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管业务管理边缘化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浅谈空管业务管理边缘化问题

周骏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四川省广汉市 618300

近代以来,随着航空业迅猛发展,出于安全和效率双重考虑,航空活动的组织逐渐向精细化发展,形成了今天民航业三大核心部门(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协同配合的局面。我国现阶段也实现了民航空管完善的组织架构,各空管部门专营空管业务,努力跟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更新管制设备,为航空活动保驾护航,提供了高质量的空管服务,然而,一些中小机场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实现空管部门与航空公司或机场部门的分离,在资源分配上偏向盈利部门,在航空活动量少、管理理念和设备要求低的过去,这种粗放的运营方式有着节省成本、便于管理等优势,然而在当今航空活动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类中小机场由于资金总量小、利益需求有所偏重等问题,开始出现了在管理上对空管业务边缘化的问题。空管部门存在的意义是保证航空活动安全、有序、流畅,因此,对空管业务的弱化带来了一些低效率、弱安全的隐患。一味把资源用于扩充盈利业务而边缘化空管业务,带来的只能是积弱的空管部门勉强消化越来越多的业务量,安全隐患很大。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通航机构,只从航空活动的组织上讲,其本身兼具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三个角色,至2019年,飞院的飞行任务量和实际执行量每年均在持续攀升,并于2018年后持续引进新型飞机,资源不断向飞行部门倾斜,出现了上述空管业务边缘化管理的一些问题,因此,以下将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1.飞院空管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设备落后,软硬件设施薄弱

飞院空管中心管制室目前所配备的主要视频监控设备为ADS-B Technologies DisplayPiont监控设备、通讯系统为沈阳空管技术公司所造沈阳空管内话系统。然而,由于设备老化问题、与新型飞机所搭载ADS-B频段不兼容等等问题,目前空管中心ADS-B监控设备频繁出现监控目标停滞、消失、出现假目标等问题,监控设备运行非常不稳定,时常造成终端区十架以上正在机动飞行的训练飞机失去可视监控,或是部分监控目标不可见造成的错忘漏等安全隐患,所拥有的二次雷达设备已长年处于停用状态,导致一旦ADS-B信号消失,空管中心管制室无备用设备可立即投入使用,安全隐患较大。通讯设备上,主要通讯硬件仍为五部程控拨号电话加上两部对讲机,没有实现在沈阳内话硬件面板上操作。在设备维护方面也非常杂乱,监视系统、通讯系统和现场办公设备分属ADS-B、无线机务等不同设备部门负责管理,未能实现专门的技术保障部门与管制部门对接,缺乏有效的现场设备维护。

1.2 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不完善

由于飞行学院的空管系统独立于全国几大地区空管局系统之外,地区空管局出于严峻的安全形势所形成的管制现场管理理念、工作流程对飞院空管影响非常小,同时在设备更新缓慢、人员培训和对外交流不足的情况下,飞院一线管制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靠经验积累,没有专门的技术业务部门将其整理制订成为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只由各带培教员将各自总结的工作流程和方式教授给新人,导致管制工作标准模糊,对接效率低下。由于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内容的复杂化,没有统一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的检查单导致的错忘漏问题和交接不明问题越来越突出。管制指挥方面,陆空通话也缺乏统一标准,常常同一管制指令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导致机组产生迟疑。

1.3 没有完善的管制员培训制度

飞院空管中心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见习管制员尚未接受有效的岗前理论培训,就直接跟随教员进入现场跟班见习,分别由各自教员在现场同时进行理论及实操教学,在飞行量激增的今天,这种填鸭式培训方式已经越来越吃力,见习管制员放单周期拉长、效率变低。另外,由于空管中心管制室并没有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匹配的模拟机,见习管制员对大流量、特情处置的经验只能来自于现场实操,缺乏长期、固定的训练,实际指挥时,棘手情况相对陌生,难以形成条件反射进行处置。

总结了以上飞院空管中心管制室存在的部分问题,与不断与时俱进加强科学管理的外部环境对比,很明显飞院对其空管业务的管理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因此,结合全国空管安全形势大环境和很多民航空管局的经验与现状,现试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加强空管业务管理的措施

2.1 完善软硬件配备和管理

监控设备、通讯设备是空管人员实现为航空活动保驾护航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生产工具,对以这两套设备为核心的硬件设施进行配备、管理应该是空管业务管理工作中首要应该考虑的,针对现在已经出现的设备老旧、落后,受干扰严重、故障频发,已经严重干扰空管工作的情况,飞院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在不断更新航空器之余,也应筹措资金对空管进行设备更新,尽量按照 “一主二备三应急”的空管系统设备基本原则来建立一套成熟稳固的空管硬件系统,排除目前导致现场空管工作常常出现“看不到、听不到、联系不到”的硬件危险源。

同时,积极学习引进外部民航单位科学成熟的设备管理方法,尽量整合资源,设立统一的技术保障部门,改变目前现场设备由不同技术部门分别管理的局面,设立定期现场维护制度,针对一线管制员提出的设备隐患,认真、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或者优化。早日使用新的设备管理方法可以缓解目前老旧设备的弊病。

2.2 整理和制定标准工作流程

制定细化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是空管工作制度化管理的重要部分,有利于空管工作有据可依,有迹可循,日常主要工作流程化也有利于一线员工梳理工作脉络,及时依据精细的工作流程检查错忘漏。管制人员依据统一的工作流程进行交接,也有利于交接班双方交清接明。同时,如果依照工作流程和标准制作检查单,可以有效做好痕迹管理,一旦有事件发生,可以追根溯源,方便明确责任。所以,最好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明确、细化主要工作的每一步流程,细化具体的工作运行手册,建立特情处置程序和结合工作实际的标准陆空通话内容,并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确保这些工作流程和标准严格投入使用。

2.3 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

人的因素是空管工作中最不稳定的潜在风险,空管不安全事件中由于人的因素导致的差错占总差错的80%以上,解决空管人因问题是改善空管安全状况的首要策略,因此,加强建设管制员培训体系是稳固空管乃至航空业务的基础。可以借鉴目前民航空管单位的培训方式,将单位的组织架构介绍、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实际业务理论知识的教授放在现场之外,并由培训科建立统一的标准工作流程和理论教授给见习管制员,并建立成熟的层层考核机制,合格者放入现场跟班实操。同时加强与飞院空管学院的合作,研究如何模拟飞院空管中心运行环境编制模拟机程序,以此加强见习管制员的工作流程化标准化训练和特情处置训练。

综前所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训练飞行要实现安全高效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完善配套的空管业务体系,空管业务的边缘化将成为飞行安全的隐患和制约整体发展的瓶颈,如今矛盾已经凸显,要想解决问题,更新硬件设施、引进先进软件系统,完善工作程序和配套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业务能力过硬的、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队伍,才是构建健康空管体系、确保整个训练飞行全面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科技纵横》,2012年第16期

[2] 马贤,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几点因素,《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3] 郑传磊,浅谈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中国新通信》,2016年第1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