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喘病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病效果分析

敖国军

敖国军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康福门诊部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治疗喘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门诊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4例喘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0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显效5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5%。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提高喘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喘病;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

喘病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相当于西医的呼吸困难,是各种原因引起机体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所致[1]。现抽选我门诊收治的34例喘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中西医结治疗喘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门诊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4例喘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52.5±2.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54.4±2.2)岁。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如下。

1.2.1西医治疗

1.2.1.1病因治疗:病因明确时,应积极对因治疗。如对肺炎患者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对肺结核患者全程、规则、足量使用抗痨药;对药物中毒者进行合适的催吐、洗胃;治疗糖尿病、尿毒症等。

1.2.1.2氧疗:对呼吸困难患者,氧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决定氧疗的流量、浓度和给氧方式[2]。如急性左心衰应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给以面罩用麻醉机加压给氧;慢性呼衰病人,若缺氧而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给予高浓度吸氧(>35%),若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者,则给予低浓度持续给氧;一氧化碳中毒者宜高压氧治疗等。

1.2.1.3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如对发热惊厥者可给予降温及抗惊厥处理;对咳嗽、咳痰者给予止咳化痰药;对极度衰弱、意识障碍者静脉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1.2.2中医分证论治

1.2.2.1实喘

(1)风寒束肺证

①治法:散寒宣肺。

②选方用药:麻黄汤或三拗汤加减。前方药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后方药用麻黄、杏仁、甘草。

③根据兼症加减:喘促痰盛甚者可加化痰利气平喘之半夏、橘皮、苏子、紫菀、白前等;若咯痰色白清稀量多,为寒饮内停,可仿小青龙汤意,加温肺化饮之干姜、细辛、五味子;表邪明显者,可加辛温解表的紫苏、生姜;胸闷胀甚者,为肺失宣肃,气机不畅较著,可加枳壳、桔梗等宣畅气机[3]。

(2)痰热郁肺证

①治法:清热化痰平喘。

②选方用药:可选用桑白皮汤、清气化痰汤、清金化痰汤加减。三方均是清热化痰止咳之代表方,可选其中之一加减,或三方合方化裁。常用药物:黄芩、山栀、黄连清泻肺热,瓜蒌仁、大贝母、橘红、茯苓、半夏可理气燥湿化痰,桑白皮泻肺平喘,苏子、杏仁可降气平喘。

③根据兼症加减:若痰热伤津,痰黄黏稠难咯,咽干口渴者,可用润燥化痰之川贝母,或酌加清热生津的天花粉、麦冬、知母等;若痰热互结较盛,可合用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的海蛤粉、海浮石等以加强清化之力;若痰涌便秘,喘不能卧,酌加涤痰通腑的葶苈子、大黄;痰有腥臭味,为热毒炽盛、血败肉腐成脓的表现,加清热解毒、化痰泄浊的鱼腥草、金荞麦根、蒲公英、冬瓜子等;身热炽甚,气分热盛,可加清热泻火的石膏、知母[4]。

(3)痰浊阻肺证

①治法:化痰降逆。

②选方用药:常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前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后方化痰降气,二者合用,共奏化痰降逆平喘之功。常用药物: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降逆平喘,甘草可祛痰止咳,药理研究证实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抗炎、镇咳、祛痰等多种作用,对本证炎症反应明显、喘促较盛者尤为适合。

③根据兼症加减:痰浊壅盛,气喘难平者,加皂荚、葶苈子、桑白皮等涤痰泻肺以平喘;咯痰略黄,有化热之象者,加清热化痰的黄芩、瓜蒌仁等;脾为生痰之源,本证虽正气尚强,但常需少佐健脾燥湿之品如白术、党参等,以澄生痰之源。

(4)水凌心肺证

①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②选方用药:本证可选用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前方温阳利水以实现温阳化饮图本之治,后方泻肺除壅以降肺逆,是治标之图,合则标本兼顾。常用药物:茯苓、白术、生姜、芍药、炮附片温阳利水,葶苈子泻肺平喘,大枣补气和中。

③根据兼症加减:心主血脉,水饮凌心,心主血脉功能失常,且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而寒自内生,寒凝水停则血脉运行不畅,故本证常兼瘀象,可配用活血行水的泽兰、益母草、桃仁、红花、桂枝等,有报道化瘀之水蛭能明显改善肺心病的心肺功能;若水肿势剧,可加行气逐水的沉香、黑白丑、万年青等。

