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4
/ 2

高校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张美霞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21

摘要:高校存在的意义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管理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高校扩招,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招生人数达到790.99万人,学生录取率为81.13%,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型”阶段。现阶段大学生以90和00后群体为主,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鉴于此,本文对高校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教师;学生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引言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调整要与学校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且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以实现培养目标为主线,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1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通常局限于操行考核、宿舍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奖惩、行为规范等,殊不知所有这些都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和成长规划、学习习惯、思想动态和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因素。这些因素很大程度取决于专业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漫长工程。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有着三方面的优势:一是与学生接触机会多,熟悉学生状况;二是了解行业发展前沿动态,更易于指导学生就业;三是由于具有专业特长,学生更易于信服。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以专业特长和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相对于辅导员,更利于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

2、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2.1重管理,轻服务

当前地方高等院校,尤其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将师生关系定义为管理与服从的关系,强调管理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认为学生只是被管理者,学生只要服从管理者的管理,听从管理者的安排就够了。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就是想尽办法管住学生,学生的安全和稳定是整个学生管理的中心所在,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来开展工作。然而在当前激烈的就业压力下,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统一化管理,忽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导致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陷入严重的困境。

2.2偏重管理,缺乏专业引导

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对于所选专业的系统性了解,带有很大的盲从性。进入大学之初,前两年上的课程均为基础课,缺少与专业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缺失。很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低,缺少学习目标和未来的长久规划,导致挂科率偏高,影响学业成绩。虽然大三专业课老师开始介入,但是学习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人生观与价值观固化,导致后期学生的培养难度加大。

2.3班主任制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虽然当前高校普遍实施了班主任-辅导员制度,但这种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乏激励机制和优良的制度设计,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十分有限,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作用,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学校制度设计的因素影响,也有教师责任心的因素影响。

3高校现有管理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3.1学生群体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加大

高校扩招之后,学生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高校学生入学人数的增加,学生的整体质量下滑,素养参差不齐。此外,新生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个性突出、独生子女多、家庭背景差异较大,且受高校本科学位授予率过高、毕业门槛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缺乏很强的学习动力和竞争压力,存在着较多的思想问题,部分学生出现上课迟到、旷课、玩手机、聊天、课堂吃早餐、屡屡违犯学校纪律等现象。

3.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新生代学生群体,在高中阶段受到严格的约束,进入大学之后开始放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问题。尤其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很多学生对未来十分迷惘,这导致了少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得过且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甚至是无事生非,无形中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3.3学生管理工作欠缺高水准的专业管理人员

截至目前,很多高校并未能着眼于引进综合业务素养较高的专门管理人才,进而导致缺乏专业性的学生管理工作负责人员。从构建专业队伍的视角来看,很多高校现阶段仍然表现为效率较低的学生管理状态,并且现有的管理工作措施也呈现分散性。探究其中的根源,主要在于高校欠缺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管理队伍作为支撑。

4高校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4.1以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通常局限于操行考核、宿舍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奖惩、行为规范等,殊不知所有这些都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和成长规划、学习习惯、思想动态和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因素。这些因素很大程度取决于专业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有着三方面的优势:一是与学生接触机会多,熟悉学生状况;二是具有专业特长;三是由于具有专业特长,学生更易于信服。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以专业特长和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相对于辅导员,更利于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

4.2有效实现教学系统与学生系统的动态融合

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将有效地改变当前教学系统和学生管理工作互不往来的现状,弥补当前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组织结构的缺陷,易于促进两套体系的结合和协调,并加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成长规划、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将有极大的帮助。

4.3职能部门要通力配合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学院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任务,同时还需要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和配合,团委、招就办、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都应该参与进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举办学生各种文体活动,聘请企业事业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举行各类讲座,团委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等,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形式,协助学生管理工作的改善,培养优良的学风和校风。

4.4通过宣传、培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模式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必须从以往的管理学生向为学生服务转变。无论是辅导员、专业教师还是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都要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此,高校应组织一系列的主要针对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如主题讲座,会议学习和讨论、座谈,专题的培训等。

结束语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在沿袭原来的高等教育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基础上逐步改良形成的,这种模式在我国高校的学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曾经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更加复杂,高校内部组织结构与方式发生变化,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以及学生群体出现新特点等,导致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韩守兴,李娜.加拿大高校学生服务工作探析[J].药学教育,2018,34(06):16-18.

[2]何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J].文化学刊,2018(12):193-195.

[3]周沫.高校公寓管理中德育教育的融合对策[J].农家参谋,2018(22):171.

[4]姜钰.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66-67.

[5]彭静.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8(44):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