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

卢艳丽

卢艳丽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循环科治疗的1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抽样分析,对临床采用的护理方案和取得的效果予以总结。结果:抽取的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从疾病构成上看:初发劳累型、梗死后心绞痛、恶化老类型分别为50、20、12例,自发性和混合性心绞痛分别为10例和8例。在对患者提供一般心血管疾病护理的前提下,结合病人状况给予优质护理,以改善临床的护理质量。结论: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心绞痛患者降低其内心的焦虑情绪,减轻胸痛症状;促进本病患者快速康复,最终改善其预后品质;各大医院可将该种护理方案予以借鉴。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综合护理干预;监测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31-02

不稳定心绞痛,基本上是因病人冠状动脉缺血,心肌快速暂时性缺血或者缺氧,从而导致的胸痛或者是胸部不适等表现[1]。临床上,该病种极为常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归为稳定性和急性心梗范畴,既有可能出现好转向稳定性心绞痛逆转,亦有可能出现恶化进展为急性心梗甚至猝死[2]。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发展方向,与其自身疾病基础以及所获得的临床医护干预质量密切相关,我科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施以了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供抽选了患者100例,年龄40~83岁,男80例,女20例,初发劳累型患者共计50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共计20例,恶化劳累型、自发性心绞痛和混合性心绞痛患者分别为12例、10例和8例。这100例患者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经过治疗护理后,所有患者全部都出院,无一例死亡。

1.1一般护理

基本上是按照病人自身的病情,提供常规性护理。应引导病人绝对地卧床修养,让他们拥有正常的休息时间;在此基础上,应引导病人适当开展自主运动,但要控制运动的强度。原因在于:过度运动可能导致病人心肌过度耗氧,使其病情不断加剧。

1.2监测各项生命指标

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监测;针对心绞痛发作病人,在密切关注心电监护的前提下,还应对病人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进行监测,尤其心绞痛发作后的48h内;与此同时,应认真询问病人的基本情况。当病人伴有疼痛或者不适干时,有必要对病人进行及时治疗,防治患者情况恶化[1]。

1.3观察记录

整个护理阶段中,护士人员有必要认真统计病人身体的各种指标。服药和治疗期间,尤其静脉注射时,更应对滴入速度予以适当控制,最佳速度为30~50滴/min,并对血管提供必要的保护,预防各类严重的并发症。

1.4心理护理

治疗过程中,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病情往往会发生很大改变,其心理更是如此。少数患者,可能伴有抑郁或者焦虑等负性心理。基于此,相关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悉心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病症等潜在性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应从各种潜在可能性和影响机制等方面开始,深入了解病人的实际病情,帮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让病人保持愉悦的心情,为接下来的康复治疗做好铺垫。

2.急救与护理

2.1急救处理

病情发作时,有必要马上给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片0.5mg,提供吸氧支持,围观人员疏散开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的情绪。当病人昏迷,有必要立即将患者平方地面,帮助他们降低心脏负荷,掐人中穴,并马上告知医生,急诊护士应认真记录病人的心电图情况。认真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尤其关注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长,有没有放射痛或者是疼痛缓解及其程度,有没有其他诱因等等,以便对病情做出客观评估。有没有体力劳动,活动量有没有过多,情绪有没有激动或者紧张,体位骤然引起改变、进食太多,喜欢过甜或者是过咸饮食等等;采用静滴的方式给予硝酸甘油,利用输液泵对输液速度予以监控,避免出现其他意外。尽可能减少由于体位骤然变化引起血压降低、冷汗或者是头晕等不良症状,每隔20分钟测一次血压和时刻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7]。

2.2心理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因长期患病,多伴有其他脏器病变,他们会担心自己死亡而产生恐惧害怕心理。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必要的精神支持,引导他们客观看待疾病,对疾病树立起强烈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以迅速好转。若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或者是紧张等负性心理,内心压力过大,情绪过于低落等,护士则有必要利用详细解释、悉心劝导等形式,认真和患者进行交流。针对心前区疼痛控制难度较大,疼痛时间相对偏长的病人,做介入手术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宣教,帮助病人减轻压力,为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6]。

2.3改善患者治疗环境

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舒适温馨的环境,尽量减少患者的焦虑、焦躁、等负面心理,在护理操作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及生命安全等,并且一定要注意防止院内和院外感染的发生。

2.4出院指导

尽管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仍然会有部分患者在出院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所以当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叮嘱患者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情绪激动,要严格戒烟、酒,要向及时向患者普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基础知识,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来院复查,避免自行停药或者对药物进行更换。同时,应引导病人备用速效救心丸等不同药物,便于发作情况下使用[8、9]。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种特点是病情进展变化多端,具备着双向发展性,如获得可靠有效的医护干预,则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可能向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的方向迅速发展。在采取积极症状控制和药物干预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各危险因素的级别甚至消除危险因素,对于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与程度,控制不适症状极为重要和必要[10]。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因素的控制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在稳定患者情绪、提供科学饮食干预、营造良好休养环境、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等方面发挥主要干预作用。为护理对象提供包括优质的心理安慰与情绪疏导、良好休养环境的营造、营养膳食的科学管理、自我护理行为的健康教育等内容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帮助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群体处于较为理想的危险因素控制状态,故而有效地控制了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发作的次数与程度,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同时也得到了护理对象对护理服务措施合理性、适宜性、及时性以及有效性的高度评价[3]。临床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病症。日常生活中,病人需引起足够重视,并随身准备某些必要的紧急药物,便于紧急抢救,以改善预后[11]。护理人员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上对病人心理和病症情况等予以护理,改善临床结局。护理治疗结束后,还有必要对患者提供可靠的出院指导,让他们对病情有更全面地了解。

【参考文献】

[1]王利花.老年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J].包头医学,2008,32(1):45.

[2]杜小红.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56.

[3]张丽芝,苏喜改.心绞痛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国药房,2008,19(23):1833.

[4]铃木美惠子,陈淑英.现代护理学[J].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1.22.

[5]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J].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44(19):2956.

[6]王东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使用医药,2010,5(11):198-199.

[7]阎喜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用药,2009,2(15):21.

[8]张玉琴.老年人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16(7):151-152.

[2]安向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245-246.

[3]陈国萍.临床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12):1077-1078.

[10]张振香,郑蔚.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39-140.

[11]李石红.优质护理模式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