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山惠和堂空间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9
/ 2

苏州东山惠和堂空间研究

李禹贤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81

摘要:苏州东山陆巷村惠和堂建筑群是明代三朝宰相王鳌的故居,是村落现今留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之一。作为陆巷古村内等级较高的官邸民居,对当地村落空间肌理、建筑格局、形态还是宅院营建技艺都有着重大影响,对乡村风貌、民俗风情、宗亲礼仪文化的伦理本源与发展关系也具重要研究意义。文章以苏南民居为背景、以惠和堂建筑为例,探讨挖掘隐含在苏南传统民居中的独特智慧。

关键词:苏南民居,惠和堂,建筑智慧,中轴礼仪,营建技法

1序

苏南地区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富庶,民居样式完善丰富,加之战乱较少的缘故,吸引了众多官宦、文士来此定居,因此出现了众多大宅府邸和私家园林。大宅府邸因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显赫,其建筑选址与格局则十分讲究法度纲常,空间起承转合有理,建筑形制风貌寓意,山脊门楣装饰精美。而在庭院深深的建筑环境中,逐渐达成中轴有序、主宾呼应、顾盼有情、曲径通幽,小中见大、咫尺天涯、内敛含蓄、宜居舒适的民居形式。

5ef9812fa0248_html_5076f4c853245a18.jpg5ef9812fa0248_html_4f8737ccc4ea846d.jpg

(a)陆巷古村风貌 (b)俯瞰惠合堂

5ef9812fa0248_html_6b3a80f20cb2a6b0.jpg5ef9812fa0248_html_70a7b8cc6e93f262.jpg5ef9812fa0248_html_1724e703584823be.jpg5ef9812fa0248_html_b265f9003d4806cb.jpg5ef9812fa0248_html_4379f36c81b303d3.jpg

(c)惠合堂风貌

图1陆巷古村与惠合堂风貌 图片来源:笔者航摄

南地区的大宅往往由合院套接组成院落组,一般占地面积大,序列明晰,等级分明,流线复杂。主轴线上以院、厅、墙、门等空间元素交替排列,透出“庭院几许深”的意境。同时,每进合院从空间大小、形制高低、装饰等级均有不同,从而体现其不同的功能之用和氛围营造。

2中轴礼仪之序

2.1惠合堂民居空间序列

惠和堂建筑群落共分三路,正路以照墙、门厅、大堂、堂楼、后楼和后花园构成主体建筑序列;西路以门房、花厅、书楼及附属用房组成;东路茶厅、厢房、厢楼、厨房及附属用房构成次要序列,三路院落通过备弄空间实现横纵两向的串联(图2)。其宅院空间构成关系是以合院为基本组成单元,并沿着主轴线套接生长而形成纵向等级序列空间。

5ef9812fa0248_html_d5bd7899201aa04c.jpg

  1. (b) (c)

5ef9812fa0248_html_2d98e11d0a42975d.jpg

(d)

图2惠和堂等级序列分析图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a)平面图(b)空间序列(c)功能分区(d)立面图


筑入口由前院直转门厅,作为纵向序列的起始,中轴五进四院至后花园止。惠合堂群落结构纵向遵循“起、承、转、合”的空间智慧,通过大小合院的套接,以门厅——前院——大堂的空间序列将空间氛围推向高潮,而随堂后砖雕门楼的转折,序列转入相对私密舒适的居住空间,最终形成完整空间序列。大堂作为婚丧假期、拜接圣旨最高等级空间恰与建筑群的物理中心重合,符合崇“方”尚“中”的传统审美情趣,也使得整体建筑群落结构均衡、对称、协调。

2.2位序礼仪下的建筑智慧

位序礼仪在苏南民居甚至各地传统建筑中尽显无遗,几乎渗透到所有建筑空间要素中。传统建筑中轴礼仪之位序现象体现为君臣、主宾、男女、以及长幼之间的位序关系。

在合院空间表达中,常以天井尺度、建筑形制和墙门装饰繁简来体现位序;建筑之间的位序,则以正和厢、“宽和界”、用材形制以及功能类型来区分;室内空间中,又隐含宾主、长幼、男女的空间差异(图3)。

5ef9812fa0248_html_c6bc8eb29e312489.jpg

图3惠和堂建筑要素序列分析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到“左为大、右为小”观念影响,在惠合堂布局中,接待、餐厨等常用功能设置在左(东)路,而右(西)路则仅赋花厅以及书楼两种功能空间。又如堂楼的东西两厢,老人居东、幼子居西,后楼中夫房人居东、闺房居西。人们认为女人的和谐代表家庭后方安定,因此,后楼建在中轴序列的最后一级。

建筑位序现象,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对当时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等级严明、逻辑清晰的位序关系对建构庞大的吴地传统建筑营建体系奠定了文化基础。