(5)肝气犯肺证

①治法:理气开郁,降气平喘。

②选方用药:常选用五磨饮子加减。本方功可疏肝理气、降逆平喘,适于七情伤肝,肝气横逆上犯肺脏之上气喘息。常用药物:沉香、乌药、木香、槟榔、枳实等。

③根据兼症加减:肝气郁甚者,可加柴胡、郁金、青皮等增强疏肝解郁之力;若气滞腹胀,腑失通降,见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降气通腑;肝气不疏,情志失畅,伴心悸、失眠者可加宁心安神的合欢花、百合、酸枣仁等;气滞常可致血行不畅而兼瘀血,治宜加用活血行气之川芎、郁金等;肝气郁结,木不疏土,可见脾失健运的纳呆、便溏等,故应“既病防变”,配伍健运脾胃之品如白术、茯苓等。

1.2.2.2虚喘

(1)肺气虚

①治法:补益肺气。

本证为肺气虚乏,肺降不力,病性属虚,遵循“虚则补之”原则,治当扶正补虚,以补益肺气为法。

②选方用药:本证常选补肺汤加减。该方功在补肺益气,敛肺定喘。常用黄芪、白术、茯苓、甘草、五味子等。

③根据兼症加减:若因肺虚而外感风寒,证见寒热不适、汗出恶风者,可合用玉屏风散加减;若证见痰多色白,胸闷不适,舌淡苔腻,是兼见湿痰阻肺之证,可加法半夏、陈皮、紫菀、款冬花等以温化痰湿;若痰黏难以咯出,为肺气虚弱,气不化津而致燥痰内结于肺,可加知母、贝母、芦根、瓜蒌根等润肺化痰。

(2)肾气虚

①治法:补肾纳气。

本证为肾气虚弱,肾不纳气,病性属虚,根据“虚则补之”治则,应以扶正为其治疗总则;针对本证肾虚之本,应以补益[5]。肾气为治疗大法,但应注意,肾中精气是肾的功能的共同物质基础,故对于肾来说,常精气并称,肾之气虚实是肾中精气不足,故此处之补益肾气实际上是补肾之精气;本证肾气虚弱为本,气失摄纳为标,应标本同治方可奏效,故同时应予以纳气归肾之法。综上,本证治法为:补肾纳气。

②选方用药:依据治法选择最佳代表方药。常选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前方温补肾阳,后方纳气归肾。常用药物:桂枝、炮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人参、等补肾益气填精,蛤蚧、五味子、补骨脂、胡桃肉重在补肾纳气。

③根据兼症加减:了解本证的常见兼症及该症状出现的病理机制,并据此加减用药。若肾之阳气虚甚,可加温肾纳气平喘的仙茅、仙灵脾、紫石英、沉香等。

(3)喘脱

①治法:扶阳固脱,镇摄纳气。

②选方用药思路:常选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参附汤功可回阳、益气、固脱,急煎频服,送服温壮下元、镇纳浮阳、平降逆气的黑锡丹,以温肾阳、散阴寒、降逆气、定虚喘。常用人参、炮附子、黑锡丹,同时可加服蛤蚧粉以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③根据兼症加减:若汗多不敛,加敛汗固脱的山萸肉、龙骨、牡蛎等。

2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0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显效5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5%。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喘病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病理进程中常见的症状,相当于西医的呼吸困难,对于因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的急性发作性呼吸困难,西医治疗手段如氧疗、纠正酸碱失衡等疗法可改善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缓解症状。有些病人通过有效病因治疗,可获痊愈。

在呼吸困难发作时,西医的某些治疗手段如氧疗等对缓解病情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在疾病的缓解期,中医药可通过改善机体的机能状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等多种途径,实现对病情的控制,同时,中医药还能对减轻呼吸困难的发作起到较大作用。对肺部急性感染如肺炎等引起的呼吸困难,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值得提倡[6]。

本研究通过对我门诊收治的34例喘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提高喘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米•巴特尔.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喘病的体会[J].心理医生月刊,2012,8(4):344-344.

[2]王腾云.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8):164-165.

[3]甘秀红.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喘病的疗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172-173.

[4]汪明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21):152-153.

[5]胡日强.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哮喘病中的治疗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5,(6):63-64.

[6]周建忠.89例哮喘患者临床治疗回顾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