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李有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李有业

李有业

(平南县中学,广西贵港5373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在高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们总想让自己的课堂变得高效,他们往往采取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们在课下提前预习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在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除了对学生课余时间的注重外,还要更倾向于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通常就采用在课堂上进行一些问题有效的导入,来提高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和思维创新的兴趣。下面,笔者将从教师们需要培养学生们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素出发,给出具体的建议,从而对学生们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高中课堂;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和研究

一堂高效率、优质的高中数学课,是离不开高中数学教师们对课堂上每一个知识点细节的有效导入的,数学教师们要将学生们带入到课堂上的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去,同时将数学课堂上的节奏紧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导,使课堂引导更加合理。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基于数学这一个物型比较强的科目上,来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总结出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有效导入的方法和其应用的研究,同时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建议,让他们自己能够在解决问题的方面上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问题导入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整个课堂往往是以教师们的讲解为中心,向外进行概念上的延拓,而数学课堂上的学生们有没有理解明白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堆积在了一起,导致一整个章节的知识点都不能理解,所以此时数学教师们就需要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入实际的问题情境。当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学生们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或者问题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与此有关的实际情境,将班上的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分开,就此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采取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们的身上,而且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

在情景问题设置后,数学教师们也不能够忘记对学生们小组内讨论最激烈,同学们始终争执不下的问题进行引导、解答,数学教师们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的有效导入,锻炼了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的协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们动手的好习惯和勇于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敢于表现自己的优点,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进行悬念和类比导入法

高中数学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气氛的营造,让课堂气氛变得跌宕起伏,先给出问题,然后进行上面所说的图片导入的方法和设置实际问题情境的导入方法外,还可将本堂课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点和题目与前面给同学们讲解的知识点或题目进行类比,逐渐打开学生们的思维,这种方法还能将学生们的潜能激发出来,以及帮助学生们回忆前面几节课学习的知识,并且可以锻炼他们对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比如,在人教版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当学生们学习到《对数的函数性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类比之前学习指数函数时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们能够迅速地找准《对数的函数性质》的突出点和难点,此方法还有利于学生们明白之前所学的知识与本堂课所要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不同中找到相同之处。

除了类比导入法,还有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悬念导入法,当学生们解决了课堂上的一些问题之后,数学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悬念,比如在课堂中提出一些有关下一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故意让学生们回答,当大家都回答不上来的时候,老师可以不公布答案,而是设置悬念,去引导学生们思考,寻找答案。但是数学教师们在设置悬念时,不能太悬,这样会让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做很多的无用功,很容易降低学生们对问题探讨的积极性。只有拿捏得当,让学生们经过一定的思考之后能够得到解答的悬念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学生们学习能力的不同,实现差异教学

在一个班级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这对高中数学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面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做到差异性教学,不能只照顾班上所谓的“后进生”,对数学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也应该予以重视,帮助他们在数学上更进一步。

首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老师们要根据学生们的不同个体的差异,了解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后,制定“差异教学法”,并且对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不同缺点进行针对性辅导。在课堂上,还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来提高班上“后进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们还要善于掌握正确的方法来对知识进行优化整合,突出学生们在教学模式当中的主导地位,将问题的各个信息向学生们进行讲解,让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在问题的理解上多下功夫,让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更多地对问题进行变换,不同的问题总结出不同的相应解法。高中数学教师们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将问题有效地进行导入,让学生们主动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带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去学习。

在这种差异性的教学形式下,学生们能很准确地找出自己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同学们可以针对这些缺点进行大规模的练习,让缺点能够转化为数学学习中的“垫脚石”。

四、结束语

数学作为一门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开拓创新性思维要求都很严格的学科,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艰难。作为当代教育大背景下的高中数学的教师们,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把问题导入到教学的模式中,将学生们带入到相应的教学学习环境中,从而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以学生们为主体,以实践导学法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教师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问题的有效导入,不仅可以开拓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性意识,通过特定的数学问题设定来对数学难题进行研究和解答。

参考文献

[1]张瀛.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5(2):111-112.

[2]赵红霞.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4):29-30.

[3]王兰花.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7(32):29-30.

作者简介:李有业(1970.1—),男,广西贵港市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