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6
/ 2

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探讨

肖学农

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人民政府湖南绥宁422600

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农村村镇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国家在村镇建设中,已投入大量的财力及给予政策倾斜,并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村镇建设规划在指导思想、具体操作方法上,尚存在不适应农村发展的情况;建设规划形式和基层治理体系之间不匹配情况时有发生,阻碍了村镇建设规划步伐。本文从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探索如何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村镇建设;规划;管理

引言

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产生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新时期我国各地区村镇发展过程中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分析,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村镇经济发展和综合管理效能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问题,需要新时期按照实际情况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创新,为村镇规划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管理保障。

1我国村镇规划、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村镇规划指导思想、方式方法与内容不适应

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与农村发展要求1.部分村镇规划不能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满足乡村实际建设发展需求当前的一部分村镇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在编制思路方面仍然延续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并受到过多行政意志干扰,不尊重村民意愿和乡村地区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农村复杂的用地权属关系和邻里社会关系,甚至以大拆大建的方式强制要求村镇过度集聚布局,以获得更多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仅无法满足农民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出行需要,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2.村镇规划技术手段陈旧、基础数据匮乏,影响规划编制乡村地区现有基础数据严重匮乏,极大地影响了村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乡村地区所建立的数据档案,仅仅立足于部门需求,不够全面系统;另一方面,由于部门统计口径不同,乡村地区各类统计数据难以对接整合使用。我国乡村地区地域广阔,越是中宏观规划,对乡村地区的调研就越是困难,因此其对乡村地区的基础数据依赖度更高。由于无法获得公开、完整、系统、科学的数据,大量中宏观层面的村镇规划难以对乡村地区的建设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方案。

1.2村镇建设规划缺乏严格的实地考察和现实总体把握,影响规划编制准确性

(1)村镇在我国面积广大且地形地貌各异,实地考察需要耗时费力,导致在建设规划之初就缺乏严格的实地考察作为依据,凭借的往往都是经年的陈旧档案数据。伴随青壮年农民务农外出和当地经济发展等诸多观念影响,村镇变化日新月异。陈旧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根本无从谈起,这就导致规划从源头依据上就不能动态实时反映村镇实际情况。(2)村镇建设规划往往依据城镇规划而来,对农村实际情况缺乏总体把握和细节关注。操作拘泥于统一框架,缺乏灵活与时效特点。上述两方面原因都极大的影响了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的准确性。

1.3规划管理欠缺前瞻性眼光

村镇建设规划必须以全局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考虑问题。许多村镇领导为了吸引资金项目,片面的夸大招商引资的优势,给予过多的土地支持,导致村镇房产规划的极度变异发展。这种行为,只考虑了短期的村镇建设进展,对村镇可持续长期发展毫无益处可言。

2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措施探讨

2.1完善村镇规划建设项目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能保障各方面工作的稳定规范运行,在全面推进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时期按照创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现实要求,要对当前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进行分析,把握实际情况探索完善管理机制的构建,确保能对村镇规划建设项目工程各个阶段实施有效的管理,促进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的深入贯彻落实,改善管理现状,突出综合管理效果。如可以尝试对权责利相互制约机制进行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意识;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监督监管机制进行完善,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促进各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得到贯彻落实,保障项目运行的综合质量。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结合先进管理机制的应用,对村镇规划设计体系进行创新,在规划设计工作中争取做到对村镇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多元化管理循序渐进改善建设情况,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使管理工作能彰显其价值,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村镇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系统化和法制化

1.加快制定《乡村建设法》加快制定《乡村建设法》,明晰农民建房管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等一系列和乡村建设相关的责任职责,乡村地区的学校、幼儿园、卫生院、敬老院等公共设施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并实施监督管理;由农民自建的房屋,农民作为建设责任主体,各级政府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应提供质量安全指导和技术服务。恢复农村建筑工匠资质许可制度,加强农村建筑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完善保护制度。加强乡村建设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如传统建筑保护和修缮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环境整治技术等。2.推进村镇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系统化和法制化完善城乡一体的法律法规体系,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将农房建设纳入建筑法管理范围。结合不动产登记,推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建立农房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制度;完善乡土文化传承和传统村落保护机制。降低设市标准,强镇扩权。在县以下,实施分权管理,村镇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权统一在县一级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村镇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审批权可以下放到重点镇;村镇建设的监督权放在乡镇,推广村干部兼村庄建设协管员的成功经验。3.建立村镇规划的基层综合管理机构依法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在重点镇设立县级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由市县给予人力和资金支持;在乡镇建立综合的建设管理机构,涵盖国土、规划、建设、垃圾和污水治理等职能。各省加快推进落实关于发放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和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条例细则。

2.3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群众配合规划建设实施

(1)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离不开当地农民群众的配合与支持。要深入基层实际考察,不断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和完善建设规划。(2)在村镇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切忌一刀切,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予以区别处理。例如具有良好经济发展基础的村镇,要予以重点扶持;对邻近城区的村镇,要加大配套设施和基础建设,从功能定位上促进与城区的尽快衔接。同时,要确保村镇建设规划符合农村实际,保持农村应有的和当地居民需要的生产、生活与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从多角度推进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能循序渐进的改善村镇规划建设的基本情况,使村镇规划建设能满足乡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达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准要求,助力我国农村地区建设和发展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统筹城乡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整体建设和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鱼飞.论村镇规划建设的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557(48):63-64.

[2]叶信红.探析县镇规划、建设、管理问题[J].江西建材,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