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涂擦在静脉输液中预防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1

中药涂擦在静脉输液中预防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静 1 王容容 陈利娜 程季刚 蔡达良 黄海秧

慈溪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 浙江 慈溪 315300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涂擦法对静脉炎的临床治疗,寻找对静脉炎的预防有比较安全可靠的途径。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9年6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输注液体的患者共60例,选择输注液体的性质相当,每日剂量在500毫升以内的患者,其中使用中药涂擦的患者30例,未使用中药涂擦的30例,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51-82岁,平均65.2岁,无血液疾病,血管条件中等。结论:中药涂擦治疗对预防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炎,中药涂擦,疗效观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是目前住院或门诊患者最常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静脉炎。静脉炎1】(全称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少数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2】。如何对静脉炎做有效地防护,为此,本论文结合临床实践,通过观察中药涂擦法对静脉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取得满意效果,将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2019年6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需输注液体的患者共60例,选择输注液体的性质相当,每日剂量在500毫升以内的患者。无血液疾病,血管条件均等。其中男性26例,女 34;

1张静(1988—),女,护师.

平均年龄(66.36±14.1)岁;平均病程(10.12±2.25)d。 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数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病例数均为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具有可比性。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三日内选择同一血管进行输液,为避免药物外渗,选择浅静脉留置针给予输液,选择穿刺技术较好的护士操作,减少血管损伤。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活动度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中药涂擦护理。中药方剂组成由大黄、黄柏、黄芩、冰片按3:3:2:1比例3】,碾碎成粉末状后用蜂蜜制成粘稠膏状药,涂在纱布上,穿刺点上方5-10cm处敷中药。每日静脉输液时,妥善固定,每更换一次输液时观察穿刺点部位情况及静脉走向血管情况,并记录,询问患者主观感受,输液毕协助患者妥善固定、安置留置针。做好相应的护理宣教。

3、观察指标

3.1 临床疗效 于2组患者护理干预3天后分别评价临床疗效, 使用中药涂擦的患者血管情况良好,无红肿,局部按压无疼痛。静脉炎发生率为0%,未使用中药涂擦的患者,据临床观察和病人及家属的反馈,对照组有4人出现静脉炎,主要表现为静脉局部发红,直径大于2cm,按压疼痛有疼痛感,疼痛评分为3分,穿刺周围皮肤发硬,直径大于3cm。16.6%的患者出现静脉炎。

4、讨论

两组数据静脉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比较,未使用中药涂擦的患者血管情况比使用中药涂擦的患者出现静脉炎概率较高。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以大黄、黄柏、黄芩、冰片为方组,均有清热凉血止血、祛瘀消肿止痛功效4】,故患者输液时以中药涂擦相应部位起到静脉消炎、止痛的功效,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作用,而且中药性温和,外用不良反应较小,在医农保报销范围内,患者易接受。本观察显示,中药涂擦对于预防静脉炎是有效的,且简便易行,可广泛运用于临床。

5、参考文献

[1]马小林,秦兰等.中药涂擦在关节肿痛中的临床应用[J].社区护理医学,2015,30(07):747-754.

[2]高瑞杰. 胡新寅.生大黄粉神阙贴敷治疗中风便秘75 例[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2):86-87.

[3]黄宏磊,梁俞. 穴位敷贴治疗实证便秘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04):371-373.

[4] 王英,张娟,利朝阳.中药贴敷治疗顽固性便秘[J].现代康复,2000,4(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