主因反复发热伴腹部疼痛2周收入科。患者最高体温可达39℃。患者入院查体时痛苦面容,强迫体位,腹部较硬,板状腹,压痛明显,叩诊浊音,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7.4%,白细胞计数8.22﹡10E9/L,考虑腹腔感染;头胸腹部CT示:脑室形态正常,腹水并包裹形成,双侧胸膜腔积液,右下叶、中叶及左肺下叶不张伴炎症、不全性肠梗阻。普外科会诊,腹腔包裹性积液给予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置管外引流术,引流出黄色浑浊引流液,给予盐酸万古霉素局部冲洗后引流液为淡黄色。胸外科会诊胸腔积液给予在局麻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液为淡黄色。治疗给予头孢曲松钠及盐酸万古霉素联合抗感染治疗。经过8天治疗患者体温正常,腹痛明显好转,腹部叩诊为鼓音,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感染得到控制后,先后行2次行分流管腹腔段更换术。术后反复出现腹腔包裹性积液,考虑为腹腔积液不能吸收。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反复发热,癫痫发作2次;脑脊液培养出现过:金黄色葡萄菌感染,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腹水培养出:棒状杆菌。均采用使用敏感性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由于患者脑脊液培养反复出现细菌,生化常规基本正常,考虑为分流管壁存在细菌种植,建议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但患者家属拒绝。入院后2月,患者出现完全性肠梗阻,普外科给予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并对症治疗,13天后缓解,拔除导管。经过2个月治疗,感染症状无缓解,患者家属同意拔除引流管。经过后期抗感染治疗,感染得到完全控制,停止使用脱水药物10天,症状无明显加重。患者出院。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疼痛的评估与控制 患者入院查体时痛苦面容,强迫体位,腹部呈板状腹,压痛明显,叩诊浊音,正确评估疼痛的时间、性质,护理上给予指导患者放松心情的要领,根据病情,必要时给予止痛药。

2.1.2发热护理 由于患者反复发热,给予对症处理后体温均可以控制在37.5℃以下,护理上每日给予温水擦浴2次,特别是发热后,给予及时擦洗,保持皮肤清洁。

2.1.3预防非计划拔管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先后留置有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胃管、尿管等,在留置导管期间,要预防导管脱出,床头放置引流架,妥善固定引流管,活动时避免拖、拉、拽引流管,同时观察引流量、色、性质。

2.2重视人文关怀及心理支持

该患者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患者及家属存在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度出现与医护出现争吵现象。针对患者所担心的问题,医生给予讲解病因及治疗方案,使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疾病。

2.3并发症的护理

2.3.1癫痫发作的急救及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出现2次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牙关紧闭,立即给予解开衣领,加床护栏,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由于发作时间约5分钟,遵医嘱给予地西泮注射液10mg缓慢静脉注射后缓解,每日给予丙戊酸钠0.4g静滴3次/日,后期改为丙戊酸钠缓释片0.5g口服2次/日,直至出院未在发作,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丙戊酸钠,不可停药、减量。

2.3.2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并呈现多重耐药[1]。我们医院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要求做到以下措施。

2.3.2.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通过各种形式的隔离标识,交班的时候告知全科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病房外、床头/床尾放置快速手消毒剂。患者床旁放置小型医疗废物桶,放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患者使用的被服、医疗器械等应先消毒、后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期间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连续3次(每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多重耐药菌培养连续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可解除隔离。

2.3.2.2严格执行手卫生 严格按照WHO洗手指证洗手,做好五个重要时刻,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洗手等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有明显污染,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无明显污染的,用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2.3.2.3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执行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严格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提高治疗性抗生素使用上的微生物送检率,选择敏感抗生素,减少耐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2.3.3肠梗阻的治疗及护理

该患者入院时有不全性肠梗阻,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清淡易消化食物,卧床期间,每日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患者2-4天大便一次,无腹胀。入院后2月,病情原因,患者卧床时间增长,出现完全性肠梗阻,普外科给予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并给予胃肠减压、灌肠等对症治疗,嘱增加下床活动时间,13天后患者肠梗阻缓解,拔除肠梗阻导管。

2.3.4低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

该患者出现反复发热,大量出汗,导致钠离子丢失,患者出现低钠血症,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并定时监测。

3讨论

本病例患者入院即有腹腔端包裹并形成积液、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炎症、肠梗阻等,住院期间使用B超监测脑脊液分流吸收情况,吸收效果差,是导致患者腹腔感染的主要原因,最开始拔除腹腔端引流管,留置外引流管,患者感染无法得到控制,最终整体拔除引流管后,感染得到控制,经过积极治疗,停药观察10天,症状无明显加重,患者最终出院,定期复查、随访。

参考文献

[1]薛万华,侯艳娇,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及其耐药因素分析《医学检验与临床》2016年第4期 72-74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