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新时期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金鑫

菏泽市城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城市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构建生态城市,成为当前有效处理该矛盾、实现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分析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重点关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及规划措施,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城市设计

引言: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的结果,通过生态城市构建,在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最优条件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优形态,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还涉及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从根源上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已成为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典范,需要对有关规划设计经验做分析总结。

1城市规划中生态设城市设计要点

1.1多样性

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完整的系统,多样性是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必须作为生态城市的基本特点。在生态城市设计中,既要突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同时又要保证城市系统的多样性,基于现有的生态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城市建设活动,尽可能避免对原有环境的破坏。

1.2循环性

循环性指的是生态城市资源利用的循环。节能减排理念已经在我国执行多年,城市发展中,能源过度消耗、污染情况严重等问题得到极大的改观,但因现有产业结构的限制,高耗、高污染现象依然存在[1]。为合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节能减排目标的矛盾,在生态城市设计中就要坚持循环性,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各项生产活动中的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污染、浪费问题的发生。

1.3适度性

适度性设计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承载力上限,若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活动频繁逼近城市承载力上限,必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需要人类自身来承担。在生态城市设计中坚持适度性,就是要求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核心手段,从根源上减少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同时关注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所带来的城市运行压力和居民生活压力。例如,城市现有的垃圾处理系统是否足以承担人口增长带来的垃圾体量增加;城市现有产业结构是否足够容纳更多的就业者。

1.4动态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给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提出更高要求,方案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前瞻性,各项新设施、新系统的建设均需要考虑能否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总结而言,就是要求生态城市设计坚持动态性的原则,对生态城市建设最长期、统筹规划。

2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2.1园林景观规划

近年来,园林景观行业发展迅速,成为有效应对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园林景观规划也被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园林景观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兼顾城市原有生态环境特征及城市历史、人文文化特点,将园林景观打造为调节城市生态平衡、展示城市特色文化、居民休憩放松的综合型生态景观。在具体规划中,园林景观内应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个模块。其中,人文景观包括各类园林建筑、功能性设施、装饰小品等;自然景观则指各类植物、水景、山石等,将自然山水以微缩景观的方式融入到城市园林当中,在城市内打造小型的生态保护区,同时发展城市生态旅游项目。

2.2海绵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的实质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现阶段我国已有多个城市执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海绵城市体系中,道路、绿地、建筑等基础设施均可发挥透水、渗水、自然降水收集的作用,对雨水在城市系统中的循环做有效控制,进而实现雨水的自然净化和积存[2]。另外,海绵城市中的“雨水花园”也成为城市独特的生态景观。海绵城市是新时期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方向,可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中,需充分认识海绵城市的优势作用,将其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模块,并与城市湿地系统相配合,将自然降水资源化,能够用于城市水景水资源补充,或经处理后用于城市清洁、绿化灌溉等活动。

城市中的湿地本身即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发挥保护生态多样性、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相较于海绵城市中的其他生态性设施,湿地同时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将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天然湿地面积逐渐缩减、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通过人为保护和升级建设,将其打造为城市新生态景观,制造生态城市经济增长点。

2.3绿色交通规划

相较于园林景观及海绵城市规划,绿色交通规划有更高的居民参与性,其更多的是一种绿色理念的传递。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倡导、鼓励居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降低汽车尾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绿色交通的实现同样需要有一系列政策手段作为基础。例如,加紧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使得公共交通线路更够覆盖到更广的范围,同时通过道路环境改善及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给居民创造更优的公共交通出行条件,使其愿意选择这一绿色的出行方式;结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情况,合理规划自行车车道及人行道,并将其打造为城市特色“绿色通道”,使居民绿色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同时能够享受到独特的通道生态景观,激发居民对绿色生活、自然生活的向往,进而自主遵守、执行生态城市的生活规则。

2.4产业结构规划

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产业的支撑,工业产业因其技术、工艺特点,想要实现高度节能环保非常不现实,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就要对目前的城市产业结构做优化调整。对于那些技术水平高、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应予以大力扶持;对于存在能耗高、污染大但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应鼓励其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升级,达到相应的节能环保指标要求;对于长期处于高耗低能状态,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以及存在违规违法经营的企业,应予以取缔,避免占用过多的生产资料。

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上,为方便生态治理工作的开展,给居民创造更优的生活环境,新工业企业入驻城市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技术审核,若其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水平能够达到生态城市的要求,可正常入驻城市,对于污染问题相对严重的企业,应选择在市郊建厂,并逐渐将主城区现有的此类企业向外部转移[3]

2.5生态改造规划

对于城市内已经发生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需加大改造治理力度。例如,目前不少城市积极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更新陈旧的雨污系统,全面实现雨污分别排放,合理利用城市现有地形,提高重力排水管段的占比;进行城市内河流清淤及河岸生态景观治理,提高水体水质,通过新植物的移栽,提高河岸保水固土能力,打造城市生态水景;加强河流沿线排污口整治,严禁工业、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生态改造规划要求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同时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将保护与治理手段相结合,逐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新时期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应满足多样性、循环性、适度性、动态性等要求,在生态城市规划中,重点关注园林景观规划、海绵城市规划、绿色交通规划、产业结构规划、生态改造规划等模块,形成完善、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实现传统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邬冠照.新时期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20(14):120+123.

[2]杭茜琳.浅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20(04):13+21.

[3]刘君.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