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在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同理心”在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实践

赖燕云黄琪玲郑惠云

解放军第180医院骨一科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同理心”基本理论的介绍,分析了其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意见。方法:在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全面践行“同理心”原则,实施设身处地、倾听及准确表达的同理心反应策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临床实践中引导护生应用同理心进行护患沟通。结果同理心有助于促进护生与患者间的理解与支持,最终提高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结论:培养护生的同理心,关乎学生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成才与成长。

关键词:同理心;护理教学;护生

国内目前的临床教学中注重更多的是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种教育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护理学要求。因此,将同理心应用与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对培养护生换位思考、关爱患者等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同理心”也称同感心是指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最早是由心理学家ROGERS在1957年的美国护理协会演讲中提出。同理心与同心情区别:同理心是一种沟通的能力和技巧既与生俱来又同行、可学,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人减轻痛苦,属于客观而业的利他机动,

不需要被限制:而同情心只是感情上的共鸣,属于主观、情绪的,一定度上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但达到特地水平时往往影响客观专业的判断,不能真正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两者决不能混为一谈。“同理心”的特点在于:设身处地地感受对的情绪,能够敏锐的观察他人的情绪变化,懂得倾听并领会对方深意,以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说话和做事[1]。

1临床护理实习教学的现状

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护生面临今后毕业就业困难,往往带来实习期不稳定的心态,她们当中普遍存在对实习缺乏主动性,不重视所面临的工作,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工作忙碌时易产生工作辛苦不愿意再干的心理。还有大部分护生不愿按大纲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她们为方便今后自行就业,要求选择实习科室。这些问题无疑是临床教学中的难点。综合性医院护理任务十分繁重,带教老师不仅要完成护生的临床实习教导,而且每天要承担大量的护理工作,压力较大,产生不愿带教的心理。对于护理人员相对紧张的科室,带教老师参加值班,倒班休息,护生由当班护士轮流带教,由此带教的问题是:有些护理人员知识层次偏低,教学经验不足,有些护理人员则责任心差,怕麻烦、让费时间,开始带两天,以后就让护士生任意去做,这样势必影响带教效果。

2“同理心”在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实施

临床护理实习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直接影响实习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提供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2]。从患者关系的角度来讲,“同理心”要求护生能敏锐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重视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和位置理解患者的立场和初衷,并及时给予患者真正最需要的回应,让患者了解到你愿意为他着想[3]。感受到关怀,尊重。本院自2010年开始在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全面践行“同理心”原则,,构建了和谐师生关系,并增加了患者对护生的信任,从而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

2.1积极营造同理心教育的大环境

首先应从社会角度广泛关注并加强对护生的尊重、关怀、理解和帮助。其次,积极创设同理心教育的环境,为建立信任、理解、安全、自由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营造氛围[4]。

2.2在师生沟通中贯彻“同理心”

教育效能的发生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而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我们的教学中贯彻“同理心”的原则,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5]。积极倾听对方的感受、想法和需要。带教老师应把学生的问题和感觉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同理心教育,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力度。

2.3运用“同理心”沟通,促进护患者关系和谐

“同理心“沟通是指听到患者想说,说到患者想听,也就是在患者沟通中护士要善于倾听并领会对方意图及深意,站在对方立场思考,洞悉患者的需要并告知患者最需要知道的内容。带教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患者沟通技能的传授。当然,“同理心”沟通不仅要准确的传达信息,还要传递情感,达成心理、感受、感觉方面的交谈。仅仅把话讲明白、说清楚是不够的,讲话中间还要包含很多情绪和情感,并恰当地表达出来。在和对方解释时,要兼顾对方的心理感受。当护士言语表情中传递着真诚、尊重、理解和关怀思考,体谅理解和关怀时,会缓解患者的疑虑和不满,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治疗的依从性。教会护生换位思考,体谅理解病人及家属焦虑、不安的心情,这样才能做到站在患者的角度分析问题、制定方案,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2.4满足个体化需求

“同理心”是客观、专业的,具有同理心的护士能真正站在在患者的角度理解,体谅患者痛苦,在倾听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健康问题,帮助患者清晰地表现出来,并对病人的需要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针对健康问题引导患者共同参与,定制合理,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不但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在参与过程中患者感受护生的专业权威性[6]。从而信任关系被建立起来,患者遵医行为得到加强,最终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5提升满意度

“同理心”能准确感知患者的内心世界,提供人性化护理。将同理心应用于护理的全过程,及既反映出与他人同步的思想感情,也是一种表达“我完全了解”的体贴,护理工作者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表达情感的共鸣,满足患者的需求,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隔离感和敌意,让患者体会到温馨的服务和人性化的护理,有助于提升满意度。

3结语

“同理心”是护理工作者必备的心理特质,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石。将同理心理论充分运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临床护理更加人性化,患者信任度提高,从而有助于消除护患沟通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因此在护生教学中贯穿同理心培养,提高了临床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贾西彪同理心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及典型案例研究2016,29(1)133

[2]黄正接,尤俊等同理心在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与成效2013,33(4)509周菊,张先庚培养高职护生同理心的对策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57

[3]周菊,张先庚培养高职护生同理心的对策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57徐玲谈教师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运用成功教育,2008(11)174

[4]李勤关于中职生同理心教育缺失的对策教育探索2013(4)128

[5]徐玲谈教师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运用成功教育,2008(11)174

[6]刘霞刘国红同理心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013,26(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