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整合资源有效提高备课效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依托网络,整合资源有效提高备课效能

王国臣

王国臣

〔摘要〕备课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和提高师资力量的主要途径。网络给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去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它在提供备课资料方面绝对是一位好帮手。

〔关键词〕新课改网络资源整合

备课效能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理念目标得以达成是终点,期间的过程要靠方法来实现。备课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既定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的条件下,教师能否备好课,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网络给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去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它在提供备课资料方面绝对是一位好帮手。

1网络资源的特点及使用理论依据

1.1使用网络资源的理论依据。利用网络资源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英语教学的趋势,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保证课程目标地实现,提高课程实施地效果。在这里,教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成了关键。网络中,有很多音像的资源,满足了以上的各种需要,为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1.2网络资源的特点。

1.2.1高速、高效。网络技术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时效性”。在网络中,有数之不尽的网站,资讯发达,各种信息都能及时在网络中得到更新。教师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从中查阅到自己所需的材料,既省时也省力。

1.2.2庞大的素材资源库,种类丰富多样。网络中,有大量的儿童歌曲、儿童小诗、儿童动画、儿童影片的素材。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1.2.3积累经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过网络,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加强了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成熟。

2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备课效能的有效途径

2.1利用网络资源,深入研究掌握教学内容。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精神财富,就必须在教学大纲精神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进而牢固地掌握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熟悉,意味着对大纲和教材多次地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网络也提供给我们这个环境。在网上,有许多名师和专家对物理学科的大纲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其优越性和不足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通过对各位专家观点的反思,将大大提高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网络使天南海北的距离缩短,甘肃的老师和北京的老师足不出户、共同探讨以成为可能,使以前一位老师或是一个区域内的老师闭门造车的时代终结,而通过网络的交流、探讨、争论等,其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教师对大纲的深入认识,具体掌握。

2.2利用网络资源,撰写、优化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对于能否上成一节好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拿物理学科为例,传统的教案无非是知识点讲解、课堂提问和练习等内容,课堂教学拓展性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素材,这些丰富而有趣的资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可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案的撰写过程中,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案内容,特别是要加强对自主学习性质的拓展资料的引入,使撰写的教案内容丰富、充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需要。同时在网上许多优秀教师的教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通过参考、学习名师教案和相关资料,对我不断优化教案也提供了极大帮助。

2.3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在提倡现代教育技术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已成为潮流。而网络资源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可借鉴的教学图片和课件,下载网络上的精品课件,经过修改后应用到备课和教学中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计算机能将数字、图片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受的形象,以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屏幕上出现的彩色画面,能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去。运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可节省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进而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利用网络资源,教师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多轮实验探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也不断增强,同时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如理论学习方面,引导教师做到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自我感悟和交流研讨相结合。学习形式有个案分析、案例评析等,促进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渴求、学习、消化吸收。在常规工作方面,认真开展好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和年级组教研活动,学校要求每个实验教师要上探究课,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倡实验教师上课后写小结,听课后写案例评析。

2.5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初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策略,一方面促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媒体化静为动、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等优势,或创设问题情景,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或呈现概念知识的形成……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自主探索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愿学,提高学习效益。备课直接决定着上课及其最终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它需要深入的钻研和探讨,而网络恰恰适用于备课的需要,“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教学问题,为我国未来教学工作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开拓性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保持教学体系生机活力的事业”,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更加深入地探讨,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顺应网络时代,以更好地实现我们“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许森.有效备课———备课问题与诊断[EB/OL],2009.3

2刘连武.浅谈教师的课后总结[J].石油教育,2000(10):56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