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试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郝明

黑龙江省七台河七煤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1200例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采集患者的血样,检验血常常规,对其中出现偏差的102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根据血常规结果,采集时间、采血量、抗凝剂、采血部位、血液样本运输不当都会对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造成影响。结论: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临床上相关人员应该在各个环节加强操作,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尽可能让误差减少。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准确性

在临床检验中血常规应用十分广泛,其检查结果能够反应患者的健康状况,从而有效监测和恢复患者疾病,但是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血常规检验过程,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进而临床上使用血常规检测患者相关情况的准确性受到影响[1]。为此,本文将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1200例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1200例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采集患者的血样,检验血常常规,对其中出现偏差的102例患者进行统计。10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和患者42例,平均年龄(49.2±6.9)岁。102例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血常规检测102例出现偏差的患者,采集静脉血,检验抽血后30分钟内、1小时内、2小时内、4小时内的结果,在检验过程中计算血常规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检测仪器为BC-3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1.3检测标准

保证检测仪器在检验患者血液过程中状态正常运转,并在适当的范围内控制室内指控参数,标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

2结果

2.1 不同取样方式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使用稀释器和微量加热器检验患者血常规值相同,差异不明显,P>0.05;使用血红蛋白吸管检验会对血常规的准确度造成影响,差异显著,P<0.05。

表1 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项目

血小板

红细胞

白细胞

稀释器

140

117

6.2

微量加热器

141

115

6.1

血红蛋白吸管

129

103

5.3

2.2 影响血常规检测因素

由表2看出,血常规检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其结果出现一定偏差。

表2 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

指标

例数

采集时间不当

采血部位不当

采血量不当

抗凝剂使用不当

血液样本运输不当

红细胞

34

7(20.58)

6(17.64)

5(14.70)

8(23.52)

7(20.58)

白细胞

34

6(17.64)

7(20.58)

7(20.58)

7(20.58)

6(17.64)

血小板

34

8(23.52)

7(20.58)

6(17.64)

8(23.52)

7(20.58)

总计

102

21(20.58)

20(19.60)

18(17.64)

23(22.54)

20(19.60)

3讨论

本研究中对120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其中102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根据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统计分析102例出现偏差的患者,其结果显示,有很多影响影响着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采集时间不当占据20.58%,采血部位不当占据19.6%,采血量不当占据17.64%,抗凝剂使用不当占据22.54%,血液样本运输不当占据19.6%,各个因素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如下:

3.1血液样本采集的时间

医务人员需要将血液采集的时间告知病人,提前安排采集样本的时间,再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许多因素如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情况等等都会影响血液的成分,进而血液检测结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以上因素对血液的检验成果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先与患者沟通交流,确保患者生理条件状况,为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以及可靠性提供保障[2]

3.2患者进行采血的部位

目前,静脉采血、耳垂采血等是临床上选取的取血部位,不同的采血部位很可能优于不当的操作引发感染等现象,进而影响血液样本的质量。临床上普遍认可静脉采血的价值,因此,静脉采血可以成为血常规检验首要选择,既能够确保样本质量,又能够检验结果的准确 性提供保证[3]

3.3 抗凝剂因素的影响

真空采血管是采集血液的常用方式,采集完后需要混匀血液,如果出现很多的采血量,就会导致采血管内没有足够的抗凝剂含量,进而堵塞仪器或造成血凝。如果没有出现很多的采血量,就会剩余过多的抗凝剂,而细胞皱缩变性率也会被增大,从而检验的结果也不会那么可靠和准确。

3.4 采血量的多少

采集完血液样本后,需要进行抗凝,而大多数抗凝试管规格比较标准,此时如果采血量与试管的要求不符合,就可能会出现抗凝不充分或者过于充分的现象。一般而言,在运输过程中过分大的血液比例会引发不充足的抗凝,血液也会变得越来越凝固,从而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而如果没有充足的血液量,会增大抗凝剂比例,就会堵塞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选择试管后应该根据规格对采血量进行选择[4]

3.5 血液样本运输的影响

一般试管内都会放置采集完成后的血液样本,且暂时密封试管,以免空气中的相关物质影响样本。而运输时间较短不会完全融合抗凝剂和血液样本,从而降低血小板浓度,但5分钟的运输时间能够完全融合抗凝荆和血液,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而临床检验需要对运输时间进行把握。

因为许多因素影响着血常规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所以相关医护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性,防止检验过程中发生很多漏洞。经过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能够从中得出一些建议:1)注意血液样本的采集时间和部位,最好为患者早晨空腹状态下采集;2)采血前,告知患者禁止服用的药物,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3)检验前。校队相关试管和仪器,以免检验环节出现漏铜;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检验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为检验的准确性提供保证[5]

综上所述,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临床上相关人员应该在各个环节加强操作,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尽可能让误差减少。

【参考文献】

[1] 李润媛. 试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004(018):3495,3498.

[2] 孟令文, 芮志莲, 汤伟明.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 心理医生, 2018, 024(029):84-85.

[3] 朱明. 试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028(036):382-383.

[4] 李春娜. 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18(45):153-154.

[5] 李倩, 董艳(通讯作者).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 医药卫生(文摘版)2019,2(10):00118-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