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的继承与发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中医四大经典的继承与发展分析

张允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研究巨著中的四部经典作品,对中国医药学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包括《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难经》。这四部著作汇聚了中国古代医学研究的经典内容,对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具有主要的指导意义,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中医四大经典的继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中医 四大经典 继承与发展 价值 方法 分析

中医研究中将经典的四部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难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这些著作先人医学研究的心血和成果体现。现代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需要在结合中医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健康医疗,关于中医四大经典的研究和分析,需要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展开讨论。[1]

中医四大经典的继承

理论分析

中医经典通过基本的理论框架构建,将中医治疗的核心理念贯穿其中,其核心内容是中医研究学习、继承发展和实践应用的理论基础。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主要研究病理学、生理学、药物学和诊断学等内容,理论丰富、研究深入,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应用价值。中医医学理论与传统道家理论思想具有相通之处去,强调溯源溯本、重视人的医疗体验,因而在中医四大经典继承性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分析,中医药学经典著作中不当单一的将疾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列举出来,而是在辨证治疗过程中体现一种中医传统的理疗思想。

经典学习

中医研究内容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仍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古为今用过程中应该明确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继承性学习是基础,创新与发展才是学习的目的。中医四大经典中的理论丰富,对于其中的五行、阴阳、经络、脏腑等内容属于中医研究的精华部分,也是中医理论研究的核心思想。中医传承过程中应该加强经典部分的学习和研究,例如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作,全书对人体感染风寒的病理特征和辨证治疗方法进行重点阐述,并且将病症分为“六经”即“厥阴”、“太阴”、“少阴”、“阳明”、“太阳”和“少阳”,这是以经络思想将伤寒病发病部位和用药原理进行区分。因而在学习继承过程中加强对著作核心内容和经典部分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全书的治疗思想和治疗手法。[2]

思想研究

继承中医四大经典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的医疗思想,在学习中医经典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病症分析和药方内容,需要根据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思路分析其治疗思想,以文化贯通的形式将中医药学研究与现代人文思想结合。例如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神农本草经》研究和记录了多种药物,其中包括矿物药和动物药,并根据其药性和治疗效果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级。书中关于不同药物种类的性质、产地和采集时间均有记录,并在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方面明确标注其属性和入药部位,如此体现了我国中医治疗讲求辨证施药,因而在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和继承中不能一味固本守旧,要以辨证的眼光,做到在创新中发展。[3]

中医四大经典的发展

层次性研究

中医四大经典均属于我国古代中医研究的经典之作,研究内容包括人体生理学、疾病病理学、施用药物种类等,但是不同的著作中包含的主体内容仍有差别,且研究思想和研究思路等方面仍具有一定差异。针对这些,在继承发展中应该针对书中不同内容思想,实行层次性学习,在知识连接和贯通中丰富理解、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黄帝内经》是成书最早的医学著作,其中“经络学说”和“脉象学说”为后期的中医学研究起到引导作用,因而可优先学习;《难经》研究疑难杂症,论述了穴位、脉象和针灸之间的关系,因而可结合《黄帝内经》内容辅助学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伤寒病研究为主,其病症辨证治疗中关于用药原理与用药方法可结合《神农本草经》内容一起学习,《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药物的记录相对全面。中医经典的发展,需要在层次性学习中充分掌握核心内容。

临床验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学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学的发达和医学研究技术的先进,但是中医学在千百年的发展中,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检验其可施用性。中医经典中的脉络、脏腑和穴位等问题与人体有关,这些均属于人体系统一部分,因而中医治疗讲求“根”、“本”和系统性。但是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思想和治疗手段不断突出,针对中医经典中的病理分析,需要通过临床实践来验证其可用性。例如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记录了不同药物的属性和用药原理,药物的寒凉属性等可作为现代制药、用药参考,但是实际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用药部位等需要通过临床实践验证效果。[4]

中西医结合

我国中医研究历史悠久,中医理论精华凝聚的体现是中医经典,这些研究内容是在大量的临床研究和验证中获得,属于经验结晶。同时中医研究过程中融合了一定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本土”宗教思想,因而在人、事处理上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中医四大经典内容丰富,学习研究价值极高,但是在现代医学技术进步发展的同时,可以将中医治疗思想与西医治疗手法结合,以中西结合的形式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使中医在继承中发展,促使我国传统的中医研究长久发展。

综上所述,医学研究对人类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医研究历史悠久,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中医药学研究和发展过程中,成果显著、著作颇丰,中医四大经典需要在继承中发展,通过创新获取发展动力。[5]

参考文献:

[1]宋素花.浅议中医四大经典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8):7-8.

[2]廖利平,夏俊杰,李阳,等.中医“四大经典”教学效果及学员运用经典能力的调查[J].世界中医药,2013,(07):815-817.

[3]刘晓英,杜伟.浅析中医“四大经典”基本功大赛在中医类学生专业成长中的作用[J].中医教育,2012,08(01):53-55+58.

[4]王明潮,吴丽婷.中医经典重要性以及教学模式探索[J].光明中医,2011,26(06):1285-1286.

[5]袁开惠,孙文钟,张亭立.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古今同形词研究与辞书编纂[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1):2435-2437.

作者简介:张允(1993.11-),女,籍贯:江苏徐州,学历: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