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病因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3

牙周病的病因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杨娜

杨娜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口腔科300350

牙周病(Periodontaldisease,PD)是因牙周、牙龈等组织发生慢性炎症而引起的,属于口腔科常见病[1]。据最新统计,我国的牙周病的发病率已高达90%以上,临床上伴有的牙龈红肿、出血、热痛等症状,甚者可能出现牙齿松动、咀嚼障碍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饮食以及生活质量[2]。PD疾病的发生不仅与牙齿周围的菌斑环境、食物堵塞以及患者本身的不良习惯有关,还可能与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先天性口腔解剖异常等有关,随着医学的进步,在PD的诊断治疗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本文将对PD的病因、诊断以及临床治疗展开系统综述。

1病因

1.1局部因素

1)菌斑微生物:以厌氧菌为主的微生物群长期滋养附着于牙齿的周围组织而难以剔除的细菌生物膜[3]。其可通过细菌侵袭牙龈[4];寄生予宿主组织以繁衍;对宿主的非特异性防御进行抵抗;产生的代谢物或者酶类可与组织发生免疫反应,破坏牙周组织等[5,6]。

2)牙石:是指在存在牙齿表面钙化的菌斑或者软垢,主要是为菌斑的滋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利于牙齿的清洁,有损于牙龈组织[7]。在临床上可分为牙龈上结石和牙龈下结石,上牙龈的结石沉积部位以及量的多少一般肉眼可见,但是下牙龈临床上一般需要通过探针观察后才能明确[8]。

3)食物镶嵌:食物镶嵌在牙缝里有利于细菌滋生,引起牙龈发炎、出血等,甚者可出现口臭、急性牙膜炎[9]等。

4)不良习惯:若不常清洁牙齿、偏食硬的食物等也可能不利于维持牙齿的良好环境,产生疾病。

1.2全身因素

1)精神因素:研究表明,精神压力过高,很可能诱发体内炎症的发生,比如急性坏死性牙龈炎等,是PD发生的诱因之一。

2)吸烟:对于长期吸烟的人群,其血管收缩功能受损,其龈下微生物菌群失调;机体的免疫力降低等,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以及修复。

3)内分泌失调:研究表明,体内的IL-8[10]、PEG2[11]、糖皮质激素[12]分泌过多等,都可能增加牙龈炎症的产生。

4)营养不足:若vitC、D缺乏,也会增加PD的发生率,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肿痛等。

5)服用药物:研究表明,服用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造成大鼠的牙齿表面发生纤维化[13],这个应该与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与骨膜干细胞迁移有关。

6)其他的还包括遗传因素等,使宿主归属于易感性体质。

2PD的临床表现

PD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在早期只有轻微牙龈出血症状,但当炎症反复发作后,患者可表现为牙龈红肿,周袋形成,可感觉到明显的热痛,继而出血,甚者流脓;可见牙釉缺乏正常的光亮,牙垢沉积,出现牙结石;可有牙齿松动、移位、脱落等症状。

3PD的治疗

1)基础治疗:清除牙周异物,控制菌斑、牙石等恶性生长或者沉积,使牙齿维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是治疗的第一步。临床上主要是指通过洁刮术、平整术治疗等,以恢复牙齿的正常咀嚼功能,使牙周组织处于良好的卫生环境,是治疗轻度PD的常见疗法。但对于中重度的PD,仍需加用一定的药物或者平衡牙合手术等治疗。

2)松牙固定术:若出现明显牙齿松动等情况,可能还需要对患牙进行固定夹板等,属于重度牙周病的常见疗法。治疗时先选择暂时固定夹板,其中制作的材料包括:纤维加强或者光固化复合树脂、不锈钢丝联合复合树脂以及Super-Bond粘接剂[14,15]。一般术后观察半年到一年,若炎症明显减轻,改换成永久性夹板。

3)药物治疗

a.局部用药:其方式包括漱口、局部涂抹和冲洗等。对于较难以处理的部位,在基础治疗超声刮治术时,使用配药机械,给予短暂、持续的药物局部直接冲洗,这样有利于增强基础治疗的疗效[16]。

b.全身用药[17]:①抗生素类:不仅有利于治疗单纯的牙周的炎症,还可以杀死通过血液循环来源于机体其他部位的病菌灶。其中硝基咪唑类:主要针对于厌氧菌,因其副作用小、疗效明显,为治疗PD最常见的药物;四环素类:因其可能增加色素沉着,临床应用稍受限;青霉素类:主要针对重度、坏死性或者顽固性牙周炎等疾病等。临床上,常常两种或者三种同时使用,以扩大病菌群范围,降低细菌耐药性[18]。②增强免疫力药:研究表明,若给予低剂量的化学修饰性四环素(chemically-modifiedtetracyclines,CMTs)和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Y),具有降低与宿主的免疫原反应的作用,研究表明,它还具有降低胶原酶的表达量的作用。③还包括NSAIDs等。

