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里的探索、发现、创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6
/ 2

自然角里的探索、发现、创造

王英

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

自然角是幼儿了解大自然,走进科学探究的重要窗口。大班幼儿喜欢探究,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非常的感兴趣,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在班级自然角创设中通过多种途径启发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感官到自然角进行观察探究、种植发现、创造收获。

又到春季开学,经过一个冬天,自然角里的蚕豆长高了好多。课间经常有孩子围着自然角的蚕豆你一言我一语:“蚕豆什么时候才会开花呢?”“春天种子才会发芽,现在能种植蚕豆种子吗?”“蚕豆可好吃了,我吃过蚕豆饭的。你们吃过吗?”孩子们对蚕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和孩子们开启了“蚕豆乐翻天”种植、管理、探索发现、收获的旅程。

《指南》》中指出:“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在蚕豆探究活动前我们先与孩子们收集了相关资料,孩子们欣喜地发现,蚕豆本身隐藏着许多秘密。蚕豆不仅可以吃出多种花样,还可以玩出精彩。

探索一:创意比较有发现。

《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在蚕豆探索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发现蚕豆特有的特征,我们不仅提供了蚕豆还提供了统一生长季节的豌豆,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蚕豆和豌豆的不同点。同时鼓励孩子能用语言和自己特有的记录方式表达自己观察与发现的结果,初步了解两种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还鼓励孩子利用豆荚和豆子进行创造性的的制作,在创作中鼓励孩子合作以提高材料最大作用化,同时让孩子们发现合作能创造出更加大型更有创意的作品,活动中孩子们能与同伴积极交流,感受到了观察探究、创意制作的乐趣。

探索二:创意管理提技能。

蚕豆什么时候种植的?春天是种子发芽的季节,春天种植的蚕豆种子能发芽长大吗?青蚕豆能发芽长大吗?带着孩子们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开始收集准备种植蚕豆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和物质。《指南》指出大班的孩子能觉察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虽然秋冬季节我们已经跟孩子们一起种植了几批蚕豆,几批蚕豆也都已经发芽,但是孩子对于蚕豆春天种植是否能够发芽长大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既然孩子们有了疑问,我们就应该支持并鼓励孩子们解决这些问题,这不正是《指南》精神的最好体现吗?

在和青蚕豆、老蚕豆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发现了蚕豆更多的秘密,同时孩子们很想知道青蚕豆能否发芽?于是我们先让孩子们比较观察讨论,孩子们讨论很是激励,到底结果如何,让我们再次实验。孩子们把提前跑发芽的蚕豆种子和干蚕豆、青蚕豆一起种植到花盆内。孩子们每天都会去观察蚕豆的生长情况,在记录表上用心记录蚕豆的变化,及时发现并记录下蚕豆发芽的时间。孩子们养成了每天去自然角观察、管理、记录的习惯。怎样知道蚕豆长高了多少,在讨论中,孩子们找来测量工具,有的用小尺、有的用小棒或绳子定期去量一量蚕豆长高了多少,时刻观察蚕豆长出了几片叶子,与上一次相比多长出了几片等等。孩子们乐在其中,感受植物生长的快乐。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激发了幼儿参与创造性探究活动的兴趣。提升了观察、比较、归类、判断、推理等各种能力。有的孩子想象力非常丰富,为了不让蚕豆口渴,还请医院工作的妈妈带来了挂水工具,用彩色绳子根据饮料瓶的大小编织了网兜,给蚕豆挂起了“盐水”,这样蚕豆就能随时喝上水了,我不仅感叹孩子们的创造想象能力竟如此强大。

探索三:创意游戏乐翻天。

蚕豆可以怎么玩,让我们一起从猜豆游戏开始吧!猜豆游戏不仅帮助孩子们一起复习巩固了9以内数的组合,而且幼儿合作游戏使大家非常开心。在蚕豆分家活动中孩子们很快就发现蚕豆有各种不同之处,如大小不一、颜色有红有绿、有洞没洞等,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分豆,正好可以学习数的组成。符合《指南》指出要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而且要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这里,老师提供了难度不一的操作卡,适合各种水平的幼儿,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利用蚕豆进行大胆的想象、设计、创造,在各种不同的游戏中孩子们收获了成功。

探索四:创意作品大变身

《指南》指出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活动中我们提供了老蚕豆和青蚕豆,还有一些辅助装设材料,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创意制作。活动中鼓励孩子们先学会仔细观察蚕豆荚及蚕豆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表达自己的制作想法。制作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选择了青蚕豆,并借助辅助材料用蚕豆、豆瓣进行拼接添画、蚕豆拼图、蚕豆立体造型活动等等,有部分孩子们选择了老蚕豆,她们发现老蚕豆拼接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孩子们并没有放弃创作的机会,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作品。活动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参加创作活动,耐心细致的操作,根据的蚕豆的不同特性,设计制作出了富有创意、想象力及其丰富的作品。在介绍作品时清楚讲述作品内容,体验到了创意操作活动的乐趣。最后的炒蚕豆的游戏又是一次形式更活泼的复习巩固过程,将民间游戏和本次活动的环节、情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非常自然、真实。

探索五:创意吃法我最爱。

《指南》指出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物体加工后的前后变化。蚕豆丰收啦!蚕豆有什么用?可以怎么吃?让我们一起进入蚕豆王国看一看,孩子们发出了感叹:蚕豆竟然有如此多的变化,打开了眼界。当老师问孩子们看到了些什么,都有哪些豆制品?它们都是什么变成的的时,孩子们一个一个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感想。很多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还介绍了家里妈妈、奶奶们制作的蚕豆不同吃法,可见孩子们的学习以及跟生活牢牢结合在了一起,活动最后孩子们拿起笔和纸,设计出了更多蚕豆创新吃饭,孩子们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味道,更重视了食品的造型设计,让小小的蚕豆吃起来更有创意。

本次活动来源于我们的自然角,我们赋予了自然角重要教育意义,使自然角不再是摆设。老师作为一位引导者,只要有心自然角一株小小的植物就能激发起孩子们浓厚的探求学习的兴趣。只要放手孩子们就会快乐自主的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感官去感知植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及生长发育过程等,在了解物与物、人与物的密切关系中满足了好奇心、求知欲,同时还有效提升了幼儿探索、发现、创造等能力。

备注: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科艺融合课程理念下幼儿创造力启蒙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1612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