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解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田成龙

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帽儿山林场 150611

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对生态自然环境的剥削、破坏却逐渐加剧,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同时自然环境的恶劣也破坏了越来越多的动植物栖息地,濒危物种持续增加,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态问题,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显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林业;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引言

在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主要是由无数个生物物种共同组成的,其中野生动植物便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特性又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从而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近年来,由于人们急切地发展经济,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维护措施不足,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必须要加大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进程

1.1 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

1979年2月23日,我国颁布了《森林法》,随后经过多年完善,在1994年10月9日、1998年11月8日分别出台了《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其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作为重要法律法规,国家层面围绕野生动物保护制定了《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等,各省市在中央出台的行政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法律法规,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健全。

1.2开展濒危物种拯救工程

当前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国家相应地投入了大量资金推行动植物保护机构建设,同时在挽救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努力,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促进其繁衍生息,有效扭转了濒危物种种群不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在挽救扬子鳄濒危物种上,保护力度大幅增强,取得很大成绩,扬子鳄数量逐年增长,同时在野生动植物繁育方面不断加强技术创新,这对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3自然保护区建设体系的改进和优化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行,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层面上起着非常大作用,现已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生态脆弱区动植物保护均列入了保护区内。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使人们尊重自然规律、珍爱自然,积极保护自然,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2]。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仍存在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自然保护与经济开发存在矛盾、国家生态安全与保护区居民生存发展利益冲突等重大问题,需要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努力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持续繁荣。

2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体系的举措

2.1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设

首先,应重视设计与规划工作,逐步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了使野生动植物的生长以及繁衍有着安全稳定的空间,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与设计自然环境和基础建设两者之间的占比。其次,还应当不断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思想意识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努力,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基础工作,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能力。对于野生植物的栽种技术以及培育方法进行宣传和普及,强化动物疫病的预防,以动植物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发展目标。相关部门还应当适当增加资金的投入,完善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信息数据和处理,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针对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不断提高野生动植物的实际保护能力及管理水平。加大周围区域的调研力度,不断提高周边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2拓展野生动植物产业

就目前现状来看,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完全可以在野生动植物得到相应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人工繁殖与培育,从而推动野生动植物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遭到严重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当加强恢复力度,保障在开发林业资源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得自然生态能够快速恢复。重视药材种植以及动物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加大野生动植物产业的深入拓展和研究,从而探索出符合其发展的战略道路,保障野生动植物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3提升自然保护区疫源疫病防控工作能力

疫源疫病防控工作是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工作人员应实时监测保护区内动物生长情况,建立健全监测汇报体制,做到预防为主、快速处置,避免疫情的源头有往外延伸的空间。1)认真针对时节、区域、疫源以及疾病开展相应监测工作,做好监测记录,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阻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源疫情的蔓延。2)要严格落实有关文件规定。多部门统一管控,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一旦出现疫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对应急措施。3)完善保护监测站点的基础建设,开展监测工作,探索途径,总结经验,为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信息。4)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格局,始终和时代发展相同步,重点关切国内外疫情现状及发展,编制效率高的评估系统,探讨未来发展走向,抓好疫情的防治工作,切实提升疫情防治能力。

2.4加强宣传力度,落实好各项措施

扩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针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展开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充分发挥出法律手段作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5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整治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是人们非法乱捕、滥猎和滥挖野生动植物等,对野生动植物物种造成很大的破坏。为减少或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加强对违法经营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的整治力度。为提高整治实效,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执法检查行动方案,对重点区域进行布控且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加强与森林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协作配合,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及时掌握非法猎捕和经营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情况;加大对相关市场、饮食行业和酒店等场所的巡查,对经营者的野生动物和相关制品等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存在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同时对没有许可经营和超出范围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要及时、严厉实施查处。此外,公开举报电话,鼓励广大人民积极提供线索,举报乱捕、滥猎、滥挖人员,从而实现对野生动植物的有效保护。

结束语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是整个林业领域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保障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也能够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整体经济效益。工作人员要不断完善相关保护措施,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与保护区管理力度,从而逐步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贺建波.娄底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07):6-7.

[2]葛宝勇.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策略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9(01):51-52.

[3]苏雪.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探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9(01):53-55.

[4]商玉莽.刍议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及展望[J].广东蚕业,2019,53(02):26-27.

[5]赵成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7,11(3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