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张翠柳

(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226500)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重症医学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干预

医院的重症监护(intensivecare)就是指运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救护设备对各种重症病患者进行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重症医学科的作用就是最大程度的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从而保证生命安全。研究显示,重症医学科以其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使很多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治疗效果良好[1],但是在治疗后的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护理因素或者患者自身因素,导致有些患者出现快速心率失常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救治很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但是实践证明,加强对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快速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为此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给重症医学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男共66例,女共54例;年龄在2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岁。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他们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对照组的6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方法如下:

1.2.1做好治疗前的准备

临床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实施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最少要给患者提供5个半衰期的药物,保证患者按时用药。但对于那些容易让患者产生依赖的药物,护理人员要合理的选择停药时间。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注意对患者实施必要的辅助检查。比如检查血常规、胸片、肝肾指标、心电图等,在监护室内备有抢救的药物和设备,以便可以随时对出现紧急情况的患者进行抢救。必备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升血压的药物、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硝酸甘油等。必备的仪器主要有心电监护仪、除颤监护仪和吸痰器等[2]。

1.2.2加强安全护理

重症患者的身体素质通常比较差,患者在自主运动后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和气促等现象,而且他们的身体在治疗后行动不方便,这就导致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发生很多意外[2]。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措施。比如特护;在病床上安装护栏,以防止病人不小心从床上掉落;必要时约束具使用;患者如果需要外出检查,要保证有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共同陪同,以保证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层流病房内要保持清洁,定期维护保养,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都处于最合适的范围内,给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根据具体的病情合理的选择食物等;护理人员要定时观察心电监护情况;护理人员营造安静氛围,保证病人满足病人休息时间,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精神不振的症状,要立马对患者采取及时措施,以防止患者病情加重。

1.2.3适当的心理护理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都身患重症,患者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出于病情、医药费等各种因素考虑,他们往往会出现绝望、害怕、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再加上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很多患者都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快速心律失常症状的出现更加重了患者的这种心理。面对种种打击,有些患者已经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比如护理人员通过合理的给患者分析病情以及治疗状况,鼓励安慰患者,给他们继续治疗的信心,以此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或者鼓励患者建立起信心和勇气,以面对疾病带俩的痛苦和恐惧。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1.3.1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主要指患者在进行护理后心率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进行护理后心率基本好转,但没有完全的恢复;无效是指者进行护理后症状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还加重了。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占总数的百分比。

1.3.2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程度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例数和满意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它主要负责对重症患者进行精确的治疗。危重病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危重病,通过密切结合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采用现代化的干预方法和技术,对危重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最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3]。重症医学科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就是危重病医学,因此这里也是研究重症病的临床实践基地。ICU病房,也就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最常见的一种重症治疗方式,这里通常会具备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通过采取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ICU病房中一般会配置多功能呼吸治疗机、心电图机、输液泵、中心监护仪、除颤仪等多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均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一旦患者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的症状,要立即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救治。护理人员要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日常的安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工作,随时准备好必备的治疗设备和药物,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护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其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重症医学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西娟.重症监护室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D].吉林大学,2014.

[2]杨倩,孙洋洋,张桂,孟娟.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与干预措施[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10:1071-1074.

[3]付阿丹,鲁桂鸣.内分泌重症监护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1,26:2428-2429.

[4]窦防修.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1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