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建构幼儿游戏与教师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积木建构幼儿游戏与教师指导策略

韩雅娜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胜利路幼儿园,河北 ·张家口 075100

摘要】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学习知识,在玩中发展智力,在玩中培养情感。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就是在主客体和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建构实现智力发展的,也就是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是个体发展的实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关键词】积木建构游戏;幼儿发展;独特价值

1 引言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常常用以开发幼儿空间智能的方式之一,但该游戏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现有条件开展建构游戏。游戏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在所有游戏载体中,积木是最典型的建构性玩具,它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全面性、知识性、差异性和趣味性等均符合幼儿的发展目标。从基本的感知觉训练到高级社会情感发展,从基本的动作技能训练到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积木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

2 积木建构游戏是促进幼儿动作技能和动作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

2.1 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

诸多研究发现,幼儿早期动作技能的发展是幼儿个体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幼儿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在他的《0~3岁幼儿发展》一书中就以动作发展为例描述了幼儿的发展,布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发展评定也以动作发展为指标,格赛尔则以动作发展作为早期儿童发展的主要指标。积木对幼儿动作技能发展,尤其是精细动作技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积木游戏过程中,幼儿必须运用平铺、拼搭、叠高、错位、围合、收拢等基本技能,而这些基本技能的获得,不仅要求幼儿具有平衡、协调、灵敏等大肌肉运动能力,更要求幼儿具有拿、抓、戳等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因此,幼儿开展积木游戏的过程,实质就是动作技能发展的过程。

2.2 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动作思维的发展

动作思维是指在具体操作活动中,通过主客体交互作用达到对客体内在属性逻辑关系的把握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使个体原来的经验图式得到整合和更新。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以完成某一模型或任务为目标,寻找积木各个组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游戏过程中,当已有经验不足以支持个体顺利完成任务时,个体需依据当前情境,整合或更新原有经验,最终完成积木建构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就是动作思维的过程,它体现了动作思维发展的目的性、调控双向性、过程逻辑性等基本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讲,积木建构过程能较好地促进幼儿动作思维的发展。

积木建构游戏同时可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基本成分包括创造性想象、发散性思维、聚合思维等。积木具有可供随意组合的灵活性特点,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幼儿对积木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因此积木建构游戏可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3 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空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1 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

空间能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物体空间关系的反映能力,主要包括空间知觉和空间想象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又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空间定向等。空间想象能力则是个体对二维图形或三维空间特征(方位、远近、深度、形状、大小等)和空间关系的想象能力,它是空间知觉表象在头脑中的再现、重组与转换。

在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需参照实物拼出相应的积木模型,为此,幼儿首先要认知某特定实物构成的各个部件的空间结构、大小比例、基本形状等的特点,然后选用同比缩放的积木,建构相应的积木模型。这一过程能较好地训练幼儿的空间能力。如果是想象型积木建构任务,幼儿需要利用头脑中原有的实物表象,依据操作情境,重组出相应的模型,因此,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同时,积木建构游戏还不同于二维平面操作的纸张游戏,它是三维立体建构游戏,更有利于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

3.2 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积木建构过程包含数学、物理等原理。例如,搭建一座房屋会涉及如何构建稳固的墙底,找准墙体的支点等问题,同时还需注意墙体的厚度、受力面积及搭建高度等。盖房顶时则需注意选用不同几何形状的积木,以使房屋更加逼真。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在这些实际操作中,能够不断实现感性经验的积累与内化,并逐渐将之转换为抽象概念。因此,许多智力测量方案都把积木建构游戏作为测评工具,如比奈量表、丹佛量表以及韦克斯勒幼儿量表等。总之,积木建构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朴素知识”,为幼儿以后正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4 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4.1 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注意力及观察力的培养

在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依据任务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操作,这有助于培养个体的注意能力。同时,当幼儿被要求完成某些模仿性建构任务时,他必须仔细观察实物模型特征及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积木建构游戏有助于幼儿注意力与观察力的培养。

4.2 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积木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合作、个性品质培养等。积木既适合单独游戏,也适合群体游戏。在某些主题类积木建构游戏中,幼儿之间需要通过相互协商、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习如何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积木建构游戏本身具有的灵活性,能够促使游戏者找到自己喜欢的玩法,建构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讲,积木建构游戏有助于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感,获得自信心。同时,积木建构游戏的主题常常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幼儿在进行这些建构活动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例如,让幼儿建构“中华名胜”,有助于促使他们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4.3 多样游戏活动,激活社会学习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项目,并且能够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踊跃的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在开展社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给幼儿留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进而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以“废物箱”为主题开展社会教学活动时,为了能够让幼儿了解废物箱的作用,懂得垃圾要扔进废物箱。教师可以提前为幼儿制作有关废物箱的图片、广告宣传单等,同时为幼儿设立多种游戏活动如:“猜猜看”的猜谜活动,“变变变”的手工制作活动,“唱唱唱”的有关废物箱的儿歌比赛等,让幼儿从多样的游戏活动中,进行自主选择,选取自己喜欢的游戏模式,进而使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学习相关知识。 

5 结语

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很强的局限性。同时,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合理地在幼儿教学中渗透游戏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幼儿教学中建构游戏,能够体现幼儿学习主体的地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游戏,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组织建构游戏中,幼儿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明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核心内涵,帮助幼儿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三观。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更新建构游戏的教学理念,不断调整建构游戏教学过程,在形式与内容上进行研究与创新,以便更好地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的组织建构游戏的能力,进而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梦轩.玩具投放方式对4-5岁幼儿结构游戏质量影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7.

[2]张鹏.幼儿园建构区幼儿自主游戏的教师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刘娟.建构游戏中幼儿教师言语介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