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物理知识的融合应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信息技术与物理知识的融合应用实践

卢华军

(福建省连江第五中学)

摘要:选择物理课中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相关知识作为载体,应用信息技术来重现物理场景,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使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与领悟物理知识相互促进。通过学科融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学科融合的效果。

关键词:融合;适用性;易学性;趣味性;及时性

学科融合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特别是技巧类的掌握,老师往往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法来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案例好的任务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寻找好的案例,好的任务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既要便于设计,又要学生易学;既要充满趣味,又要有其知识性;更要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沪科版《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课堂教学中,以powerpoint作为教学工具,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使用技巧,特意选择物理课本中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相关知识作为载体,应用信息技术来重现物理场景,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优势,使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与领悟物理知识相互促进。通过学科融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学科融合的效果。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软件亲自探究物理规律的同时来学习信息的表达方法及使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的技巧,使学生觉得学习信息技术与学习物理知识也能紧密的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将信息技术与物理知识进行融合,该教学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设计的适用性

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用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高一年级教学的时间背景和即时情景,将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融合进教学设计中。

本案例中选择的物理知识点是伽利略理想实验。对应使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的相应教学要求。通过设计伽利略理想实验学会制作小球的滚动动画,掌握曲线、路径、动作、效果、触发器的使用。这个任务由易到难,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由浅入深,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的清晰,三维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可实施,教学目标可检测。既有预设目标,也有课堂的生成性,鼓励学生发挥和创新。

案例中的物理知识源自于初中物理的力学部分,并不是很深奥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将物理场景再现,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知识。对于伽利略理想实验则只需学生理解其现象就可以,并不深入探讨其原理,更多的是体现对于知识探究的引导作用。

二、技术操作的易学性

设计易于学习的任务有助于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逐步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较充分。

伽利略理想实验有三个动画,正好对应三个动画制作任务:对称的运动,不对称的运动,到最后有不同的动作、效果。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该物理知识,一步一个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举一反三,顺利完成最后一个动画。这样利用物理知识将信息技术教学知识点分解,增加技术操作的易学性。特别是第三个动画,更是从生活经验出发,学生知道要修改动作,增加效果,最后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三个实验的动画制作完成后,能让学生从多媒体作品上更容易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原理。

三、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用小球动画的制作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毕竟学生对动画制作充满好奇,课堂上学生对自己亲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小球效果很惊奇。同时教师的讲解浅显易懂,引导也循序渐进。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不同的路径,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动作加上触发器的应用,让学生兴致勃勃,教师的点评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学中互相帮助,在互相帮助中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教学的效果不言而预。

四、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课堂即时性评价不能只重结果、轻过程。布鲁纳说:“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评价不应该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要基于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智力、能力、态度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不合适的做法,更应该作出具体的分析评价,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本节课有一个物理知识点,对应三个动画共四个小任务。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目了然,老师的评价和同学互评也会很及时,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全部完成的同学无疑会有很强的成就感,部分完成且有一定发挥的同学也会有学习的满足感,就是完不成任务的学生也会有一种新鲜感。这些都会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或物理知识的兴趣,也完成了教学的情感目标要求。最后对教师而言,面对学生的成果,也能进行很好的总结反思,为下一次课堂教学积累经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本节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与物理知识融合,应用物理知识作载体,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物理场景,不仅教师易于教,学生技术操作也易学。在学科融合中应用了不同的学科知识和不同的学科思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心智和训练学生思维,同时也迫使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学科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岳峰.物理教学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J].《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3期

[2]赵军陆启威.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