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2

奥尔夫教学法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谭柳青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 408000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建的,是一个全新的音乐教育体系。在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后,影响了全球的儿童音乐教育,成为我国当代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深刻研究奥尔夫教学法,能够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尤其是能够帮助提升我国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水平。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启示研究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在奥尔夫教学法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音乐不再只是简单的旋律和节奏,学生可以进行儿歌说白,可以乐器演奏、舞蹈表演等等,教师也可以将音乐教学与绘画、雕塑等连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去聆听,可以将自己听到的声音与外界的声音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自身对外界声音的感知,学生也可以借助自己的声音去模仿外界的声音,或者用舞蹈来进行肢体表演,提升学生对整个外在世界的感知,学生可以将这些感想用画笔描绘出来,这样学生可以综合性的描绘世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即兴性原则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性原则是整个教学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从即兴教学开始,教师可以选择即兴演奏作为整个教学的支撑点,将每个音符固定表述出来,并记住曲谱,遵循本性进行演奏,做到即兴演奏,这样一来,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都是一个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也可以在这样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的思维和肢体都可以跟着教师的教学进行转变,这样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趣,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参与性原则

在整个奥尔夫教学法中,没有一个是旁观者,都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说的形式,有的学生通过唱的形式,有的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有的学生演奏的形式等等,都是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主要体现,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感悟。

二、奥尔夫教学法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素材多元化

奥尔夫教学法对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的启示首先表现在应当进行素材的多元化发展,即通过民歌、童谣、谚语等多种素材来进行音乐教学。由于学前儿童的年龄小,难以理解深刻的乐理知识,难以进行大量的音乐内容记忆。因此,在进行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时,应当进行合适的教学内容融合,选择合适的教材,强调素材的多元化。例如可以通过一些耳熟能详的童谣儿歌来帮助音乐教学。“布谷公!布谷婆!割去麦,来栽禾,田里冒水,河里栽禾。”这首关于布谷鸟的童谣在学前儿童中有着传唱率非常高,因此,可以通过这首童谣让学前儿童理解到so-l-m,帮助他们认识到布谷鸟怎么叫,割麦栽禾是什么。这种童谣方式的运用主要是因为奥尔夫自己在进行《学习音乐教材》书写时,运用了许多儿童生活的教材。只有将这些符合学前儿童发展的教材运用到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才能够积极地帮助孩子们回归本性,用自然的态度去学习音乐。由于学前儿童学习音乐本身就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不可能对孩子们进行严密的科学的逻辑教学,更应该培养孩子们的基础能力,让其有一个大概的审美能力。因此,实现素材的多元化就十分重要了。多样化的素材能够确保学前儿童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能够进行多种方式的音乐表达,通过身心结合的方法来了解运用,打下一个坚实的音乐基础。因此,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可以多选择与学前儿童贴切的生活内容,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前儿童进行音乐学习。所以,在进行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多多采用这种童谣,儿歌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二)能力全面化

在学前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过程中,通过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前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前儿童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音乐学习的方法更能够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在进行奥尔夫教学时,应当注重学前儿童能力的全面发展,即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能力,自主意识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个身边随时用得到的东西进行创造教学,不仅仅是通过音乐教材。一支笔也可以敲打出美妙的音乐,一个水杯也能展现出独特的音乐。例如教师可以让孩子通过身边可以利用到的东西进行一小段的演奏,确保音乐效果让人有美的享受。孩子们通过同笔敲打桌子和水杯的声音,将节奏进行表达,这就达到了创新教学的目的,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也可以让孩子们即兴编唱简单的音乐,达到创新的目的。第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上台表演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能力,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例如当教师教完一首简单歌曲后,教师伴奏,让孩子们进行演唱。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进行音乐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才现实教学中运用的非常广泛。第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打破教学常规,通过对一些偶发事件和偶然因素进行运用,调动学前儿童的的即兴思维。例如教师提问关于农作的诗有哪些,当一个孩子回答《悯农》时,教师可以让孩子用唱和跳的形式将诗的内容表达出来。当另一个孩子回答《田上》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用唱形式将诗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是锻炼了学前儿童的自我表达能力。

(三)活动综合化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有效的音乐教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突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最主要的是让学前儿童处在一个综合审美的阶段中,通过实践等多种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时,可以在夏天带孩子们去草坪听蛐蛐叫,在树下听蝉鸣,在秋天听秋风听球秋雨。多种方式的结合可以帮助孩子们系统地综合地了解到音乐的展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次,教师也可以开展多种教学活动,通过综合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全面感受音乐的力量,培养孩子们的能力。

(四)过程评价化

奥尔夫儿童音乐体系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把孩子们都教育成为音乐家,而是要把他们培育成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音乐在启迪智力,发掘创造力方面起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的并非结果,而是要在过程中让孩子们发现自我,让每个孩子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并不注重孩子们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而是在过程中如何通过方法引导,趣味教学等方式自然而然的获得教学效果。它强调的是孩子们的积极主动性,强调孩子们必须发现自我。因此,通过过程评价的方式来帮助音乐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进行音乐引导时,可以通过及时反馈评价的方法告诉孩子们应当如何做,应当怎样创新。

结语

奥尔夫教学法以其更易掌握性、趣味性、较强的操作性而成为一种被广泛普及的教学方法,它与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可以调动他们在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群体的自我创新发展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更灵活的方法掌握知识,从而促使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普及的当今,教育工作者十分有必要向学前儿童开展奥尔夫教学法。它可以挖掘和培养多样化人才的必备要素,如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竞争意识等。

参考文献

[1]强苑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3).

[2]曹欣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与流变[J].求知导刊,2015(6).

[3]柯冬娜.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必要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