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目测法实施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利用目测法实施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应用效果分析

吴卫英李雪美邹燕群章莉莉韩志勤罗琼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344500

摘要:目的:总结目测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需要实施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对照组102例采用触摸法;观察组102例采用目测法,回顾分析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以及采血时间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测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目测法;应用效果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作为一项要求较高的护理操作,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新生儿存在哭闹、乱动等现象,因而采血依从性较差,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穿刺失败,在穿刺失败后需要重新穿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的疼痛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在短时间内完成采血,避免对新生儿造成较大伤害,本文结合笔者整理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资料,对目测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性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都是102例。观察组中男性66例、女性36例,年龄1.9h—28d、平均年龄(7.5±0.3)d,出生时体重1480—4320g、平均体重(3134±143)g;对照组中男性60例、女性42例,年龄2.6h—28d、平均年龄(8.1±0.4)d,出生时体重1450—4300g、平均体重(3130±145)g。所有新生儿中诊断为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满足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触摸法完成新生儿桡动脉采血,露出新生儿前臂,左手托住穿刺侧,然后对桡动脉进行触摸,在搏动较为明显的位置进行穿刺。

观察组:采用目测法进行桡动脉穿刺,在患儿手腕第二道腕横纹桡侧1/4位置,中线和外侧1/2位置作为桡动脉穿刺点。从远心端向着近心端位置进行穿刺,保证穿刺方向和前臂内侧中线处于平行关系,进针角度为15°到35°,在穿刺成功后,血液会自动进入头皮针胶管中,快速固定并达到所需要的抽血量,抽血完成后,使用透气胶带压住无菌棉球对绕前侧一周位置进行按压,控制好按压的力度,观察新生儿抽血侧手指的血流情况,在止血完成后停止按压[2]。

1.3观察指标

本文研究中涉及到的观察指标有:(1)桡动脉一次穿刺情况;(2)桡动脉采血时间,具体的是从准备穿刺到抽取血液后拔针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依据观察指标要求完成各类参数的整理,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数据分析,其中桡动脉穿刺采血时间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桡动脉穿刺情况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检验用t(或者χ2),检验标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桡动脉一次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情况相关数据分析见表1,通过表中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桡动脉采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间为(2.35±0.31)min;对照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间为(3.55±0.48)min;观察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采血在多种疾病筛查以及诊断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新生儿血管较细,而且采血依从性较差,这些都增加了采血难度,尤其是一些重复性的穿刺会增加新生儿痛苦,影响到医患关系[3]。

本研究中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使用了两种不同方法,对照组常规触摸采血,观察组目测方法,目测方法以98.1%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触摸法86.3%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桡动脉采血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采血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在新生儿采血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一研究结果与陈玲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4]。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目测法具有以下优势:在操作中不需要触摸,只需要根据人体解剖特点通过目测定位明确穿刺进针点,之后按照穿刺要求进行采血,由于减少了桡动脉触摸以及确定穿刺点耗费时间,整个采血期间所需时间明显降低[6]。传统触摸定位穿刺方法中常会因为定位错误出现穿刺失败,而重复性的操作必然会增加采血时间,增加感染等相关穿刺风险。

新生儿在出生后内脏、躯干部位的血液较为丰富,而四肢部位相对而言血流分不少,加之新生儿血管较细,血管充盈度有限,触摸法进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很容易因为定位不准确引起重复性穿刺,增加患儿痛苦,延长采血时间[5-6]。

目测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过程中手腕部的腕中纹桡骨茎突,桡动脉处于腕横纹桡侧大约1/4位置,从第2道腕横位位置进行穿刺,这些位置较为固定,同时周边没有大血管、神经等存在,在穿刺过程中有较高的安全性[7]。当然在实际穿刺过程中,作为操作人员应掌握目测法的操作要点,确保目测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高、穿刺成功率高以及采血时间短等优势得到发挥。

综上所述,目测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海霞.目测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5):118-119.

[2]彭娜.影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7):243-245.

[3]朱雪慧,李捷华,李淑彩,等.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技术临床护理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4):182-183.

[4]陈玲.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13):1182-1183.

[5]周波.两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8(01):75-76.

[6]周芳.桡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3):120-121.

[7]蔡丽娅,高洁锦,卢赛丹.示指定位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