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8
/ 2

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问题研究

华俊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主要以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问题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为主要依据,从注重风俗民情的传承、构建统一的保护利用标准、防止村落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目的在于推动浙江历史文化村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进一步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推动我国历史文化村落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进步。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浙江历史文化村落;村落保护;村落利用

引言: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当中包含了历史文化民村、中国传统村落、民俗风情村落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村落保存的文化种类相对较为丰富,且拥有极大的历史价值以及纪念意义,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历史时期传统风貌的文化村落。我国在评选此种文化出村落的过程中,主要是由相关部门组织评选的,浙江省包含28个文化古村落,占全国历史文化村落总数的10.1%。为了能够推动历史文化村落得到更加持续的发展,更好的传承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村落的研究分析,最大程度上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与保护。

1.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情况来看,起步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我国已经提高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视,从法律以及规范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但是在对其进行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对保护利用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在将历史文化村落挑选出来之后,其受到保护利用操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极为容易就进入到孤本式的保护当中,从而导致其同区域整体文脉之间断了联系[1]。而且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历史文化村落较为重视开发物质形态的保护资源,并且使用商业化的操作方法,导致历史文化村落失去了原有的非物质形态精神。

1.1村落保护存在的非联系性

当前,我国较为注重传统农耕文化,大部分的历史村落都是以聚落的形态存在,虽然当今的经济以交通较为发单,但是在对历史文化村落进行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仍然是采用不同的设计单位进行独立的编制,由于标准以技整体性规划的缺乏,导致村落没有明确自身的性质以及职能,同最后的规划设想具有较大的差距。

1.2村落形态具有相似性

在同一个区域内,由于历史文化村落地域内地形地貌和文化习俗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所以各个村庄之间的建筑风格以及自然景观等内容都具有较大共同性。基于此,针对这些村落,就可以对保护利用的制度以及措施进行统一的规范以及规划,从而促使效率的提高,最大程度上避免重复劳动情况的出现。站在区域旅游的角度来看,由于村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特点,所以各个村落的旅游价值反而降低,如果仅仅是对这些村落开发旅游价值,而不对这些旅游村落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的投入,那么就会对各个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产生一定不利影响[2]。

2.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有效对策

对于上文所提出存在的问题,下文站在区域整体的层面角度,对地区当中存在的不同历史文化村落,构建统一的评价标准,然后结合相应评价结果对其进行相应的分类。而且这些分类结果需要能够覆盖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村落,最终构建相应的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措施,注重遵循村落的传统历史文化,将村民利益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对历史文化村落进行充分的保护与利用,推动历史文化村落的稳定进步与发展。

2.1注重风俗民情的传承

客观角度来讲,风俗民情属于一种有形的物质文化,包含当地的自然环境、地质、地形地貌等等因素,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多元化,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都属于非物质文化传承,如果历史文化村落缺少了地域的集群效应,那么就导致历史文化村落很难得到充分的重视以及保护,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风俗民情的传承[3]。

在通过对区域内非物质文化因子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分解之后,就可以对历史文化村落当中存在的风俗民情因素进行充分的量化,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比较以及整合,制定区域联动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措施,不仅仅利于分散的村落凝聚,还能够有效加强各个村落之间的联系,从而为风俗民情的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构建统一的保护利用标准

针对历史文化村落,在构建村落评估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个区域内历史文化村落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通过全面系统的体系规划,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以及发展目标,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导则作为基本的参照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以及发展策略,然后在对典型村落的发展采取意向性的规划,最大程度上避免区域内历史文化村落盲目的发展,防止保护利用混乱现象的出现,节约资源,构建横向网络化的保护[4]。

同一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村落,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更加利于历史文化村落构建评价体系,然后根据我国相关的评价指标,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村落当地的文化背景,构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评价体系,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好基础。而在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之后,还更加利于统一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数量较多的村落,按照相应的标准体系,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以及分级,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提供有效的指导以及管理准则,提高实际的保护和利用操作性,便于政府对其展开更好的监督以及管理,对村落展开常态化的保护,最大程度上避免保护和利用工作出现随意的情况。

2.3防止村落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从宏观的角度,对同一区域内不同的历史文化村落,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措施,最大程度上避免在建设历史文化村落的过程中,出现盲目和重复的情况,对区域内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进一步推动区域内资源文化的整合,有序的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村落。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江浙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的经济,进一步激发了当地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的热情[5]。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指导性的建议以及规划,其中大部分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以及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不利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地村落格局不断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凝聚起历史文化村落当中的文化资源,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动浙江历史文化村落的发展进步。

3.结束语

我国以往在对历史文化村落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主要就是从微观层面对其进行保护,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当地文化共生环境下的保护,没有加强各个村庄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当前村落保护和利用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历史文化村落的建设发展情况来看,从宏观角度层面构建历史文化村落区域性保护。因此,在规划保护浙江历史文化村落的过程中,应该先明确历史文化村落内涵所具有的复杂性,尽量避免对历史文化村落产生片面性的评分,结合实际的历史文化村落情况,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评价体系,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策略,为实现区域整体保护和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直法.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存与活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曾现锋.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可持续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平湖市、永嘉县的比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3]李菁,叶云,翁雯霞.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J].农业经济.

[4]武前波[1],俞霞颖[2],陈前虎[1,3].新时期浙江省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政策供给[J].城市规划学刊.