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李雪艳

——家庭教育是遏制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十三中学(163714)李雪艳

7月,洛南县发生一起惨案:因将豆浆溅到了对方身上,一名7岁男童被不满15岁的女孩李某和21岁的男子杨保国用石头残忍砸死。

又一起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青少年犯罪成为当今社会的严重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是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据统计,全国2.2亿青少年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8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80%。预防和扼制青少年犯罪,棍子首先应打在家长身上。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做好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其家庭具有以下特点:单亲家庭。离婚率上升已是当今社会不争的事实。有人说,离婚率高是文明社会的象征。殊不知,父母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时,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中央综治委在对全国18个少管所和监狱的调查中,发现有26.6%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破碎家庭。整天在父母争吵不休、打骂不断、火药味极浓的家庭生活氛围中,甚至父母离异,各自另组家庭,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本应纯洁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家教失当。有的家长平日百依百顺,有要求必满足,使孩子形成任性、霸道的性格,一有挫折或受到批评指责就离家出走,远走高飞;有的家长则以棍棒代替教育,动辄拳打脚踢,一旦挣脱,离家而去,这样在流浪中食宿无着,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最近“史上最牛小孩打架”视频蹿红网络,引发热议,家长笑着拍摄,称让其明白适者生存。这样的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非一二名过不了关,升学非重重点不可。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于严苛,学习成绩一出现滑坡就絮絮叨叨,甚至采取不理智方法带给子女很大的压力。高压下,子女的心理失去平衡,容易酿成悲剧。浙江金华一名学生亲手杀死母亲的事件,难道不是一条惨重的教训吗?

疏于管教。有的家长从早到晚一心赚钱,整日在商场上忙;有的则沉迷于“娱乐”,跑舞厅、上酒吧、进赌场、钻包厢,“要钱随你花,教育没时间”,养而不教,放任自流。在无教育约束情况下,孩子自然出去“潇洒”,结识狐朋狗友,滋事斗殴,偷毒黄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生活不检点,如父亲“包二奶”、“养情妇”,母亲有婚外情、充当“第三者”等,必然会对子女产生不良影响。有的家长本身有违法犯罪行为,而且从不检点,凭借有权有钱带着子女一起挥霍、潇洒。让孩子从小穿名牌,高消费,追求享受。这样,从反面为孩子作了坏榜样。不久前,陕西3个初中学生对一“女乞丐”进行长时间的暴打凌辱,致使“女乞丐”死亡。小小年纪,如此心狠手辣。3人中有2个在学校读书时就因打伤其他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过,其中一位家长花巨款把孩子“赎”了出来。在这次的暴力案件中,其中一人的父亲在他被派出所刑拘后,跑到派出所叫嚣:“娃儿,你别怕,老子有的是钱,抓进去判上两三年,我找人放你出来就行了。”

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家庭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中的法律责任。

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稳定和睦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的影响不小。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与子女关系最密切。儿童呀呀学语时,便开始模仿父母的言行,大量接受父母的影响,所以说,来自父母的良好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坚固防线,而且是培养栋梁之才的重要基础。

有的人认为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向钱看、道德滑坡,相对于社会、学校教育的普遍性来说,作为公民个体似乎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把自己的家庭建设成为和谐、完美、文明的家,就可以影响、甚至推动学校、社会教育的发展。为此,针对家长教育青少年方面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政府、社会应强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干涉和介入,包括:强化家庭监护的法律责任,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帮助他们优化家教意识和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监护方法等等;同时,每一位家长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社会需要成长的不仅仅是青少年,要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还有父母。作为父母应尽量保持家庭结构的稳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身体力行,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也要学习、探索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这既是亲情上的要求,同时更是一种社会义务和法律责任。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教给子女做人的基本思想道德,教给他们基本的法律常识,使他们知法、懂法,掌握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的界限,做个守法好公民。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推卸教育子女的责任。父母每天应多抽出点时间陪伴子女,听听子女的心里话,随时注意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以便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最大限度地扫除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障碍,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为子女更好地成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