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雾化方案对学龄前儿童喘息性疾病干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3

不同雾化方案对学龄前儿童喘息性疾病干预效果研究

杨志梅

山西省阳煤集团总医院儿科 山西 阳泉 045000

摘要 目的 比较低剂量抢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一般足剂量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在学龄前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为该年龄段患儿提供恰当的干预方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喘息性疾病学龄前患儿96例,随机分为A组48例和B组48例,A组为低剂量抢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B组为一般足剂量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所有患儿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儿静脉治疗次数、喘息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安全性。结果 ① 所有患儿均完成研究,无剔除病例。各组患儿在入组治疗1年期间与入组治疗前1年比较,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天数、喘息发作次数及急诊次数均明显改善(P<0.05);②两组患儿布地奈德使用天数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A组患儿布地奈德使用量明显低于B组患儿(P<0.05);③B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鹅口疮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抢先组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在给药时间更为灵活,且使用布地奈德量更低,间接降低医疗费用,可作为学龄前儿童喘息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雾化;布地奈德;喘息;儿童

喘息是气流在通过气道狭窄部位时形成涡流,震动气道壁所产生的一种连续的异常呼吸音,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儿童喘息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病情进展多样化,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1]。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等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喘息为主,儿童呼吸道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易发生感染出现气道阻塞,继而出现喘息症状。按照病程进展趋势可分为早期一过性喘息、持续性喘息及迟发性喘息,其中以持续性喘息最为常见,多由于反复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在哮喘患儿中,病毒感染是诱发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不同雾化方案在学龄前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喘息性疾病学龄前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标准:①所有患儿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3];②咽拭子检测为阳性;③过去1年内只少有3次喘息性急性发作;④年龄在1~5岁之间。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肺畸形、肺部发育异常、胃食管反流等疾病;②近1个月内服用过哮喘控制药物。剔除标准:①失访者;②依从性差者;③中途退出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8例患儿。A组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在1~5岁之间,平均为(2.85±1.02)岁;诊断:支气管哮喘1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8例、毛细支气管炎20例;喘息严重程度:轻度19例,中度15例,重度14例。B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在在1~5岁之间,平均为(2.81±1.06)岁;诊断:支气管哮喘9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7例、毛细支气管炎22例;喘息严重程度:轻度20例,中度14例,重度1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喘息急性发作期间均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化痰、吸氧等综合治疗,必要时给予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案。本次研究所用布地奈德混悬液(BUD)均为AstraZeneca Pty Ltd生产,规格为2ml:1mg,批准文号H20140475。A组为低剂量抢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具体给药时间在患儿入组后专人给予指导,患儿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或接触到花粉、粉尘或冷空气等过敏原时即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2次/日,在患儿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或危险因素去除后3天停药。B组为一般足剂量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描述根据患儿既往喘息发作史,在喘息发作前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时开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0mg,2次/日,连续使用7天后停药。

所有患儿在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入组后每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或者门诊随访,有喘息急性发作时需要跟研究员联系。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入院后详细询问既往史及过敏史,记录患儿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天数、喘息发作次数及急诊次数。入组后专人指导家属记录患儿喘息笔记,包括患儿出现症状的日期,具体症状,治疗方法(有无在院治疗、是否急诊、口服或静脉糖皮质激素天数),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的天数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研究结束后专人统计每个患儿入组后1年内喘息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天数、布地奈德使用量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专人负责将数据录入表格,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行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指标比较 所有患儿均完成研究,无剔除病例。在入组治疗1年期间内两组患儿在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天数、喘息发作次数及急诊次数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各组患儿在入组治疗1年期间所有指标与入组治疗前1年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详情见表1。

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疗效指标比较[M(P25,P7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后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天数(d)

喘息发作次数

急诊次数

A组

48

治疗前

6.00(3.25,8.75)

4.00(3.00,5.75)

2.00(1.00,3.00)

治疗后

3.00(3.00,4.00)

