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取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取向

马浩程 1 符永鸿 2

华北理工大学人文法律学院  063210

摘要:社会工作是我国的新兴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社会工作作为社会问题的治疗师,对维护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扶持。在我国,社会工作由一开始的半行政化半专业化正在向独立的标准行业过渡。在社会工作适应我国土壤的过程中,其自身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和新的取向。

关键词:我国;社会工作;新取向

引文:社会工作从2004年正式成为我国的新职业以来,距今为止已经有近15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段时间里,社会工作的自身发展走过一些弯路,也取得了一些新成就,从专业价值伦理的逐渐清晰到逐渐去行政化的独立工作模式,从高等院校的冷门专业到规范化的社会职业,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展现出了新的趋势和取向。本文围绕着社会工作在我发展的新取向展开论述,希望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历程概况

本土化的必经之路

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比在我国的发展早了几百年。可以说,社会工作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我国重视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和借鉴,但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我国自身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必须将外来先进文化加以中国化改造,才能让其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服务[1]。因此,社会工作要想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就必须经过本土化的洗礼,将自己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从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伦理乃至专业技能,也就是从专业精神到专业技能,都必须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相衔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也是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目标。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数十年中,存在过一些问题,也进入过一些误区。最典型的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长期以来,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停留在民政工作就是中国的社会工作的思想上,导致我国社会工作长期摆脱不掉行政化的框架。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应当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指导思想,说白了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不可以混为一谈。社会工作是一种独立的、专业的职业,运用专业的技能和思想为案主服务,并收取应得的报酬[2]。这一点不同于慈善和义工,因此不能把社会工作看作是爱心回报社会。造福社会可以不需要专业的知识,不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但社会工作需要。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认识不明。专业伦理是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总和,集中体现着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的意义。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和探索,有些问题得到了一些缓解,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势头令人欣喜。在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社会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各大社会工作试点机构已经初具规模,分布在各个社区的工作团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实践开辟出了前路。但是在发展在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区域发展不均衡,在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发展迅速,但在乡镇、农村和西北地区等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还没有真正得以开展。因此,就全国性的社会工作发展而言,总体的工作水平较低,地域发展不均衡,工作开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城乡差异,普及工作不到位等等问题都是在发展中出现的新状况。总体而言,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喜忧参半,我们应当站在宏观的视角,研究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新取向。

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新取向

社区工作的力度得到加强

社会工作具体工作模式中包含三大板块,分别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国外社会工作对社区工作模式极为重视,认为社区是社会现象的缩影,同时也是一群具有相似文化的人群的聚居区[3]。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等于直接向社会问题拿起了手术刀,影响范围广过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在我国社会工作之前的发展历程当中,较为重视微观视角而忽视了宏观视角,在实际较为常见的家庭社会工作中,也是以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为切入点,建立和案主之间的辅导关系,因此经过长期实践的锻炼,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而社区工作却在很长时间以来收效甚微,一方面由于我国社区工作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由居委会成为居民们工作的主要执行者,社区工作总是在边缘和捡漏的形态中游走,这样一来就拉低了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工作不像个案和小组工作那样具有明确的案主人群和问题导向,因此其专业化价值容易被人忽视。因此,社会工作的社区方向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取向,很多社会工作的机构的团队中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注重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很多社工机构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利用有利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在社区中拥有专业的办公场所,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在办公场地内建设图书馆和儿童游戏室,摆放各种图书和游戏用具,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增光添彩。在逢年过节时,社区社会工作者会在社区内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在作者大四实习时,观察到在社区活动中,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参与到游戏中来吗,放松身心,加强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帮助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大有西方国家“睦邻运动”的缩影。以上这些现象,都充分体现了在我国,社会工作有重视社区工作的趋势和取向,这对完善我国社会工作的框架完整性大有裨益,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避免社会工作在我国“跛脚发展”。 (二)工作流程趋向专业化和标准化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职业,应当具备其自身独立的专业标准和职业准则。在先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也出现过一些工作上的失误。有些社会工作机构不注重社会交代的重要性,接受了相关的社会资源,实际上确实开展了工作,却没有及时准确的对此作出文件化的说明和表述,导致其工作遭受了一些质疑。在服务案主的过程当中,有些社会工作者欠缺对专业守则的领悟,在服务案主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代替案主处理问题的帮手和管家。这些情况有违社会工作的开展初衷,不利于社会工作在我国的专业化发展。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助人自助,其本质上是在案主自愿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赋权增能”,增加其适应社会环境,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代替案主解决问题,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在前车之鉴的影响下,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的模式和流程正在逐渐朝着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对社会进行相关的交代事项,对于接受的社会资源,以标准的文件形式记录下来并公示与众,确保社会资源确实被社会所用[4]。在工作流程方面,从和案主初次见面,到彼此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辅导和被辅导关系,都有相关的服务协议和服务计划。按照计划执行社会工作的任务,并对案主的情况进行按时的记录,在辅导结束之后,对服务结果和案主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评价。这些新变化都说明,我国社会工作正在朝着专业化和流程化的方向发展,打造高水平和专业化的本土社会工作指日可待。

(三)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在当前阶段,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准入门槛也较之于前几年有显著提高。为了加强专业化水准,各大社工机构都提高了社会工作者的入职门槛,一般要求其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并取得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5]。这表明了我国社会工作重视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服务队伍的职业化水平,摆脱掉慈善和义工的错误定义,开启建设中国化社会工作的崭新道路。

结语: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历经十数年磨砺,开始展现出新取向和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吕威威. 网络平台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郑珊珊. 村改居社区失地老人角色转变的适应情况分析[D].南京大学,2019.

[3]刘刚.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法律问题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

[4]徐选国,高丽,严骏夫.社会创新与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趋势——评赵环《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6):105-112.

[5]刘将威. 互联网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影响研究[D].深圳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