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叶轮注射模具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泵叶轮注射模具的设计

王文涛 张振豪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本文主要是将泵叶轮注射模具的设计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在对塑料成型工艺的基础上,对注射模具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泵叶轮注射模具;设计;分析

引言

对泵叶轮注射模具的设计来说,需要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利用,这样可以对产品研发的周期进行大大缩短,对减少加工周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做好泵叶轮注射模具的设计还可以对产品设计的准确性进行有效的提升,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模具设计的成本。

  1. 产品设计

(一)产品的特性

对于泵叶轮注射模具的设计,它的主要材质为ABS,塑件的成型条件和成型方法以及相关的参数都与塑料的材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工艺方面,需要对成型的收缩率、流动性和结晶性以及热敏性、热性能进行重视。除此之外,还要对ABS的成型特性进行重视。

(二)产品的三维设计

对于模具设计来说,建立产品的三维模型是模具设计的首要任务,产品的三维模型建立是进行后续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对产品三维模型进行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对塑料成型工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重视,主要是要对脱模斜度、壁厚、加强筋、支承面、圆角、孔、文字、符号、花纹等方面进行重点的关注。在对零件设计模块中的三维建模功能进行释放的时候,需要通过利用拉伸、曲面、拔模、倒圆角等命令来对零件实体的三维模型进行构建,然后对塑件的拔膜分析进行重视,要经过一定的拔膜检测之后才能顺利出膜,从而进行模具的分型设计。

  1. 模具设计

  1. 模具型腔设计

在生成参考模型之后,要通过软件进入到管理器当中,将设计模型和它的参考面进行隐藏,让其视窗可以变得更加简洁,然后要按照相关的步骤建立起工件的体积块。要对复制曲面的方法进行利用,对零件上的表面进行复制,然后用填充的方式来进行堵孔操作。并且要利用分型面将工件体积分割为两个模具体积块,然后对各个体积块的名字进行定义,最后将模具体积块进行抽空处理之后,就可以形成型腔。

  1. 模架设计

  1. 设计要求

对于模架来说,它需要保持足够的刚度,需要对设备的锁模力进行承受,同时还要保证其不能发生变形的问题。另外,模架的重量不能过高,方便进行装卸、修理和搬运,要对负荷进行减轻。模架在设备上的安装位置需要与设备规格和通用模具的规格保持一致。为了对模架的吊运和装配进行优化,需要在定模时设置上相应的吊环螺钉,对其稳定性进行有效的保证。最后还要对连接模板用的紧固螺钉、定位销的直径和数量进行重视,要将受力的大小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进行确定,同时还要对位置分布的均匀性进行重视。

  1. 设计过程

在进行模具模块设计的过程中,要对零件的相关特性进行充分的利用,做好模具元件的设计。一般是通过模具模型→创建→模具元件→模具元件名称→创建选项→创建特征,这样的步骤来进行具体的设计,让元件保持紧密的联系,避免元件之间出现尺寸冲突的问题。在进行模具元件创建的过程中,需要将零件设计模块作为基础进行思考,对前提设计的一些失误积极的明确,及时的对前期错误进行修改,从而更好的完善模具的结构。

  1.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从塑料熔体自注塑机喷射嘴喷射出之后,进入到模具型腔中所经流的一段路程是其总称。浇注系统主要是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等组成。在对浇注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对下面一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首先要对塑料成型的特性、塑件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模具成型塑件的型腔数量进行重视;其次是要对塑件的外观特点、注塑机安装模板的大小和成型效率以及冷凝料进行重视,对浇注系统的设计进行不断的完善。

  1. 冷却系统设计

想要获得更好的塑件质量,需要对工作中的模具温度进行重视,使其维持在适当且均一的环境下,但是因为容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比如说型腔的尺寸、模具的总体积和注塑机的周围环境变化等,这些都会给温度的维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模具冷却设计进行重视,简单来说其是一种热交换的设计。

  1. 脱模机结构设计

  1. 选用原则

要对塑件的脱模进行重视,使其脱模时不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在对推杆直径进行选择的时候,一般可以对塑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参照,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推力的分布一般对脱模的阻力进行参照,根据其大小进行合理的安排。一般来说,推杆的受力不能太大,避免出现塑件在推出的时出现裂缝等问题。另外,还要对推杆的强度和刚性进行重视,要保证在完成推出动作的时候不能出现弹性变形的问题。推杆位置的痕迹也不能过于明显,避免对塑件的外观造成不利的影响。

  1. 具体设计

在进行模具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零件的相关特性进行利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模具元件的制作。

三、结语

总之,在进行泵叶轮注射模具的设计时,需要从塑件的材料使用和工艺特性以及成型条件进行重视,要根据这些内容来与塑件的形状和外观特点进行结合,对模具结构的质量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郭国谊.基于Pro/E的注塑模具的优化设计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22):59-60.

[2]施天赐.探析Pro/E塑胶模分型设计[J].内燃机与配件,201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