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健康教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袁方王建富

袁方王建富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7例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加强个体化的院内和院外健康教育,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低脂饮食、戒烟限烟、规律运动、生活规律和情绪稳定等健康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脂、血糖和血压达标率高与对照组(P<0.05),再住院率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帮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改善临床预后。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为干预健康教育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3.18.621

作者单位:276000山东临沂,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作者简介]袁方(1968-),女,山东省临沂市人,1988年毕业于临沂卫校护理专业,主管护师,现从事心血管临床护理工作。

本文系项目来源: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YD18021。

EffectAnalysisofHealthEducationo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

YuanFang,WangJianfu

(DepartmentofCardiology,LinyiPeople’shospital,Linyi27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ectofhealtheducationo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ACS).Methods107patientswithACSwerepidedinto2groupsrandomly,Thetestgroup(n=59)receivedtheenhancedandinpidualizedhealtheducationwhilethecontrolgroup(n=58)receivedroutineeducation.ResultsSixmonthslater,comparingtothecontrolgroup,thehealthbehaviorofthepatientsinthetestgroupincreasedafterhealtheducation,whichincludeslowfatandcholesteroldiet,cigarettequitting,regularlifeschedule,physicalactivityandemotionalcontrol(P<0.01orP<0.05),thecontrolrateofbloodcholesterol,bloodglucoseandbloodpressureincreased,thereadmissionratedecreasedinthetestgroup(P<0.01orP<0.05).ConclusionHealtheducationcanpromotetheestablishmentofhealthybehaviorandimprovethepatients’prognosis.

Keywords:behavioralinterven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healtheducation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冠心病是一种行为相关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有关[1][2]。既往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对ACS患者的预后有不利影响[3]。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我院对ACS患者加强院内和院外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和临床预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心内科2011年11月~2012年6月首次住院的ACS患者,排除脑部疾患不能交流者,共11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知情同意。观察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34~80岁,平均60.4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6例,中专及以下33例;不稳定心绞痛29例,ST抬高心肌梗死22例,非ST抬高心肌梗死8例。对照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35~79岁,平均60.9岁;大专以上29例,中专及以下29例;心绞痛型28例,ST抬高心肌梗死21例,非ST抬高心肌梗死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文化程度及冠心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住院过程给予面对面健康教育1次(约30min),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生活方式与冠心病》,加强饮食、运动、心理、戒烟等生活方式的指导和用药指导。出院后门诊与电话随访,随访频率:前4周每周1次,然后半个月随访1次,3个月后每月1次,连续干预6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住院过程中给予生活方式和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出院时及每次门诊复诊时给予健康教育处方,告知其改变生活方式及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1.3评价方法与指标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遵医行为、血压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及再住院率进行比较。对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吸烟、饮酒、体重、规律运动、饮食和不良情绪等方面。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具极显著性。

2.结果

2.1健康教育后2组患者生活方式与遵医嘱行为的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在低脂饮食、戒烟限烟、规律运动、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及按时服药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表1健康教育后2组间患者生活方式与遵医嘱行为情况(n)

2.2健康教育后2组间危险因素达标与临床指标的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在血压、空腹血糖、LDL-C等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在心绞痛、再住院人数等方面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死亡、心衰、恶性律失常心及再发心梗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表2健康教育后2组间危险因素达标与临床指标的比较(n)

3.讨论

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发病率约占冠心病的50%,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在成人中,ACS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4]。已有大量研究表明[1][2],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如吸烟、摄入过多动物脂肪及胆固醇、A型性格、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同时,药物治疗,尤其是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调脂药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但冠心病患者长期坚持药物治疗的比例并不乐观,特别是病后2年坚持服用调脂药物的患者仅占50%[5]。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冠心病患者不注意改变生活方式,迷信支架和药物,遵医行为差,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部分患者误以为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即能治愈,术后过于乐观,很少注意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A型行为方式及高胆固醇饮食等,乃至有术后早期即不遵医嘱擅自停药者,这种病人术后极易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冠心病病人的遵医行为,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中,我们对ACS患者加强了院内和院外健康教育,强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低脂饮食等)和坚持长期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半年后随访,观察组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和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血脂血压血糖等临床指标好转,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下降,显示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观察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然而改变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6]。让患者与专业人员保持联系是预防不良行为复发的重要措施,如果没有提醒、督促和专业能力支持,患者很难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的随访有助于通畅病人的就医渠道,这也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本研究结果为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行为干预提供了值得参考的信息,同时,对病人加强健康教育符合我国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使防控疾病的战线前移,对提高居民健康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阿依古丽.冠心病Ⅰ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26-127.

[2]LisspersJ,SundinO,OhmanA,etal.Long-termeffectsoflifestylebehaviorchangeincoronaryarterydisease:effectsonrecurrentcoronaryeventsafter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J].HealthPsychol,2005,24(1):41-48.

[3]袁方.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78-79.

[4]DobeshPP,BeaversCJ,HerringHR.Keyarticlesandguidelinesinthemanagementofacutecoronarysyndromeandin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2012update[J].Pharmacotherapy,2012,32(12):348-386.

[5]仝其广,胡大一.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长期治疗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导刊,2007,50(5):194-196.

[6]YamaokaK,TangoT.Effectsoflifestylemodificationonmetabolicsyndrom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BMCMed,2012,10(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