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评估心房纤颤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房纤颤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刘丽霞骆迎春黄晓靓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在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心房纤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及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论。结果:与应用心电图诊断的对照组相比,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94.44%>80.56)相对更高(P<0.05)。根据超声心动图的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心房纤颤患者右心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在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超声心动图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右心功能,为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房纤颤患者;心功能

心房纤颤是由于心脏病所引发的房律紊乱,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该病症长时间持续发作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心功能,存在着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的风险。在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一般需要结合病因进行治疗,并警惕频发房性早搏,及早进行诊治,以更好的控制病情的发展,持续的控制心律稳定,恢复其心功能。心房纤颤的发生,往往会引起患者右心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为了更加及时准确的对房纤颤进行诊断,可以通过对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进行判断[1]。该过程中,超声心动图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心房纤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心房纤颤患者,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36例)和心电图(36例),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9/17,最高龄82岁,最低龄56岁,平均年龄(62.5±4.1)岁;其中冠心病9例,高血压9例,高脂血症8例,脑梗6例以及其他疾病类型4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14,最高龄80岁,最低龄53岁,平均年龄(61.7±4.1)岁;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压9例,高脂血症7例,脑梗6例以及其他疾病类型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心悸、心绞痛、眩晕等)和体征表现(尖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以及栓塞征等),检查其血钾、血钙、血清T3和血清T4水平,进而对心房纤颤进行初步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心电图进行诊断,使用MAC1600心电图机(通用电气医疗系统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测量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以及U波等指标,分析波形特点。

观察组则是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使用飞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控制在1.6~3.2MHz,置于患者的心前区,行多切面探查,显示心尖四腔心切面的频谱图,测量左房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右室内径(RVD)基底、右室内径(RVD)中段、右室舒张末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末容积(RVESA)、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容积(RVESV)、RVEF(右室射血分数)、FAC(右室面积变化分数)以及三尖瓣环收缩期纵向位移(TAPSE)等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患者的右心的结构和压力变化、右室收缩功能进行判断。

1.2.2治疗方法

心房纤颤患者经过确诊后,实施病因治疗,有效控制原发疾病症状。在此基础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给予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经治疗后,观察其超声心动图,对于消融前后心室长轴收缩功能进行评估。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在心房纤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在36例观察组患者当中,经超声心动图诊断,阳性检出结果34例,阴性检出结果2例,超声心动图对于心房纤颤的检出阳性率为94.44%;在36例对照组患者当中,经心电图诊断,阳性检出结果29例,阴性检出结果7例,心电图对于心房纤颤的检出阳性率为80.56%,见于表1:

表1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在心房纤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n(%)]

3讨论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高发的心内科病症,多为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其心房收缩功能和心室收缩功能出现异常,心功能受到损害。心房纤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与原发疾病症状相似,并无明显的特征,容易在诊疗过程中受到忽视[2]。因此,在心房纤颤的临床诊断中,检查其体征症状和电解质紊乱的同时,一般需要借助心电图进行检查。心房纤颤患者的心电图一般表现为P波消失、f波显示以及R-R间距不规则等情况,进而对疾病做出判断。但是受到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心房纤颤患者的心电图缺乏典型特征,给疾病诊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与心电图相比,超声心动图的优势更为显著,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显示心脏血流信号的空间信息。根据患者的心内分流和返流情况,进而对疾病做出判断,与此同时,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能够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损害情况。右心收缩功能下降是心房纤颤患者的典型表现,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可以更加准确的诊断疾病,同时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恢复情况[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36例观察组患者当中,超声心动图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为94.44%;在36例对照组患者当中,心电图诊断的检出阳性率为80.56%,充分说明了在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超声心动图比心电图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在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能够准确的诊断疾病,同时还能够对病情进展和治疗恢复情况进行判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薛利,蔡衡,聂晶,等.心房纤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04):461-463.

[2]王擎,张云雁,王志农.成纤维细胞在心房纤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02):214-217.

[3]宋笑凯,王文静,李淮玉,等.CHA2DS2-VASc评分法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作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03):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