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囊管低位汇合与胆总管结石关系中的研究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囊管低位汇合与胆总管结石关系中的研究价值

袁冬健陈健高卫慧杨玲

启东市中医院放射科江苏/南通2262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囊管低位汇合与胆总管结石之间关系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行胆囊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施以MRCP检查,然后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对MRCP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患者胆囊管的变异情况,并探讨胆囊管低位汇合与胆总管结石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中有45例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相应占比37.5%;28例患者的胆囊管低位汇入胆总管,相应占比23.3%,另有16例患者的胆囊管低位汇合且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相应占比13.3%;胆囊管低位汇入与胆总管结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胆囊管低位汇入与胆总管结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在对患者进行MRCP检查时,若发现有胆囊管低位汇入,应注意检查患者胆总管是否存在结石,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关键词: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胆总管结石;胆囊管低位汇合

胆囊管低位汇入在临床上属于胆道系统常见的解剖变异,相应发生率约为9%-11%,相关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胆囊管变异常会伴有胆总管结石[1]。临床上常利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人体胆道系统进行检查,其具有无创性、高效性及安全性等特点,能够对人体胆道系统相应解剖变异进行诊断和客观评价[2]。医学上关于胆囊管低位汇合与胆总管结石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以12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RCP检查,通过对患者影响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胆囊管低位汇入与胆总管结石之间的关系,旨在为相关的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行胆囊切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RCP检查,且所有患者的MRCP图像都能够清晰的显示出人体胆管系统与胆总管结石。12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7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8-90岁,平均年龄为(56.8±2.5)岁。

1.2方法

常规仰卧位,检查前禁止患者饮食8小时,使用西门子Avanto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体部表面线圈,附加呼吸门控对患者进行MRCP检查。首先常规腹部的横断面T2WI序列扫描,TR3000ms,TE90ms,FOV380mm,层厚为6mm,横断面T1WI序列扫描,TR4.5ms,TE2.0ms,FOV400mm,层厚为3mm;然后对患者施以呼吸门控3D-SPACE序列,TR2000ms,TE703ms;FOV380mm,翻转角为160°,层厚为1.0mm;扫描时间为240-360s,源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对重建图像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观察。

1.3图像分析

运用双盲法对MRCP图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安排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MRI影像分析师对患者MRCP图像进行独立的观察,分析患者胆道系统相应解剖特点与形态,并判断是否存在胆总管结石。胆道系统的解剖变异相应诊断标准如下[1]:(1)胆囊管于左右肝管汇合处的下方汇入到肝总管的右侧壁则表示正常;(2)胆囊管在肝外胆管的中段汇入到肝总管的左侧壁;(3)平行胆囊管,即胆囊管和肝总管之间伴行距离>2cm;(4)胆囊管的低位汇合,即胆囊管汇入到肝外胆管相应远1/3段;(5)高位胆囊管。

2.结果

两名观察者基于患者MRCP图象,对于低位胆囊管进行诊断相应一致性为97.5%,而对于胆总管结石进行诊断相应一致性达到100%。经MRCP图象分析,胆囊管低位汇入和非胆囊管低位汇入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胆总管结石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统计学分析表明,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25,P<0.05)。胆囊管低位汇入与胆囊管正常汇入的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相应MRCP图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经统计学分析表明,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9l,P<0.05)。

3.讨论

胆囊管低位汇入在临床上属于胆道系统常见的解剖变异,相应发生率约为9%-11%[2],相关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胆囊管变异常会伴有胆总管结石。此次研究旨在分析探讨胆囊管低位汇入与胆总管结石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的医学研究及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借鉴。

MRCP是临床上常用的胆道系统病变的检查手段,通过较长的重复时间及特长回波时间来区分静态液体和周围软组织结构,使含水组织显影,是一种无创的胰胆管成像方法,其对于胰胆管显影效果佳,对胆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并且能够多方位及多角度的显示人体胆道系统相应解剖形态,最大限度的避免成像的重叠,保证图象的清晰、准确,它的局限性在于对呼吸不配合的儿童及老年患者,体内有某些金属内置物(如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的患者无法进行检查。

胆总管结石依据其形成部位的不同,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结石主要是胆总管中的初始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而继发性结石多是形成在胆囊及肝内胆管,然后迁移到胆总管中的结石类型,多为胆固醇或者胆固醇性混合性结石[2]。

此次研究中,胆囊管低位汇入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16例,占总病例数的13.3%,而在胆囊管低位汇入患者中占比57.1%,较赵海等报道稍低;无胆囊管变异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20例,在无胆囊管变异患者中占比29.4%,从中可以发现对于胆囊管低位汇入患者其发生胆总管结石的概率较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胆囊运动的减弱被认为是胆囊结石形成的最初原因,由于胆管解剖的特点,胆总管越接近括约肌处肌纤维越多,胆囊管的低位汇合影响了括约肌收缩功能,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淤积及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结石形成;其次,胆囊管的低位使原有胆囊管行程变长,或并有胆囊管的弯曲、绕行,使胆汁排空速度减慢,胆管阻力增加,胆汁淤积后结石容易形成;另外,胆囊管低位汇入使胆囊排出的胆汁与肝内胆管分泌的胆汁在胆管内形成涡流,使胆总管内微小结晶产生腹壁效应及向心运动,从而加剧胆总管结石形成[4]。

MRCP结合冠状位、横断位原始图像能更好地显示胆总管下段小结石,不易漏诊,并清楚显示低位汇入的胆囊管与肝总管之间关系。

综上所述,胆囊管低位汇入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是胆总管结石的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MRCP检查使临床医生对胆道变异的诊断及分型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有助于对术前手术方案制定,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损伤以及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雷海燕,杨毅,沈钧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所示胆囊管低位汇合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11):825-827.

[2]刘军舰,李忠廉,张西波.彩色超声与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对比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3,6(7):706-709.

[3]杨国奎,倪晓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序列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16,42(14):1610-1612.

[4]张序昌,贾洪顺,全显跃.胆囊管解剖变异的MRCP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11,32(13):1690-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