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初中生写出好作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如何指导初中生写出好作文

骆艳艳

(河北省武邑县韩庄中学骆艳艳)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存在着种种弊端,致使教师的作文教学事倍功半,大部分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写作指导中,由于违背“课标”要求,违背写作规律而形成的误区比比皆是:①命题主观缺乏指导:作文教学是一件投入多、费时长而收效却不一定十分显著的事。因此,很多语文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初上讲台的教师更不知从何下手。有些教师不了解学情,脱离学生实际命题,自认为学生有物可写,其实学生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远离了其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②脱离实际盲目拔高:教师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过高;另一方面则过于强调主题的所谓积极意义,甚至要求有“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或是规范的行为准则或是模式化的价值标准等。③大讲技巧,忽视内容:一些学生抛开对作文“本真”的追求,抛开对生活的体悟,抛开对名著时文的阅读,而去潜心研究作文的种种“招式”,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文字游戏”。④偏爱文采,冷落朴实:我们的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而是过分推崇“文采”、“词藻”。通俗朴实的文章常遭冷落,词句华丽的文章备受赞赏,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误的暗示:好作文只在形式的美。⑤鼓励套仿,默许抄搬:部分教师指导时不得法,只好一言以蔽之曰:“天下文章一大抄”,说什么“多抄多仿,不怕不强”。随着社会上刮起的“作文选”风,学生人手数册优秀作文选,抄袭蔚然成风。以上种种作文指导的误区,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呼唤着作文指导的大胆改革。

1教师领会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质是克服作文指导种种误区的利器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和指导方法都作了明确精要的规定,特别是强调了作文指导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的好文风,强调了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的批改方法等,只要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牢固树立作文教学的课程意识、主体意识,作文指导中存在的弊病是可以克服的。

2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

诗言志,文抒情。文章贵在写真情实感,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真情投入,倾情演绎,调动其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指导他们写自己熟知的事,笔锋带着感情去写,抓住了这一条纲,作文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息息相关、水乳交融了,许多写作的弊病就会迎刃而解了,许多指导的误区都可克服和防范。因此,我们教作文,不仅仅是指导孩子掌握写作的技巧,而是更应该触动孩子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灵中培植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学会感恩。用感恩教育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通过写作来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感。我们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就能在这两方面取得圆满的效果。

3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传授写作规律

学生的写作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作文指导能力的提高来自实践,来自对成功与失败的不断认识总结,来自对写作规律的逐渐掌握。自己找到的真理最雄辩,自己摸索到的方法最管用,按照写作规律指导作文,是科学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4调整重心,使作文指导由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

要摈弃那种偏重“怎么写”的纯技术指导的作文教学方式,多在“写什么”的指导上下功夫。作文教学重在教“写什么”,不是指导在选材范围上画框定调,而是唤起学生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与主动性,指点学生到生活(也包括书本)的广阔原野中去汲取精神营养。具体来说,可以进行旨在充实自我,提升境界的四个方面的“对话”: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血肉丰满的自我。展示一个独特的世界;与自然对话———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不只是身形的接近,更是心灵的融入,用眼去观察它们的形态,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用情去呼吸它们的气息;与社会对话———强化自己在社会舞台中的角色意识,学会与周围人交往、交流、和谐相处,懂得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大师对话———多读关于大师的传统作品,多读大师们留下的经典著作,观照自我,通过追慕灵魂来拷问灵魂,从而摆脱“小我”,提高人生品位,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个性的大写的“人”。

5破旧立新,构建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必须摈弃旧有的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老师批改点评这一传统模式。要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创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即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或互改→誊写→再改……,这种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交给学生的做法,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同时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入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可以让教师在指导前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有针对性地点评。这种在教师的调控下,“从学生中来”的有的放矢的习作指导,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自由商讨,各抒己见。谈感想,谈认识,提建议,这种取长补短的评改形式,将指导、训练、交流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做到写作中有修改,修改中有讲评,讲评中有提高,效果非常明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善作文教学之事,须利指导方法之器。只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掌握写作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强调学生写真情实感,就可逐步走出作文指导的误区,迅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