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治疗肢体骨折肿胀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中药汤剂治疗肢体骨折肿胀的价值分析

郭世涛

宜宾市南溪区中医医院 6441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中药汤剂治疗肢体骨折肿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肢体骨折肿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A组)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治疗(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A组的80.00%(P<0.05)。B组患者的肢体消肿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 肢体骨折肿胀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辅助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消除肿胀,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中药汤剂;肢体骨折肿胀;临床价值

肢体骨折肿胀是骨折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造成感染、血栓等症状,不仅延缓骨痂生长速度,延长骨折愈合时间,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临床上常采用抗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脱水等方法治疗肢体骨折肿胀,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可能会引起水电解质失衡、急性肾损伤等不良反应[1]。传统的中医药对于治疗炎症引起的肿胀具有其独到之处,可与常规治疗形成互补。本次研究着重探讨分析中药汤剂治疗肢体骨折肿胀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肢体骨折肿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5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51.6±5.7)岁;骨折时间2—8d,平均时间(3.7±1.5)d。B组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1.8±5.9)岁;骨折时间2—9d,平均时间(3.9±1.7)d。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静脉滴注浓度为20%的甘露醇,疼痛难忍者给予药物镇痛。B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口服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汤剂治疗,组方为:香附、柴胡、泽泻、路路通各12g,木香、陈皮、青皮、乌药、郁金各15g,泽兰10g。上述药材用水煎煮成500ml汁液,早晚各服1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d。

1.3观察指[2] ① 治疗效果,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疗效评判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肢与健肢周径差≤0.2cm,消肿时间≤180min;有效:治疗后患肢与健肢周径差为0.4—0.8cm,消肿时间为180—360min;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② 肢体消肿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x2=5.075,P=0.024<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B组

x2

P

45

45

18(40.00)

22(48.89)

18(40.00)

21(46.67)

9(20.00)

2(4.44)

36(80.00)

43(95.56)

5.075

0.024

2.2 B组患者的肢体消肿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肢体消肿时间

(d)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d)

住院时间

(d)

A组

B组

t

P

45

45

4.69±0.44

3.12±0.37

18.320

0.000

6.85±1.77

4.62±1.65

6.182

0.000

23.19±3.20

18.34±2.53

7.976

0.000

3讨论

发生肢体骨折肿胀的主要原因是骨折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促使小血管破裂引起出血,以及受损伤组织的体液渗出,形成间质性水肿并导致炎症反应。同时骨折创伤所引起的强烈疼痛会造成严重的反射性肌肉痉挛和萎缩,导致静脉和淋巴管回流缓慢,形成淤积,因此形成骨折创伤部位的肿胀。同时由于血液循环受阻,也会严重影响到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及肢体功能的恢复[3]

中医文献《普济方·折伤门》中记载,“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胀”。认为肢体骨折肿胀的主因是外伤造成筋脉损伤、气血瘀滞,导致肢体血脉不和、筋脉不通、瘀阻不畅,从而引起肿胀、疼痛等症状,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原则。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中药汤剂组方中包括:木香、陈皮、青皮、乌药、郁金、香附、柴胡、泽泻、路路通、泽兰等中药材。其中木香、郁金、青皮和香附等有舒肝解郁、消滞散结之功效;路路通、柴胡可除湿利水、祛风通络;陈皮能健脾理气;泽泻和泽兰可利水渗湿;诸药合用可共同协作达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行气止痛之功效[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辅助治疗,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A组的80.00%。B组患者的肢体消肿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A组,组间均有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对于肢体骨折肿胀患者的治疗,应当考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等辅助治疗,以尽快打通骨折创伤部位的经络血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血液循环能力,提高综合治疗的效果,促进骨折端尽快愈合。

参考文献

[1]徐治国,张亮,邓荣锋.中药汤剂治疗肢体骨折肿胀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8):1-2.

[2]郑敦令.中药汤剂治疗肢体骨折肿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1):103-104.

[3]胡耀辉.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80例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6):59-60.

[4]徐剑峰.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4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