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

许进

许进

(泸州王氏骨科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骨科收治的8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观察,对照组(42例,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43例,采取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时间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95%,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3.6±15.7)ml高于研究组(36.8±7.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78,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2.6±20.8)min、(9.2±1.6)d长于研究组(86.7±15.4)min、(7.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高于研究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5)。结论:应用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远远比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好,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10-02

TreatmentoptionsforproximalhumerusfracturesXuJin

Luzhouwang'sorthopaedichospital,luzhou64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differenttreatmentregimensonproximalhumeralfractures.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ourhospitalbetweenJanuary2016andJanuary2016attherecordsof85patientswithproximalhumeralfracturesorthopaedicdataanalysis,accordingtothedifferenttreatmentgroup,controlgroup(42cases,adoptsthetraditional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treatment),group(43cases,treatedwithminimallyinvasivelockingplateinternalfixation),tocomparetwogroupsofpatientswithshoulderjointfunctionrecovery,intraoperativebloodloss,timeefficientindexandcomplicationratesindex.ResultsThecontrolgroupaftertreatmentofshoulderjointfunctionrecoveryis80.95%,theteamofshoulderjointfunctionrecoveryaftertreatmentis95.35%,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4.242,P<0.05),thecontrolgrouppatientsintraoperatiebloodlossforml(73.6±15.7)higherthanthatoftheteam(36.8±7.1)ml,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T=13.978,P<0.05),Controlgrouppatientswithoperationtime,averagelengthofhospitalstay(102.6±20.8)min,respectively(9.2±1.6)dislongerthantheteam(86.7±15.4)minand(7.3±1.1)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controlgroup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was14.29%higherthanthatoftheteam2.33%,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4.022,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minimallyinvasivelockingplateinternalfixationforthetreatmentofproximalhumerusfracturesismuchbetterthanthetraditional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andismorevaluablein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Proximalhumerusfracture;Openreductioninternalfixation;Lockingplatefixation.

肱骨近端骨折是四肢骨折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于肱骨大结节、肱骨解剖颈、肱骨外科颈等多个部位,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给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不便和困扰。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因老年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症状,因此,骨折发生率更高,而老年患者的机体耐受性差,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选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效果[1]。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多的缺点,远期疗效欠佳。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在肱骨近端骨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手术需求,还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本次研究对8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分析,探究不同方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骨科收治的8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观察,对照组(42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范围28~83岁,平均年龄(56.7±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摔伤15例,其他9例;AO骨折分型:A型16例,B型15例,C型11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25~87岁,平均年龄(57.1±4.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摔伤16例,其他7例;AO骨折分型:A型18例,B型16例,C型9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肱骨近端骨折,知骨折移位显著,情同意参加研究;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病理性骨折患者[2]。统计学对患者临床数据指标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予以全身麻醉,对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切口选取于患者患侧的三角肌、胸大肌间隙,长度在8~10cm,逐层予以切口,将头静脉牵向内侧并予以保护,将肌肉钝性分离,使肱骨近端骨折完全在骨膜下暴露,轻轻的将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牵开,予以骨折断端复位,用克氏针予以暂时固定,对复位结果进行透视,满意后,用锁定螺钉固定,透视内固定、骨折复位均满意后,冲洗、止血,逐层缝合。

研究组采取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予以全身麻醉,予以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在患者肱骨头体表投影部位作一长度在2~3cm切口,逐层分开皮肤,并对三角肌进行钝性分离到骨膜,使肱骨在骨膜外完全暴露,对骨折进行复位,并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在C型臂X线机下观察复位结果,复位满意后,用Philos钛板与瞄准器连接,在三角肌下插入,在近端用克氏针临床固定,透视满意后,在远端和近端分别用2枚锁钉螺钉、4枚螺钉进行固定,直到固定物和骨折复位均满意,冲洗、止血,逐层缝合。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肩关节恢复优良率、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不同治疗方案实施后患者手术指标结果对比,探究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最佳方案选择。

1.4评估标准

应用Neer肩关节评分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进行评估,总分共100分,优:评分超过90分,良:评分在80~89分,差:评分低于80分,优良率用优率+良率表示[3]。

1.5统计学方法

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时间指标、出血量指标等分析和处理,其中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用(%)表示,时间以及出血量指标用(x-±s)表示,分别采取χ2检验、t检验,组间比较以P为基准,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95%,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5),详细见下表。

2.2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时间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3.6±15.7)ml高于研究组(36.8±7.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78,P=0.000<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2.6±20.8)min、(9.2±1.6)d长于研究组(86.7±15.4)min、(7.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手术时间=4.012,P手术时间=0.000<0.05;T平均住院时间=3.393,P平均住院时间=0.000<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包括感染3例,延长愈合2例,骨不连1例;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包括1例感染,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45<0.05)。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在临床中常采用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多用于稳定、无移位的骨折治疗中且肩关节功能恢复慢,易出现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正常生活。因此,临床多应用手术治疗方式。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以保护肱骨血运、减少软组织剥离,防止骨折出现不愈合或者缺血性坏死为主要目的。为保证手术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合理的手术方案,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远期疗效起到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以往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以三角肌胸大肌间隙为入路,以锁定钢板为主要内固定物。锁定接骨板是骨折固定器材,且带有螺纹孔,稳定性好。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中,为保证复位良好性,需要将骨折断端以及移位大小充分显露,但该入路方式因三角肌、胸大肌较为丰富,导致其对术野显露受到限制,影响了肱骨大结节的复位、固定。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微创锁定接骨板逐渐在临床肱骨近端骨中应用。微创锁定接骨板采取三角肌入路,且切口相对较少,可以减轻对患者组织的损伤,防止造成肱骨头血供障碍,利于骨折的早日愈合。与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比较,应用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的优势在于:第一,可以与锁定螺钉紧密结合,保证锁定钢板、骨折块形成整体。第二,可以减少破坏骨折端血运,符合骨折生物学固定原则,利于骨折的愈合。第三,不需要对接骨板进行预弯。第四,稳定性高,可以保护骨膜血运[4]。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应用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切口小,不需要对骨膜进行剥离,可以减少软组织剥离,对患者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关节的恢复[5]。

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应用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定,对患者关节功能改善起到重要效果,此外,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可以减轻对患者的组织的创伤,便于手术的操作,患者术后恢复快。

综上所述,在临床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应用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更佳,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鲁山,于国平,方俊英,等.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27):3804-3807.

[2]党熙亮,李浩鹏,张建,等.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7):5369-5372.

[3]李乔红,吕云峰,潘学坤.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46):81-83.

[4]黄安全,沈军,缪烨,等.微创技术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1):1147-1150.

[5]陈鹏,田晓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7):59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