2.00(2.00,3.00)

0.50(0.00,1.00)

组间比较统计值

Z/P

-4.595/0.000

-5.830/0.000

-5.187/0.000

B组

48

治疗前

6.00(4.00,8.00)

4.00(3.00,5.00)

2.00(1.00,3.00)

治疗后

3.00(3.00,5.00)

2.00(1.00,3.00)

0.00(0.00,1.00)

组间比较统计值

Z/P

-3.336/0.001

-6.095/0.000

-5.031/0.000

两组治疗后统计值

Z/P

-1.033/0.301

-1.817/0.069

-0.232/0.816

2.2 两组患儿布地奈德使用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布地奈德使用天数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A组患儿布地奈德使用量明显低于B组患儿(P<0.05),详情见表2。

2 两组患儿布地奈德使用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布地奈德使用天数(d)

布地奈德使用量(mg)

A组

48

13.02±4.01

13.04±4.02

B组

48

12.54±5.77

25.08±9.23

t/P

0.472/0.638

-8.286/0.000

2.3 两组患儿安全性比较 所有患儿随访时复查血常规,未出现血小板异常,B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鹅口疮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引起儿童喘息的原因较多,如病毒感染、哮喘、气管异物等,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肺泡数量少,呼吸代偿能力弱,因此容易出现气道阻塞和喘息,尤其是婴幼儿呼吸道黏膜娇嫩,易发生感染,疾病状态下,气道塌陷后影响通气功能,出现咳嗽、喘息症状。有报告中提出约1/3的儿童在出生第一年内至少发生过一次喘息,一半儿童在6岁前出现至少一次喘息[4]。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增强,喘息症状可不再出现,但哮喘患儿仍反复发作甚至延续至成年。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气道炎症相关喘息性疾病发病率最高,婴幼儿喘息一般是由于毛细支气管炎或喘息性支气管炎起病。气道炎症相关喘息性疾病发病机制为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痉挛及气道重塑。气道炎症是其发病的基础[5],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后加重气道炎症,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当过敏原持续刺激时会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出现支气管痉挛。若慢性炎症持续存在造成气道上皮细胞损伤,损伤后修复引起气道重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时治疗喘息性疾病的常用措施,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通过影响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来发挥抗炎作用。布地奈德是一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肺内滞留时间长,具有持久抗炎作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1-2-7”方案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方案之一,具体指患者出现喘息症状时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0mg,2次/日,连续使用7天后停药。即本次研究中B组所用方案,A组为抢先组,患儿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或接触到花粉、粉尘或冷空气等过敏原时即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2次/日,在患儿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或危险因素去除后3天停药。在入组治疗1年期间内两组患儿分别与入组治疗前1年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说明无论采用哪种吸入方式,均可改善学龄前儿童喘息性疾病临床症状,减少喘息发作次数。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说明两种吸入方式对于改善患儿的喘息症状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B组所用方案存在干预不足或治疗过度的风险,有的患儿吸入BUD3d左右症状已完全消失,有的患儿在使用7d后症状仍存在,因此寻找个体化方案十分必要。A组患儿在喘息发作中,吸入BUD最短时间为5d,最长时间为11d。与B组相比,A组患儿吸入BUD的时间更早,且用药时间更灵活,根据患儿的症状决定吸入BUD的天数。入组治疗1年期间内,两组患儿吸入BUD天数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A组患儿布地奈德使用量明显低于B组患儿(P<0.05),但是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相当,提示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治疗学龄前儿童喘息性疾病时更具有优势,可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量,间接降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呼吸专业委员会,等.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1460-1472.

[2] 孙逊,屈昌雪,王尚,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儿童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以及治疗转归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9,39(12):893-897.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徐保平,姚瑶.儿童喘息与心肺血管疾病[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5):1135-1140.

[5] 余小河,何苗,郑湘榕,等.喘息婴幼儿外周血气道炎症相关介质水平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9):86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