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刘兴红

勃利县妇幼保健院154500

摘要:目的:对我院的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正确处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60例头位难产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调整体位、人工助产或者采取剖宫产,保障成功分娩。结果:共有32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了常规措施,乳体位调整、人工破膜、缩宫素等,有5例转为顺产,比例为15.63%;其余28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母体体位调整、徒手转胎头等措施,有22例成功阴道分娩,比例为78.57%。结论:头位难产需要尽早的进行确诊,根据原因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头位难产;产科中;临床意义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treatmentmethodoftheheadofthepregnantwomeninourhospital.Methods:fromFebruary2014toFebruary2015inourhospitalreceived60casesofheaddystociamaternaltostudyandanalysis,thispaperanalyzesthereasonsforadjustmentoftheposition,orartificialmidwiferycesareansection,toensurethesuccessfuldelivery.Results:therewere32casesofocciputtransversepositionandocciputposteriorpositionusingconventionalmeasures,milkpositionadjustment,artificialruptureofmembranes,oxytocin,5casestobirth,theproportionwas15.63%;theremaining28casesofocciputtransverseposition,occiputposteriorposition,postureadjustment,manualtransfermatrixthefirstfetalmeasures,22casesofsuccessfulvaginaldelivery,theproportionis78.57%.Conclusion:thefirstpositionoflaborneedtobediagnosedassoonaspossible,accordingtothereasonsforthechoiceofthecorrectdeliverymethods,toensurethesafetyofmaternallife.

[Keywords]firstbirth;Obstetrics;clinicalsignificance

头位难产是头位分娩时由于产力、产道等导致的难产。临床中需要对头位难产的原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处理[1],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此次根据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的60例产妇来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选取60例我院的头位难产产妇,最小21岁,最大41岁,平均(27.2±2.6)岁,孕周36~43周,平均(39.8±1.8)周。

1.2方法

1.2.1胎头位置异常早期估计产妇临产时,需详询其病史,严格开展体格检查,全面掌握孕妇的骨盆形态、各径线及平面狭窄程度,通过高测量宫高、腹围、胎头双顶径值等,对胎儿的体重进行初步的估算,实现产前估计头盆关系。

1.2.2胎头位置异常临床表现(1)足月表现:临近足月初产妇胎头高浮、孕后期胎位变化无法对头位进行固定,孕妇悬垂腹,孕妇身高低于145cm,特别是出现跨耻征阳性的孕妇需考虑其是否存在头盆不称的情况[2]。(2)分娩期表现:胎头高浮,不衔接或延缓衔接,胎膜早破,继发宫缩乏力,宫颈口位置异常,宫颈水肿等。根据相关报道显示,胎膜早破难产率达46.19%,同时容易并发盆不称、骨盆形态异常。

1.2.3胎头位置异常处理头位难产是因为分娩阻力过大,引起宫缩乏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产妇体位,使用人工助产。如果产妇临产后,需要结合B超来对胎方位进行确定,调整体位纠正胎方位。(2)剖宫产。确诊为以下异常胎方位的产妇,由于阴道分娩对母婴危害较大,临床应尽量采取剖宫产:一是枕后位、胎头不衔接或是衔接先露阻滞+2/+2以上,确诊中骨盆狭窄,徒手旋转胎头失败;二是枕横位中前不均位,随着产程进展胎头侧屈,胎儿前肩骑跨于耻骨联合上,形成“忽略性前不均倾”,引发难产;三是后位、高直位无法自然分娩;四是严重头盆不称、胎头位置异常。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有32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了常规措施,乳体位调整、人工破膜、缩宫素等,有5例转为顺产,比例为15.63%;其余28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母体体位调整、徒手转胎头等措施,有22例成功阴道分娩,比例为78.57%;共有22例接受剖宫产,1例出现产后出血,1例为重度窒息儿,1例为轻度窒息儿。

3讨论

头位难产是因为产道、胎儿、产力等异常所引起的生产困难。头位难产的原因如下:第一,产道,产妇身体素质差,软产道狭窄以及感染,抬头和枕后位、枕横位衔接,导致头部处于中骨盆平面,无法顺利的转向。并且,产妇骨盆倾斜,胎儿进行骨盆较困难;第二,产力,产妇自身身体素质不佳,精神状态不佳,所以生产的时候精神紧张,焦虑,导致了生产的时间过长,产妇出现了疲劳感,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儿无法顺利娩出;第三,胎儿,胎儿体积过大,胎头过大,导致头位难产,无法顺利下降旋转体位[5]。

头位难产适合产妇以及胎儿有紧密联系的,医护人员要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护,对生产产程进行观察,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措施[6]。产妇在产程活跃期,宫颈打开超过4里面,就可以判断胎儿头位正常与否,如果有难产情况,要立刻采取措施[7]。分析头位难产的因素,提供及时有效的矫正。。

此次研究中,共有32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了常规措施,乳体位调整、人工破膜、缩宫素等,有5例转为顺产,比例为15.63%;其余28例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者,使用母体体位调整、徒手转胎头等措施,有22例成功阴道分娩,比例为78.57%;共有22例接受剖宫产,1例出现产后出血,1例为重度窒息儿,1例为轻度窒息儿。。

除此之外,对于头位难产产妇,需要护理人员在产妇怀孕期间进行严格的遵医嘱操作,了解产妇情况,及时反馈,避免头位难产情况发生[8]。分娩时,助产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开导,缓解其心理压力。产妇日常饮食需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来进行安排。这样才能够为产妇的顺利分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吕倩灵,林慧敏,谢吉蓉.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置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455-2456.

[2]尤丽萍.对128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4):193-194.

[3]王芳芳.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47-248.

[4]周保荣.43例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4):668-669.

[5]吴俊芹,刘喜荣,张宏玉.手膝位分娩用于头位难产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1):5068-5070.

[6]王莉萍,叶平.临产时如何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头位难产[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S1):14-15.

[7]王桂.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2):155-155.

[8]陈燕红,张金艳,陈晓岚.超声监测在头位难产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