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校合作共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1

浅谈家校合作共育

姚秀凤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沙头小学田塘分教点,511330)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校合作共育在教育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家庭教育在孩子年龄越小的时候影响越大。教育学生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这两者是相互配合和协调,这也是很多教师忽略的一点。现就家校合作共育,浅谈几点看法。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教育最主要的本质是育人。学校和家庭在育人方面有共同的目的,但是关注的重点却有所不同。成人主要在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受教育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家长作为教育者与孩子之间形成的是一对一的不可改变的长久的关系。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主要是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起重要作用,年龄越小,影响越大。这也是每个孩子在性格等方面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成才主要在学校教育。送进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面对的是单一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有计划、科学地授予孩子系统的文化知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认真了解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对他们充满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尽管教师在孩子的学习上提供了学习的方法以及形成学习的结果,但是成绩好的孩子不等于是“好孩子”,还是需要家庭的重视和协助。

二、摆正观念,配合不等于合作。

每次开家长会,老师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跟家长说一句话:“谢谢各位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请大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配合我们的工作。”,但是配合不等于合作。“配合”有主次之分。当你和家长说“配合”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主导者,而家长就变成了次要。这样一来,家庭教育就失去该有的价值和作用,家长也会形成一种“老师就能教育好孩子”“我把孩子交给老师就可以了”的错误观念。但是换成“合作”一词,换种说法“我们携手合作,把你的孩子,我的学生教育好。”,教育孩子就不仅仅是老师单打独斗了。上学的孩子,天天都在变,变成什么样子了,家长和老师眼里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身心的变化都很快,并且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就需要经常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这个沟通是双方都需要的。所以合作,是双方达成共同目的,有统一意识的共同努力达成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家校合作上,要先端正观念,与家长共同合作教育孩子。

三、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发现,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神经症、情绪障碍的产生呈正相关,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新世纪要求为人父母者要提高管理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因为塑造一代人绝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的高分低能。未来祖国的发展更需要有创造力,富于创新精神的接班人,所以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在任教生涯里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叫姚某某,由于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而,从小父母就对他寄托了很大的期望,甚至宁可自己省吃省用也要把节省下来的钱供他读书,希望能出人头地,他们错误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严厉、严格就能起作用,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这种望子成龙的心切自以为会促使孩子成材,谁不知不但没有如愿以偿,久而久之还给孩子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小小年纪的孩子也因此笼罩上沉重的心事。后来父母才意识到自己的教养方式不对,并虚心向有经验的家长请教,纠正教养方式的不足之处,对孩子多了解、多沟通、多关爱,使之成为彼此的良书益友,在父母的真情与真心的挥洒下,看着儿子一天天的点滴进步,父母都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更使我坚信了“一往情深精诚所至,一心一意顽石开,爱心所到,情感所至,必将春风化雨暖人心”的真正内涵。

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健康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影响孩子成长的诸多社会因素中,父母显然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人社会联系出现最持久的一种,而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又是居于稳定的一种主要家庭关系,长期以来,这种联系被看成是一种由父母抚养并塑造孩子行为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子女。所以,我们身为家长要历尽甘辛,从多渠道寻找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要用新的教育与方法去引导孩子,使之和父母沟通,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和激励,健康成长。

办好教育要抓好两支队伍,即学校和家庭。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而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因此,学校在教育上,一定要充分发挥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学校也要系统地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方法,多与家长交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把孩子培育好,祖国的未来才会更稳定更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