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终末期肝病模型患者中的应用

/ 2

护理干预在终末期肝病模型患者中的应用

王乔敏牛小霞李亚钟娜

(解放军第302医院10003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32-02

终末期肝病是指所有慢性肝脏损害导致肝病进入晚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无法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当患者出现终末期肝病时,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会使人体营养物质出现异常代谢,从而出现营养不良[1]。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是由Malinchoe等创建的用来判断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新模型,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itednetworkfororgansharing,UNOS)于2002年将MELD作为供肝分配的新标准。护理干预是一种基于一定科学理论,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预定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通过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达到预定的目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保持或恢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对终末期肝病模型患者120例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120例。其中男85例,女35例。年龄17~61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71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重症肝炎31例,药物性肝炎10例,肝脏恶性肿瘤3例。纳入标准:患者生活基本自理,病情平稳、无严重疼痛、腹胀等不适,无严重并发症。

1.2方法入院首次检查结果进行MELD评分,按照分值将本组分成4组,见表1。

1.3MELD评分方法[1]MELD由4个指标组成:血清胆红素(TB),血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肝硬化的病因。计算公式为:MELD风险评分(R)=9.6×loge(Crmg/dI。)+3.8×loge(TBmg/dI.)+11.2×loge(INR)+6.4×(肝硬化病因:酒精性、胆汁瘀积性为0.其余为1)。TB、Cr和INR等3个变量的最小值为1,Cr最大值为4,将计算出的值四舍五入后即为MELD的分值.数值范围为6~40(超过40归为40)。按此公式计算本组每例患者的MELD分值。

2护理干预

2.1MELD评分6~19分的患者因肝功能代偿良好,临床症状轻,生活能够自理,经综合评估后一般转内科保守治疗和护理,并定期修正MELD评分。如果患者早期实施肝移植的愿望强烈,可根据其病情发展趋势作进一步的移植评估。

2.2MELD评分20~29分的患者正处于肝功能失代偿期,也是接受肝脏移植的最佳时间,患者往往有明显乏力、水肿、腹水、尿少、皮肤巩膜黄染。在护理中注意观察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每日维持低脂、充足的优质蛋白,补充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给予丰富的维生素的食物。每天给予患者蛋白质1.5-2.0g/kg,脂肪需求小于总热量的15%-20%。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患者的实际营养状况,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在正常的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在10:00、16:00、22:00,摄入相应的营养剂,含有丰富的蛋白、维生素,脂肪适量要素制剂,营养可达到全面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内环境,避免发生肝性脑病。

大量腹水通过影响肾灌注量可引起肾功能损害[2]。护理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腹胀主诉,及时测量腹围,准确记录尿量,必要时行血液透析以改善肾脏功能。透析过程中观察血压、心率及患者的主诉,注意预防低血压、心律失常、失衡综合征等。

2.3MELD评分30~40分的患者通常已经出现了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和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此阶段需要特别加强监护和治疗,以降低MELD分值,争取肝移植时机,降低病死率。终末期肝病的患者抵抗力下降,基础护理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保持床单位及贴身衣物的干燥、清洁、柔软、舒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口腔真菌感染和2次感染的关键[3]。用淡盐水刷牙,2%-4%的碳酸氢钠液漱口,生活不能自理者口腔护理2次/日,女患者每日2次会阴部的冲洗,清洗液为温度适宜的开水。临床上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如腹腔穿刺、静脉留置针、保留导尿管、留置胃管等。侵袭性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按操作常规进行管道护理。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2.4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已有研究表明慢性肝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内毒素增加和心理精神刺激因素等[4]。而睡眠障碍会严重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的预后。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因此,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如给患者晚上睡前30min按磁带进行放松训练,专门的护士对患者进行睡眠控制、心理疏导和放松指导等。并在护理协助下行温水擦浴及足浴,都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5心理支持肝脏疾病的种类较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至今尚无治疗的特效的药物。乙型肝炎等疾病具有传染性,使得肝病患者多不同程度的伴有恐惧、焦虑、孤独感、急躁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加强沟通,了解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及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为心理护理奠定基础。针对患者存在的疑问、焦虑应积极制定相应的措施。护理干预的重点在于着重讲解支持治疗的作用,将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告诉患者,坚定其信心。

3讨论

终末期肝病是一切肝病的共同结局,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其病死率高达60%~80%,但目前却没有有效的内科治疗措施。MELD作为一个新型的医学模型,已被证实能准确评估终末期肝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死率,指导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护理干预更具有合理性和完整性,可以体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怀[5],护士应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水平,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段钟平.应重视终末期肝病的营养不良问题.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10):721.

[2]MoreauR,LebrecD.AcuterenalfailureinpatientswithcirrhosisperspectivesintheageofMELD[J].Hepatology.2003,371:233-243.

[3]刘花,刘仲梅,沈玉燕.真菌感染的预防与诊疗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9.23:400.

[4]赵玉生,高凤琴,薛敬东.生存质量评价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6):541-542.

[5]辛玲芳,朱虹,蔡微娜,等.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日常活动实施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