3合院天井之和

3.1天井丰富建筑空间

苏南民居中,天井一般与檐廊、门楼、墙门等建筑要素相接,是交通流线中最重要的节点,有些形式特殊的天井如“蟹眼天井”、“两落之间的狭长天井”则不具备交通功能。而规模较大的天井作为公共空间可供人们休憩、交流、劳作,是宅内人们交往的理想场所。旧时逢年过节要在天井院内祭祀天神祖先,点柱香上达天穹,撒杯酒下通地府,天井象征家里贮藏着财源,富含“天人合一”的哲理[1]

3.2改善建筑热环境

5ef9812fa0248_html_4e232bbe4c374352.jpg

图4惠和堂蟹眼天井 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井的设计改善了建筑环境的通风和采光状况,特别在套接型多进合院中,设置前后数个大小不一的天井,使得体量巨大的建筑群落通风流畅。加之江南多雨、潮湿,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通过宅内水网排出,使居住环境倍感干爽舒适。

惠和堂大小天井达二十五个之多,而大堂后的蟹眼天井,因其布局神似螃蟹眼故而得其名。在蟹眼天井中略加装饰,以花竹点缀,改善通风的同时美化丰富了连廊的空间层次(图4)。在三路院落之间,狭长的备弄不时被天井、连廊打断,更让原本幽暗的备弄空间富有节奏,体验轻快。

4建筑营建之精巧

4.1空间组织巧妙

苏南地区因用地紧张、建筑筑密度高、街坊尺度较小,因此在一些大型府邸民居如惠合堂,主轴已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往往会在正路两侧增加次轴,满足其功能所需。

多轴线带来的空间组织难题则依靠“备弄”串联(图2a)。“备弄”空间前后贯穿、左右连通,使得大体量建筑群落空间组织­­­ 十分流畅。备弄空间幽暗,在苏南民俗中暗含“银不漏白,暗可藏财”的讲究。备弄与天井相连又可起到加速通风,吸热降温的作用,在改善热环境方面类似于岭南建筑中“冷巷”的作用。

4.2宜居的堂楼形制

5ef9812fa0248_html_4c535692b621d339.jpg

图5堂楼自然通风境示意图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至明清,苏南大宅中后厅逐渐演化为堂楼形制,尺度相当大,有些体量甚至超过大堂。堂楼形式是江南地区及多雨水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制,因气候雨多、潮湿,为保证干爽的居住环境,起居一般在二楼,堂楼正、厢连通的做法,有极大的丰富了二楼空间,空间上形成北高南低的关系,为居室(堂楼)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图5)。

5装饰三雕之美

5ef9812fa0248_html_985b489a953b8d37.jpg5ef9812fa0248_html_2a3ab8c86847ea0a.jpg5ef9812fa0248_html_8684a8c6d1ae15d3.jpg

图6书楼“如务”砖雕 图7正堂月梁和木雕 图8惠和堂砖雕门楼

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苏南民居中,通常选用表达美好感情和品格的自然事物对建筑进行装饰,如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松树寓意常青长寿、牡丹昭示堂皇富丽等。

惠和堂装饰使用木雕、砖雕及少量石雕。装饰的原则依据所饰空间功能、等级、位序的不同体现主次有序、重点突出,制作精良、题材广泛[2]的特点。雕饰题材除寓意美好的自然事物外,还常选取带有教育意义的典故以起到教化、警示、启迪作用。如二十四孝、三国演义、西厢记、对日远近、颜回仲座、卧冰求鲤、弃官寻母、卖身葬父等一系列历史故事,这些形式感极强的雕饰经多年的沿用已形成固定的模式,其意义除主人用作教育后人的同时,兼具功能与审美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惠和堂书楼前院园墙上刻“如务”砖雕颇有来由(图9),据记载,武宗昏庸,王鳌屡屡力谏,引武宗不满,故王鳌辞朝时武宗赐“如务”兽九只与鳌,要其“识时务者为俊杰”[3]

6结语

苏南民居发展至明清,建筑艺术造诣已达高峰。从苏州东山王鏊故居惠合堂从建筑空间组织、功能布局、环境营造以及建筑装饰艺术,无不透射出苏南文人“婉约雅致、低调奢华”的气质和对生活品质格调的追求。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宜居性需求的提高,带有严格等级序列的建筑形制开始向宽松宜居的建筑形态转变。吴地能工巧匠群体在长期对民居营建技术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将传统建筑智慧的精华转化为对舒适、美观、灵动、富有艺术情趣的当代苏南民居空间环境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阮仪三.“合院”:熙熙家园,融融天地.[N].光明日报,2013.

[2]杨耿.苏州建筑三雕:木雕·砖雕·石雕[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3]《陆巷村志》编纂委员会.陆巷村志.[M].古吴轩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