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2

蓝莓栽培技术

马诚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农业农村局 园艺技术指导站 云南 丽江 674100

摘要:蓝莓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新兴世界性小浆果树种,其果实营养成分较高,对人体作用明显。本文系统分析蓝莓栽培技术,文章指出:在蓝莓栽培种,应从田地选择、苗木种植、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栽培技术管理,这样能有效提高蓝莓栽培成活率,保证其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蓝莓;栽培技术;管理

蓝莓被称为"水果皇后"和"浆果之王",其在全球多个气候温凉阳光充足地区均有生长,在我国,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地区是蓝莓的主要种植区。在蓝莓栽培中,合理控制栽培技术,能有效提升蓝莓的整体产量,确保其品质。

1 蓝莓的基本概况

蓝莓即为越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浆果,果实为蓝色,近圆形;同时果肉细腻,酸甜度核实。从营养成分来看,其不仅包含了糖、纤维素等物质,而且涉及维生素A和C等营养成分,此外蓝莓中还有丰富的抗氧化剂、细菌生长抑制剂、叶酸、花色素苷等物质。这些物质与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关系密切,其能有效抑制及逆转人体衰老,同时在血管老化预防、明目、强心等方面作用突出。

2 蓝莓栽培技术要点

2.1 注重园地选择

合理选择栽培园地,能为蓝莓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就园地选择而言,应确保土壤肥沃,透气性好,同时土壤中应具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尽量保持在8%以上;且应选择酸性土壤,pH值应控制在4.0~5.5左右,pH值4.3~ 4.8最为适宜。需注意的是,在建园浇水中,严禁使用碱性水源,防止pH值发生变化,影响蓝莓的生长。蓝莓栽培1年以后,需在硫磺粉或硫酸铝粉的支撑下,对土质进行改善,再次终止前,应将草炭土与土壤按 1:1 的比例混合,并将其撒施在种植带上,确保蓝莓基础生长条件良好。

2.2 控制苗木栽植和修剪

要提高蓝莓苗木的成活率,在栽种环节,就必须进行幼苗品质的有效选择。通常,要求所选择的蓝莓幼苗根系完整,根龄2~3年,同时树苗枝干粗大。在高丛蓝莓选择中,还需配置2~3个授粉品种,这样可有效提升蓝莓的座果率,并增大蓝莓果实。实际栽种时,需对其坑穴、行距进行有效控制,蓝莓幼苗栽种的合理坑穴应保持在40 cm×40 cm,同时株行距应保持在1.5 m×2 m或1 m×3 m,这样可确保后期蓝莓种植园的透光和通风效果。

在在蓝莓树苗整形修剪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各个树苗之间的间距,满足树苗通风、透光、丰产和优质的需要。蓝莓苗木栽种两年后,需进行适当疏花,这样可促进根系发育,促使树冠扩大。苗木生长到第3、4年时,按照壮树、增加枝量的原则进行树苗管理,该阶段内,尽量保持不结果或者少量结果,此外,在树苗进入成年期后,应注重病虫枝、下部枝条的有效疏剪,对于多年结果枝组,还应及时的进行回缩更新。

2.3 加强蓝莓水肥管理

蓝莓对于水肥管理的要求较高,这与自身根系纤细,没有根毛具有较大关系。在水肥管理中,首先要保证基础土壤疏松湿润、透气性好,同时应及时清理园区杂草,避免其与蓝莓树体竞争水肥,当土壤水量不足时,应及时的进行灌溉。

施肥管理中,应每 2~3 年进行1次土壤及叶片分析,确保施肥的精确性,以此来避免施肥不足或者过量问题,减少对蓝莓生长的不利影响。在施肥中,应注重以下要点:其一,蓝莓属于典型的不喜钙植物,应减少钙物质肥料的使用;其二,还应控制氮、磷、钾等元素的施加量。施肥过程中,确保氮磷钾比例为1∶2∶3 或1∶3∶4;其三,蓝莓喜欢铵态氮,在试飞中,应注重硫酸铵的合理使用。在施肥时,注重施肥深度的把控,通常,蓝莓施肥深度应保持在10~15cm。矮丛蓝莓以撒施为主,土壤施肥在早春萌芽前进行,等到了浆果转熟期再施一次肥[1]

2.4 注重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于蓝莓的生长具有较大伤害,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注重抗病品种、非化学药剂的有效选择,同时应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此外,要及时清理园中杂草,实现病虫害防治。需注意的是,在当前病虫害还防治中,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杀害虫、机械或人工除草等都是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手段。

2.4.1病害防治

蓝莓病害包含了灰霉病、茎溃疡病、僵果病和根腐病、贮藏腐烂病等多种类型。就灰霉病而言,应在秋季时,将果园的枯枝、染病植株运出,这样可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染率;除病结束后,还应施加磷钾肥,确保蓝莓苗体健壮。采用网棚栽种蓝莓是,应注意通风、排湿处理,通常而言,蓝莓果棚中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65%以内。药物使用中,应采用在花前喷施50%代森铵500~1000 倍液或50%本莱特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茎溃疡病治理应做好休眠期的控制管理,具体而言,当蓝莓树苗进入休眠期后,应将萎蔫和失色枝条剪出并烧毁;如果夏季蓝莓苗木出现了发病问题,应将发病枝条剪至正常部位。治疗僵果病的药剂在茎干溃疡病治疗中仍有突出作用,常用药物包含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等。在喷施过程中,应将其喷施于植株基部。

僵果病初期防治中,应在早春季节喷施50%的尿素,在开花前,还应喷施20%的嗪胺灵,这样可使得僵果的控制率达到90%以上。春季预防根腐病效果较好,萌芽后对易感病苗、病弱苗和黄化苗药剂灌根,常用的药物包含恶毒灵、甲霜灵、普力克等。

蓝莓贮藏腐烂病对于果实采收影响较大,对此应适时采收,避免碰伤。同时在采收前,应采用硫磺粉进行消毒杀菌,这样可提高蓝莓贮藏性,并达到保鲜的作用。

2.4.2虫害

金龟子、蛴螬、美洲白蛾、蚜虫、粉虱等都是蓝莓栽植中较为常见的虫害[2]。就金龟子和蛴螬而言,采用人工诱杀的方式进行管理。蓝莓开花期间,可喷施拟除虫菊酯类药物进行防治,单次喷施间隔应控制在7d。蛴螬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进行防治,每亩用量为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在离根20 cm处开沟使用。防治美洲白蛾采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每次间隔7d。吡虫啉可湿性粉、辟蚜雾超微可湿性粉剂、灭多威乳油等药物在蚜虫、粉虱防治中效果突出,应合理的控制各种药剂的用量,避免产生毒副作用。

结论

加强蓝莓栽培技术管理,能有效提升蓝莓品质。实际栽培管理中,管理人员应注重田地选择、苗木种植、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的全面管理,这样可有效提高蓝莓栽培成活率,保证其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冯晓艺.蓝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9(12):8-10.

[2]陈小涛,李罗生,童爱明,等.长沙市蓝莓标准化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8,47(3):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