1)中药方面[19]:该病的病机主要归因于肾阴虚故也许可采以补肾阴、清胃火的中药治疗该病。研究表明,应用益肾清火的复方,可以减轻患有牙周炎的大鼠的炎症因子,机体抵抗力增强,同时有利于BMSCs增殖以及成骨细胞的分化。研究表明,若从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激素水平以及牙槽骨代谢方面治疗牙周病,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2)牙周内镜:因为牙周袋里面肉眼不可见,较深层的部位难以观察,所以,牙周内镜的技术为在直视下进行根面清洁术提供了可能,且其不需要对口腔进行麻醉和切开,避免组织受损。

3)激光治疗[20]: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CO2激光,另外还有Nd:YAG、Er:YAG等。其关键是在种植体内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但在临床上需要掌握摄入的时间、深度等,防止对其他的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4)光动力疗法[21](photodynamictherapy,PDT):主要是指一定的激光,通过光敏作用杀灭病菌,同时还可以避免因服用抗生素产生的病菌耐药性。研究表明,光动力只具有短期的疗效,但因样本量较小,得出的结果尚有待商榷,所以临床上还需要更大量的样本纳入实验中。

5)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组织工程再生是指牙周的软组织和硬组织再生。a.种子细胞:目前应用比较多的种子细胞包括PDLSC、BMSCs以及ADSCs等。研究表明,将PDLSC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和骨质细胞。同时,若将PDLSC种植与裸鼠中,可发现其有牙骨质膜样组织生成,有利于组织的缺损修复,但其来源较少,所以其修复的面积不大[22]。BMSCs来自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骨缺损修复来源的重要细胞,其可向成骨、软骨、脂肪以及成纤维细胞分化,且具有来源广泛、增殖力强以及性能稳定等优势,但其取材比较困难[23]。研究表明,ADSCs也可向骨、软骨和脂肪以及肌细胞分化[24],因其来自于脂肪组织,所以取材方便、来源广等,应用前景良好。b.生长因子[25]:包括BMP、TGF-β、PDGF、IGF等。研究表明,PDGF具有诱导牙骨组织成分胶原蛋白以及成纤维蛋白合成的能力,且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26],有利于缺损组织的再生修复。c.牙釉质基质蛋白(EMPs)[27]:来源于根鞘内层细胞,在形成成牙阶段,可参与牙釉质、骨质以及牙周膜的发育过程,有人认为,其可能与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以及促进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有关。随着人工科技的进步,这些组织工程再生所应用的细胞、诱导因子、蛋白和材料等越来越接近人类的需要,将来很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殿廉.实用牙周病学[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

[2]胡文杰,贾鹏程.当前牙周病学临床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分析——基于近年来美国牙周病学会学术年会的观察和思考[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10(7):445-448.

[3]石馨,牛忠英,包博.牙菌斑生物膜及密度感应系统研究进展及应用[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5(2):120-123.

[4]王雪英.牙菌斑为牙周病的始动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306-2306.

[5]钟秀芬,李民冬,施春梅,等.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6,38(10):1465-1466.

[6]骆小平.牙齿磨损的病因、分类及修复重建治疗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6,51(10):577-582.

[7]王涛.防牙周病要清牙菌斑、除牙结石[J].中国保健食品,2015(6):38-38.

[8]万英明,王景云,毕铭,等.清胃散联合头孢拉定治疗牙周病患者效果观察及对菌斑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0):71-74.

[9]史宁宁.急性牙周炎的氩激光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10):765-765.

[10]ChenHM,LuHK.DirectEffectsofIL-8onPeriodontalOsteoclastogenesis[J].臺灣牙周病醫學會雜誌,2009,14(3):195-212.

[11]刘砚芝,杨续艳,鲍莉,等.丁香叶制剂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血清PEG2变化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3,37(10):921-923.

[12]郭乐乐.糖皮质激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

[13]巴晓晔,何珊,丁亚娟,等.苯妥英钠对大鼠牙周膜干细胞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5):644-649.

[14]苏立娟,王霞.高强纤维牙周夹板配合牙得安牙粉治疗老年中重度牙周病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0):207-208.

[15]孙淏海,王亦菁.三种材料修复牙颈部窝洞的体外微渗漏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13(6):344-347.

[16]魏欣欣,刘帮国,李明春,等.牙周局部缓释药物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7):1524-1529.

[17]李莲萍.浅谈医生治疗过程中合理运用抗生素[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8):53-54.

[18]和璐,曹采方.牙周临床治疗Ⅵ.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理念[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6):523-525.

[19]黄凤,叶永生,董雨,等.经穴注射BMSCs联合中药对下肢缺血大鼠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6,11(2):292-295.

[20]孙淑萍,潘亚萍.激光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5,35(1):251-252.

[21]王冬青,王新林,孙正.牙周疾病的抗微生物光动力疗法[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13(4):244-248.

[22]王忠山.PDLSC细胞膜片/PRF/JBMSC细胞膜片复合结构用于牙周复合体再生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

[23]赵俊杰,朱小峰,闫福华.hVEGF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复合物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实验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14,10(5):250-254.

[24]王佳帅,李国淼,贺丹,等.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特点及其在牙周组织重建中的应用潜力[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3,22(11):1235-1239.

[25]安莹,陈发明,金岩.生长因子与牙周组织再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1,21(11):657-663.

[26]王素.PDGF在实验性牙周改建过程中的表达变化[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2):85-87.

[27]程岚.重组全长人釉原蛋白制备及其细胞生物学作用评价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