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促进第一产程的一种药物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论促进第一产程的一种药物疗法

游琪华

江西省南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344500

摘要:目的探索临床使用地西泮配合活跃期使用催产素促进第一产程的药物疗效。方法从2013年至2015年,第一产程中,潜伏期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于潜伏期静注地西泮10mg并在活跃期静点催产素为甲组。活跃期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于活跃期使用该药物疗法者为乙组。不使用该药物疗法者为丙组。观察第一产程进展情况,结果甲组42人中第一产程小于8小时的产妇有19人、第一产程8-12小时的产妇有15人、大于12小时的产妇有8人。乙组58人中第一产程小于8小时的产妇有22人、第一产程8-12小时的产妇有25人、大于12小时的产妇有11人。丙组50人中第一产程小于8小时的产妇有5人、第一产程8-12小时的产妇有18人、大于12小时的产妇有27人。结论第一产程静注地西泮10mg并在活跃期静点小剂量催产素,在严密监测胎心音、宫缩情况下,可以促进第一产程完成而进入第二产程,缩短总产程,使产妇保持良好精力,更好配合完成阴道分娩。

关键词:宫颈扩张期(第一产程);地西泮;催产素

正常分娩过程中,宫缩扩张期初产妇需经12-16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产妇出现宫缩乏力致产程时间长而倍感焦虑、易疲惫,产生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而影响分娩。第一产程中,潜伏期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于潜伏期静注地西泮10mg并在活跃期静点催产素或活跃期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于活跃期使用该药物疗法,在严密监测胎心音、宫缩情况下,临床现采用对临床分娩产妇进行观察统计的方法,探讨该药物疗法对第一产程的促进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至2015年,宫颈扩张期产妇150例,年龄20-35岁,平均(27±2岁)。其中20-25岁者49人,25-30岁者39人,≥30岁者12人,最大年龄3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按产程分类分别处于潜伏期和活跃期。排除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子宫畸形等产妇。临产后未使用无痛分娩且阴道分娩者。

1.2方法

临床分娩产妇严格执行产科常规护理。鼓励安慰产妇,避免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加强产程观察,第一产程中,潜伏期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于潜伏期静注地西泮10mg并在活跃期静点催产素者为甲组。活跃期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于活跃期使用该药物疗法者为乙组。不使用该药物疗法者为丙组。其中甲组42人,乙组58人,丙组50人。为减少对照组误差,对象全采用孕1产0、协调性宫缩、胎位正常、头盆相称的产妇。观察第一产程进展情况,以第一产程时间为指标,从规律宫缩、宫口开大至宫口开全描绘产程图,列表对照。

2.结果

观察的150例阴道分娩产妇中,甲组42人中第一产程小于8小时的产妇有19人、第一产程8-12小时的产妇有15人、大于12小时的产妇有8人。乙组58人中第一产程小于8小时的产妇有22人、第一产程8-12小时的产妇有25人、大于12小时的产妇有11人。丙组50人中第一产程小于8小时的产妇有5人、第一产程8-12小时的产妇有18人、大于12小时的产妇有27人。其中甲组第一产程大过12小时中1人曾接受过宫颈物理治疗。乙组第一产程小于8小时的产妇中有2人孕周小于37W,胎儿体重小于2.5KG。三组比较见表。

3.讨论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附着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总产程即分娩过程。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指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大10cm为止。从开始时间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需经12-16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第一产程中可分潜伏期和活跃期。宫颈扩张在3cm以内为潜伏期,宫颈扩张3cm以上为活跃期。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产力是分娩的动力,但受胎儿,产道和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制约。分娩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产力,尤其是初产妇,由于产程较长,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急躁情绪,不能按时进食和休息,产妇子宫收缩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小于2.0kpa,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当宫缩高峰时宫体隆起不明显时,产妇出现协调性宫缩乏力。产程出现异常: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及活跃期停滞。临床使用地西泮配合催产素来促进第一产程。临床常用药物地西泮为苯地氮苫类镇静催眠药,具有抗焦虑、搞癫痫的药理作用。地西泮缓慢静注能使宫颈平滑肌松驰,软化宫颈,促进宫口扩张。催产素是一种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的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大而改变。适当剂量对宫体平滑肌兴奋作用强,对宫颈兴奋作用弱,常用于催产、引产和产后出血。临床给第一产程产妇二者联合使用时,地西泮10mg静注吸收迅速,抑制大脑网状结构对脊髓a运动神经元的易化作用,中枢性肌肉松驰,宫颈软化,使宫颈松驰,促进宫口扩张。配合小剂量催产素静脉点滴,以维持一定程度的子宫收缩,消除一定的镇静剂对子宫平滑肌的松驰作用,明显加速第一产程的完成。在研究中未明显发现某种危象。因考虑地西泮为中枢镇静剂及对催产素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速度缓慢,监测胎心童及宫缩情况,保证产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药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2]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3]王爱英第一产程综合干预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4]沈福英;徐笑;陈颂英;;第一产程综合干预促进产程进展30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葛志红;郭耀卿;张海军;葛志霞;郑丽敏;;缓解静脉滴注药物所致疼痛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1年05期

[6]王瑞华;顾成敏;魏东红;;间苯三酚应用于产程不同时期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2年06期

[7]葛明;正常分娩“第一产程”的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韦育红;;第一产程联合应用安定、曲马多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35期

[9]胡雁兰;静脉推注地西泮促进产程进展38例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5期

[10]刘志华;陈祥芹;王振琴综合干预在孕晚期引产中的作用[J];宁夏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11]邓志红安定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7期

[12]魏明华,章鸣,卢爱金,张慧珠,池爱红;第一产程异常使用催产素催产的监护[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