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意义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意义研究

周志强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邮编:06710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血浆脑钠肽的变化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104例,按照患者并发症类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窦律组(50例)与房颤组(54例),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内皮素水平、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房颤组的LVEDD、LVEF指标均高于窦律组,E/A低于窦律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房颤组病患的血浆脑钠肽水平高于窦律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房颤组的内皮素水平高于窦律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升高,通过对患者血浆脑钠肽进行检测,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其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房颤;慢性心衰;血浆脑钠肽

CHF(慢性心力衰竭)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均可诱发心肌缺损,从而引起心肌功能、结构出现异常,降低心室注血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乏力、液体潴留、呼吸困难等,有研究表明,房颤与慢性心衰存在密切关联[1]。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为了进一步对患者病情进行治疗,缓解病患的痛苦,临床必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彻底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有资料表明,通过检测患者血浆脑钠肽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对其病情增强了解[2]。本文主要分析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血浆脑钠肽的变化与意义,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病患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104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并发症类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窦律组(50例)与房颤组(54例)。在50例窦律组中,女病患23例,男病患27例,年龄在41至74岁间,平均(49.18±4.93)岁。在54例房颤组中,女病患25例,男病患29例,年龄在40至76岁间,平均(49.56±4.32)岁。两组病患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患者均符合《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不存在严重脏器器官病变;患者有清楚的意识;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将近3个月内,实施过心脏外科手术的病患排除;将存在严重脏器器官病变的病患排除;将精神异常病患排除;将不愿参与研究的病患排除。

1.3方法

于患者当日晨起后,取3ml空腹血,3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对上层血清进行提取,将标本置于保温箱中,保温箱温度调整为62℃。利用免疫放射法,对患者的内皮素、血浆脑钠肽水平进行检测;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仪,对病患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FE(左室射血分数)、E/A(二尖瓣舒张早期与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比率)。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内皮素水平、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所有数据均由医护人员给予记录,并对数据进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收集病患的基本资料,例如性别、年龄等,采用SPSS16.0统计数据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给予t、X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患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情况分析

通过研究得知,房颤组的LVEDD、LVEF指标均高于窦律组,E/A低于窦律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分析

窦律组患者的内皮素水平为(51.49±2.30)pg/ml,房颤组患者的内皮素水平为(59.84±3.15)pg/ml。房颤组的内皮素水平高于窦律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人们的生活结构、饮食结构与过去相较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提升,且患病率呈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慢性心力衰竭病患数量较多。该疾病主要因受到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心肌梗死等影响因素所致,病患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液体潴留、呼吸困难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房颤发生风险较高,对合并房颤的病患而言,患者会出现胸部胀闷、心悸等症状,加大了患者的不舒适度[3]。

伴随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年龄的增长,其病情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这类患者的病程较长,疾病因素严重干扰着患者的工作、生活。据数据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约有3500万病患的死亡是因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所致[4]。为了使患者的痛苦减轻,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临床必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疾病增强了解,便于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有研究表明,同正常群体相比,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血浆脑钠水平更高,与合并窦律的患者相比,合并房颤患者的血浆脑钠水平也更高[5]。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房颤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比窦律组高,对比有明显差异,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表明,慢性心衰合并心力衰竭病患的房颤程度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呈现为正相关,这说明血浆脑钠肽水平会对合并房颤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若患者的血浆脑钠水平上升,则说明其病情表现为加重的趋势。另外,病患心功能等级增加后,其血浆脑钠肽水平也表现出上升的趋势。

从本次研究中得知,通过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进行检测,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便于使患者病情得到更有效的控制。还有研究显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的血中内皮素具备收缩血管功能,如果内皮素分泌增加,则可导致病患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为了达到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临床需采取措施,对病患的内皮素生成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6-7]。

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上看,房颤组患者的LVEDD、LVEF指标均高于窦律组,这表明在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患者的LVEDD、LVEF指标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便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且相关指标水平越低,表明患者心衰程度越重。

综上所述,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高于合并窦律的患者,临床可通过检测病患血浆脑钠肽水平,对其疾病情况进行评估,便于尽早采取措施,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另外,通过对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慢性心衰进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度。在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疾病进展过程中,内皮素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指标会对血液流通产生影响。总之,通过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病患的血浆脑钠肽水平进行检测与观察,能够达到监控患者病情的目的,临床可将该指标作为诊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陈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测定分析及临床意义[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7(01):39-40.

[2]张士梅.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浆脑钠肽和心功能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2):150-151.

[3]刘中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5):40-41.

[4]薛立新,王慧俐,雷星,等.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3(03):279-280.

[5]袁善斌,吴永花.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11):18-20.

[6]蒲宏伟,陈漠水,李文霞,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08):15-18.

[7]潘云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改变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