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NGAL重症患者AKI的早期的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检测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NGAL重症患者AKI的早期的诊断

谢福生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332000

摘要:目的:分析检测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NGAL(脂质运载蛋白)重症患者AKI(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的诊断。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入本院ICU病房治疗的12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60例。A组伴有AKI疾病,B组未伴有AKI疾病,监测其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GAL浓度、CysC(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和SCr(血清肌酐)浓度,用以评估AKI早期诊断效果。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NGAL浓度均高于术前,CysC浓度于术后12h与48h明显高于术前,SCr浓度于术后48h明显高于术前,对比有差异(P<0.05)。B组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NGAL浓度在患者术后6h便会明显升高,其对AKI的预测价值较佳,且预测时间早于其他指标,可于AKI早期进行疾病诊断。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明胶酶;NGAL;重症患者;AKI;早期诊断

AKI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肾功能急剧下降,常发病于重症患者,具有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和预后性差等特点[1]。其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临床中缺乏对该病的科学评估指标,无法及时预测其病情发展和预后情况,最终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NGAL被认为是AKI的预测指标之一,其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中[2]。研究中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入本院ICU病房治疗的12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NGAL对该病患者AKI的早期的诊断,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入本院ICU病房治疗的12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依据是否伴有AKI分成A组和B组,均是60例。A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范围是41-76岁,平均(53.24±0.28)岁;其中,脑梗死2例,肺部感染15例,多器官衰竭13例,急性胰腺炎6例,重症手术后20例,其他4例。诊断标准为:肾功能于48h内迅速下降,具体为:SCr高于26.5μmol/L,或高于基线水平的1.5倍以上;或尿量每小时减少值高于0.5ml/kg,持续6h以上。B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范围是40-77岁,平均(52.12±0.43)岁;其中,脑梗死5例,肺部感染14例,多器官衰竭12例,急性胰腺炎7例,重症手术后17例,其他5例。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48h的NGAL浓度、CysC浓度和SCr浓度,其中,NGAL浓度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CysC浓度用胶乳增强免疫浊度法进行检测;SCr浓度用碱性苦味酸法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各指标浓度用(x±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NGAL浓度均高于术前,CysC浓度于术后12h与48h明显高于术前,SCr浓度于术后48h明显高于术前,对比有差异(P<0.05)。B组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不同时间点的各指标浓度(x±s)

注:*表示与术前相比,P<0.05;#表示与术前相比,P>0.05。

3讨论

AKI是临床中的多发病,是急性肾衰竭的恶化和延伸,死亡率为40%左右。有研究指出:明确AKI早期预测的生物标记物能够降低其高风险性,进而改善治疗预后[3]。血清NGAL是其较理想的标记指标,其具有特异性、敏感性高和检测快速且安全等优势,可在病情早期进行疾病预测,且不会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其对于AKI的早期诊断速度较SCr早48h左右,且能够科学评估AKI的病情程度与预后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4]。结果为: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NGAL浓度均高于术前,对比有差异(P<0.05)。B组各时间点的相关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与柳慧敏[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血清NGAL浓度可较早预测AKI,其在术后6h便会明显升高,预测价值优于其他指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江城,王凡,陈世伟,等.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胱抑素C对输尿管结石梗阻致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J].东南国防医药,2018(3):240-243.

[2]张志青,齐向文,张威,等.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治疗对于老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5):521-524.

[3]许长红,江坤仁.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胱抑素C对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11):2136-2140.

[4]岳晓丹,常宝成,贾俊亚,等.清醒大鼠急性高血糖模型的建立及其“肾毒性”损伤特点及机制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4):227-231,封3.

[5]柳慧敏,那宇,高月花.血清NGAL、尿KIM-1对拟行CRRT的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转归及预后的预测作用[J].山东医药,2015(3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